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反思:嘗——竊讀滋味
《竊讀記》教學反思:嘗——竊讀滋味
《竊讀記》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愛讀書”主題中的第一篇課文??吹竭@個課題,我第一反應(yīng)就是想起魯迅筆下孔乙己那“竊書不算偷”。孔已己“竊”的是書,而本文“竊”的則是讀,情趣上大相徑庭。細細品讀文本,不由得隨著這個怯怯藏身于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著的小女孩,一同感受讀書時腿酸腰麻、饑腸轆轆的勞苦,經(jīng)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復(fù)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
竊讀是一種時代感極強的讀書方式,文本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距甚遠。在教學過程中,拉近孩子和文本之間的距離,領(lǐng)略林海音那強烈的求知渴望,讀書精神,是這堂課中重點、難點。為此,課堂中我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巧設(shè)小詩、初感知。學生初讀課文后,利用同桌互相檢查、齊讀詞語的方式掃清學生字詞障礙,而后以一首小詩,重點查容易讀錯的字(紅色字為難讀生字),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是利用矛盾,深探究。懼怕與快樂,本身是一對矛盾體,林海音這一矛盾選擇,是文中情感的燃點。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作者、文本之間的對話。因此,在課堂上,利用這竊讀的“懼怕與快樂”的矛盾,在學生的閱讀認知中引起閱讀矛盾,“為什么竊讀既快樂又懼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深入讀文、品文。
三是緊抓字詞,重體會。字達意,詞達情。字詞是文章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文章中最微小的細胞。因此,在課堂中,我始終牢牢地利用字詞這個抓手。在學生探究作者竊讀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過程中,引導(dǎo)學生體會竊讀經(jīng)歷豐富才有的“知趣”,強烈的求知欲下的“貪婪”,和百般困境里堅持不懈中的“饑腸轆轆”。
竊讀這種既快樂又懼怕的滋味,是在作者那個年代中,物資極端貧乏下的產(chǎn)物,又是作者如饑似渴竊讀的內(nèi)心產(chǎn)物,是心酸的、亦是爛漫的。復(fù)雜滋味,需要細細品嘗。
【本文作者: 吳偉萍(微信公眾號:紅谷一小語文名師工作室)】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