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的介紹 樟木的功效作用
樟木,常綠喬木,樹皮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裂紋,主產(chǎn)長江以南及西南各地如四川,云南。什么是樟木?樟木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樟木的資料,歡迎閱讀。
樟木的介紹
樟木,中藥名。為樟科樟屬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木材。植物樟,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臺灣為最多。具有祛風(fēng)散寒,溫中理氣,活血通絡(luò)之功效。主治風(fēng)寒感冒,胃寒脹痛,寒濕吐瀉,風(fēng)濕痹痛,腳氣,跌打傷痛,疥癬風(fēng)癢。別名
樟材《本草拾遺》,香樟木《藥材資料匯編》,吹風(fēng)散《廣西中藥志》。
入藥部位
木材。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jīng)
入肝、脾經(jīng)。
功效
祛風(fēng)散寒,溫中理氣,活血通絡(luò)。
主治
風(fēng)寒感冒,胃寒脹痛,寒濕吐瀉,風(fēng)濕痹痛,腳氣,跌打傷痛,疥癬風(fēng)癢。
相關(guān)配伍
1、治胃痛,樟木15g,煎水兩碗服。(《香港中草藥》)
2、治攪腸痧,陳樟木、陳皮、東壁土等分。水煎去渣,連進(jìn)三四服即愈。(《衛(wèi)生易簡方》)
3、治腳氣,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飲食,樟木一兩(涂生姜汁炙令黃),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一錢。(《普濟(jì)方》樟木散)
4、治痛風(fēng),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擔(dān)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內(nèi),令人坐桶邊,放一腳在內(nèi),外以草薦一領(lǐng)圍之,勿令湯氣入眼,恐壞眼,其功甚捷。(《醫(yī)學(xué)正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g;研末,3-6g;或泡酒飲。
外用:適量,煎水洗。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胃中虛弱者禁用。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定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樹干,鋸段,劈成小塊,曬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材料,鋸成寸段,劈成小塊。
鑒別
一、藥材性狀
為形狀不規(guī)則的段或小塊。外表紅棕色至暗棕色,紋理順直。橫斷面可見年輪。質(zhì)重而硬。有強(qiáng)烈的樟腦香氣,味辛有清涼感。以塊大、香氣濃郁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形狀。
形態(tài)特征
樟,別名烏樟(陶弘景),香樟(南方各省區(qū)通稱),小葉樟(湖南),傜人柴(廣西)。常綠大喬木,高可達(dá)30米。樹皮灰黃褐色,縱裂。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氣味,枝無毛。葉互生;葉柄細(xì),長2-3厘米,無毛;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有時邊緣呈微波狀,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微有白粉,兩面無毛,或下面幼時略被微柔毛,離基三出脈,側(cè)脈及支脈脈腋在葉下面有明顯腺窩,葉上面明顯隆起,窩內(nèi)常被柔毛。圓錐花序腋生,長3.5-7厘米,無毛,有時節(jié)上被白色或黃褐色微柔毛。花兩性,長約3毫米,綠白色或黃綠色;花梗長1-2毫米,無毛;花被簡倒錐形,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花被外面無毛,或被微柔毛,內(nèi)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長約2毫米,花絲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箭頭形,位于最內(nèi)輪,長約1毫米,柄被短柔毛;子房球形,直徑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l毫米。果實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先端平截,直徑達(dá)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l1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山坡或溝谷,常栽培于低山平原。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拾遺》:“主惡氣中惡,心腹痛,鬼注,霍亂腹脹,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亦作浴湯,治腳氣,除疥癬風(fēng)癢。作履,除腳氣。”
2、《本草再新》:“暖血道,利關(guān)節(jié),治跌打折骨,氣逆血滯。兼能墮胎。”
樟木的功效作用
樟木
【中藥名】樟木 zhangmu
【別名】樟材、香樟木、吹風(fēng)散。
【英文名】Lignum Cinnamomi Camphorae
【來源】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干燥木材。
【植物形態(tài)】常綠大喬木,高可達(dá)30米。樹皮灰黃褐色,縱裂。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氣味,枝無毛。葉互生;葉柄細(xì),長2~3厘米,無毛;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有時邊緣呈微波狀,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微有白粉,兩面無毛,離基三出脈,圓錐花序腋生,長3.5~7厘米,花兩性,長約3毫米,綠白色或黃綠色;花梗長1~2毫米;花被筒倒錐形,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內(nèi)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長約2毫米,花絲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箭頭形,位于最內(nèi)輪;子房球形,直徑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毫米。果實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先端平截,直徑達(dá)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或溝谷,常栽培于低山平原。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
【采收加工】種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樹干,鋸斷,劈成小塊,曬干。
【藥材性狀】本品為形狀不規(guī)則的段或小塊。外表紅棕色至暗棕色,紋理順直。橫斷面可見年輪。質(zhì)重而硬。有強(qiáng)烈的樟腦香氣,味辛有清涼感。以塊大、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脾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祛風(fēng)散寒,溫中理氣,活血通絡(luò)。屬溫里藥。
【臨床應(yīng)用】內(nèi)服:煎湯,10~20克;或研末,3~6克。外用:適量,煎水洗。主治風(fēng)寒感冒,胃寒脹痛,寒濕吐瀉,風(fēng)濕痹痛,腳氣,跌打傷痛,疥癬風(fēng)癢。
【藥理研究】抑菌試驗證明,葉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皮水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具有防蟲防蛀作用;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產(chǎn)生顯著的平喘作用,同時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
【化學(xué)成分】主要含d-樟腦、桉油精、黃樟油醚,尚含樟腦醇、樟腦酮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婦禁服。
【配伍藥方】①治胃寒脹痛:樟木15克,煎水兩碗服。(《香港中草藥》)
②治腳氣,痰雍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飲食:樟木30克(涂生姜汁炙令黃),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3克。(《普濟(jì)方》樟木散)
?、壑瓮达L(fēng),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擔(dān)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內(nèi)。令人坐桶邊,放一腳在內(nèi),外以草薦一領(lǐng)圍之,勿令湯氣入眼,恐壞眼,其功甚捷。(《醫(yī)學(xué)正傳》)
看了“樟木的介紹”的人還看了:
1.樟木的功效與作用
2.樟樹中藥材
3.樟木子的藥用價值
樟木的介紹 樟木的功效作用
上一篇:柴胡的介紹 柴胡的功效作用
下一篇:熟地黃的介紹 熟地黃的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