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電子課本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電子課本
統(tǒng)編版和人教版的區(qū)別在于新的部編教材和原來的人教版相比,更加注重基礎的掌握與積累。其中對小學生而言最重要的認字和寫字要求,新編的部編版教材就對孩子就提出了更高與更細致的要求。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斫y(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電子課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電子課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9】獲取九年級語文、九年級數(shù)學、九年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第1課 人類的形成
一、人類的出現(xiàn)
1、現(xiàn)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任何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3、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階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國丁村人、(德國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
5、晚期智人出現(xiàn)的同時,現(xiàn)代人種的差異也顯現(xiàn)出來。
6、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出現(xiàn)的原因: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
1、氏族社會的不同階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婦女在采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fā)展,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展起來,男子逐漸取代婦女成為主要勞動力,開始支配社會,父系氏族逐漸取代母系氏族。
2、國家的產生:父系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統(tǒng)治階級設置了一系列機構和設施,如政府、軍隊、監(jiān)獄和城墻等,它們的出現(xiàn),標志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
第2課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一、金字塔的國度——古代埃及
1、國家的出現(xiàn)、統(tǒng)一及滅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沿岸出現(xiàn)幾十個奴隸制小國;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統(tǒng)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③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古巴比倫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xiàn)一些小國。后來,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當?shù)鼐用癫阉麄冏優(yōu)榕`,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印度的等級制度
①統(tǒng)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②被統(tǒng)治階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yè)者、商人)、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
四、古代文明為什么多發(fā)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
第3課 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fā)祥于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jīng)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yè)發(fā)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高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fā)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jīng)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yè)為主;2、政治:少數(shù)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zhàn)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zhàn)國家:羅馬?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fā)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tǒng)治,奴隸主企圖建立_統(tǒng)治,以穩(wěn)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志著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中世紀晚期,農村墾殖運動的發(fā)展,分析歐洲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夠概括租地農場的特點以及新的手工業(yè)經(jīng)營的特點;通過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認識中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了解中世紀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的出現(xiàn)及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材料、觀看圖片,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奴隸社會的奴隸,亦即“他人之物”逐漸過渡到中世紀農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紀晚期,演變?yōu)檗r村或城市的“自由人”,這也預示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到來,感悟人的價值在不斷追求自由中體現(xiàn)出來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莊園制度的變化
教學難點:認識到中世紀晚期是歐洲社會的一個轉型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封建莊園是在土地的層層受封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土地的封受關系及與此相應的等級制度乃是西歐一切封建關系和整個封建制度的基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3課:西歐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新的生產和經(jīng)營方式
1.教師提問:11世紀以后,農奴和領主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農奴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越來越弱,農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強。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不再為領主提供勞役,以此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
2.展示材料:馬克思說:“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yè)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xiàn)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fā)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p>
3.問題思考: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馬克思說的這段話的。
提示:這反映了歐洲農村資本主義萌芽的情況。租地農場主就是后來的農業(yè)資本家。他們和農業(yè)工人之間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4.教師提問:中世紀晚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有什么變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業(yè)者逐漸脫離農業(yè),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勞動。手工業(yè)者開辦作坊,家人、幫工和學徒一起生產,規(guī)模比較小。
5.教師提問: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產工具為商人從事手工生產。這反映出當時農村手工工場呈現(xiàn)一種什么狀態(tài)?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提示:這反映出當時農村手工工場呈現(xiàn)分散的一種狀態(tài)。后來逐漸轉向集中狀態(tài)。
目標導學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農民原先是某莊園的莊頭,負責替領主管理莊園生產和其他事務。他們有較強的管理能力,有豐富的農業(yè)生產經(jīng)驗。由于農業(yè)發(fā)展、貨幣地租取代勞役地租,農民向領主繳納貨幣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在財富普遍積累的基礎上,一批富裕農民脫穎而出。他們是土地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法蘭西,他們占有的土地達到總面積的1/5,有的地區(qū)甚至達到1/3。
提示:反映了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這些富裕的農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xiàn)代農業(yè)的早發(fā)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
材料二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1)材料一中,手工業(yè)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叫什么?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護?
提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會的特許狀和城市保護法的保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
提示:反映了市民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權利的擴大。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jīng)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xiàn)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三、課堂總結
11世紀后,隨著西歐城市與工商業(yè)復興,社會經(jīng)濟的閉塞局面得到改觀,對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紀,英、法等國開始了消除割據(jù)、推動中央集權化的政治進程。近代歐洲文明在這一時代孕育。
西歐中世紀的文明并非“黑暗時代”所能涵蓋,特別是中世紀后期,王權興起的發(fā)展以及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加強正是西歐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板書設計
1.莊園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農場的出現(xiàn)
3.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的出現(xiàn)
4.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的出現(xiàn)
九年級歷史怎么學效果好
聽課要認真
聽課是關鍵環(huán)節(jié)。聽課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一種主要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來說,一堂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如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歷史過程等)、概念(如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現(xiàn)(如一個歷史事件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上重復講述)。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信息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要整潔,以便于復習。
復習要及時
“學而時習之”。復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達到“在腦子里翻書”的境界。一般來說,復習的類型有隨堂復習、課下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等,每一種類型的復習目的、復習范圍、復習要求是不同的。復習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復習提綱、重點閱讀、比較相關的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構建知識體系等,并與練習相結合。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因為歷史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
練習再提高
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提高我們的應用能力,進行鞏固練習。練習題分為兩類,一類是考查記憶能力的,把書背會了,就行;一類是側重于考查思維的,這一部分題目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書背得再多也沒用。練習對于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有意義的練習實際上是一種新情境下的繼續(xù)學習,學會做作業(yè),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要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規(guī)則,按照要求進行解題;要把握答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九年級歷史常規(guī)學習方法
自學環(huán)節(jié)
1.自讀。反復閱讀新教材,了解課文大意,掌握脈絡,既讀書又讀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落實到教材之中。2.思考。積極獨立思考,明確重點、難點。3.找出問題。將課文中尚未弄懂的問題記下來或在課本上做出標記。4.補習。補習舊知識,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融匯。5.練習。尋找自學思考題答案。
聽課環(huán)節(jié)
1.全神貫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擾,做到眼、耳、手、腦多種感官并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2.目的明確。帶著新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和自學時存在的問題聽課。3.多思、勤問。要確立多個思維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理解所學問題,大膽回答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4.認真讀圖表。歷史教材有很多圖表,學生應根據(jù)要求,認真的讀,運用圖表分析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歷史觀點。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5.做好課堂筆記。要聽記統(tǒng)一,有詳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記,而且要利用圖表進行記錄。
復習環(huán)節(jié)
1.嘗試記憶。合上課本,回憶所學內容,如有模糊問題,翻開課本后再記憶。2.將知識系統(tǒng)化,要抓住中心問題,將新舊知識進行分析比較,使之綱目清晰,條理分明。3.整理筆記。通過嘗試回憶,再一次閱讀課文、圖表,對筆記進行補充、糾正、整理,有利于深入掌握。4.填圖表、憶圖表。先做歷史填充圖,最后合上圖表回憶,如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閱圖表后再憶,直到清晰為止。5.及時復習。只有復習才能不遺忘,才能記得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