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教育心得:從書香校園到書香世家
編者按:今天的學生是明天的家長。在書香世家的構建中,學校完全能以讀書影響學生,進而影響家庭。
在為心底里一項醞釀已久的讀書計劃確定一個名目時,腦子里幾乎沒有走過幾個詞:書香校園、書香家園,便迅速出現(xiàn)了它:書香世家。
初略一想,連我自己都啞然失笑:三個詞并排在那里,這個詞有點大了——在時間上。但稍作梳理,又感覺這并非奢想。而且我又一次笑了,因為接下來我馬上就想到了另一個詞:中國夢。
別看我們今天普遍不讀書,不屑談書,不屑與書為伍,以書為榮,其實在我們的骨子里,依然對書香門第構成一種物質(zhì)與精神的雙重向往。我們只是在潛意識里還不大敢貿(mào)然跨進這道門檻。在一個世世代代詩書味道很濃郁的國度里,盡管農(nóng)耕文化是它的基調(diào),但“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文化心理,早已化作我們的文化基因,無法從我們的血脈里完全被剔除。我們還并沒有多大站得住腳的理由,能夠從骨子里說服我們放棄對書香的夢想。
書香校園已經(jīng)有點讓人心醉。但它從空間上走不出校門口,從時間上也難以管到一個人的終身,更不用說管到他的子孫數(shù)代。校園固然是讀書的地方,但讀書,不能止于校園。
但中國的讀書,的確止于校園。不用往別處看,直接從中國家庭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就看得出。在中國的不少家庭里,如果沒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孩子,你要寫個便條什么的,基本上就找不到一支筆。就是有上學的孩子的家庭,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在《中國的家長》中寫道:
中國的家長在購置或打造家具時,幾乎都想不到同時也為孩子備一套與學校里差不多的課桌凳。中國家長的住宅里再窄小,也能容得下一張麻將桌,一張飯桌,一張電腦桌;再寬敞,也只容得下一張麻將桌,一張飯桌,一張電腦桌。中國的家長往往從床頭上,從柜角里拿不出一本像樣的書給孩子讀。孩子要讀書,必得是學?,F(xiàn)喊,才現(xiàn)看現(xiàn)買。
《中國教育報》2011年6月2日刊登的“第八屆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十七周歲以下國民閱讀調(diào)查十大結(jié)論”中,有三大結(jié)論與家長直接相關。過去歷遭家庭反對卻依然生生不息的青少年課外閱讀,轉(zhuǎn)而需要家長的陪讀甚至朗讀。而這所謂的親子閱讀,卻并無多大的普適意義。在中國,在現(xiàn)階段,把未成年人閱讀的重任完全寄托在親子閱讀,這是脫離中國現(xiàn)階段實際的讀書烏托邦。不僅如此,恐怕再過較長一段時間,也造就不出多少能夠陪孩子閱讀、為孩子朗讀的書香四溢的家庭。如果放在現(xiàn)階段每一個中國家庭范圍內(nèi)考察,以家庭影響讀書,遠比以讀書影響家庭更要艱難。
今天的學生是明天的家長。在書香世家的構建中,學校完全能以讀書影響學生,進而影響家庭。
繞點道,先從一個故事開始。
一位校長很欣慰地跟我聊他兒子的讀書故事。兒子剛讀三年級,特別喜歡讀書,屬于那種逮到什么書都得讀上一讀的天生書蟲。一天兒子問他,蠶蛾沒牙,也沒有爪,怎么能從堅韌的蠶絲中破繭而出?遺憾的是校長并不知道這個問題。兒子嘲笑他這都不知道,還當校長,然后給校長解釋起這是為什么。在解釋的過程中,兒子不僅將問題解釋得一清二楚,而且還用到了許多在我們看來,對于學生來說很艱澀的書面詞語。譬如他不僅能使用“唾沫”這個詞,而且還生怕父親不明白,特意又向他補充解釋:“唾沫就是口水。”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充滿意味的讀書故事。
因為愛讀書而終于能說出“唾沫就是口水”;而我們的教學反其道行之,因為教學而讓學生說得出“唾沫就是口水”,卻不能最終讓學生愛上書本。
無論在一個書香家庭,還是一個書香校園,熱愛讀書永遠比怎樣讀書更讓人敬重與羨慕。教人熱愛讀書,永遠比教人怎樣讀書來得重要而又艱難。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在思想與行為上做出一些努力。
1、剔除一切強加給讀書的負擔
不要一提讀書的話題,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要總是人為地制造讀書的麻煩,抬高讀書的門檻,宣揚讀書的難度,平添書外的負擔。
不要迷信讀書專家整理出來的那點讀書法。不要迷信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不可能只有那幾種方法。人家的方法再好,也只是人家的方法。每一個會讀書的人,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方法。
不要迷信做讀書筆記。不要一提到讀書,就近乎條件反射地聯(lián)想到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讀書不等于政治反省、道德提審、經(jīng)驗總結(jié),也不是為了方便今后引經(jīng)據(jù)典。就像吃飯,吃完就走,沒必要把每頓飯吃了些什么,每個菜什么味道都用筆記錄下來。但吃下去的飯,會化作肌體的營養(yǎng)。
不要總是向孩子灌輸讀書是為了什么什么。讀書說到底就是因為想讀書。就像吃飯就是因為想吃飯。讀書就是讀書。讀書不只是精神需要,還是生命漫游。
請相信,越是純粹自然,不拖泥帶水,只關乎生命的讀書,越走得寬廣——從校園到家園;越走得久長——從孩子到孩子的孩子。
2、在教育斷缺的情況下,環(huán)境可以持續(xù)引導學生讀書。
鼓勵學生,動員他們的家長,幫助他們營造一個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
理論上,幫助他們營造一個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至少起點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艱難。今天我們的住房實在緊張,短期內(nèi)每戶一間專門的書房也許還難做到,但一個家庭為孩子配備一個書櫥(或者一個書柜、一個書架)、一張書桌、第一本或者第一批藏書,并不是過分地為難家長。
不要輕視“書環(huán)境”對讀書的影響。書莊嚴地排在那里,即使你不去讀,它也是一道風景,會構成一種熏陶,讓你的眼睛在不經(jīng)意中掠過它的時候,心頭平添幾分高貴、敬畏與寧靜。
打造一個書香家園,也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不大喜歡書香味的第一代,至少也有理由為第二代打造一片像樣的讀書環(huán)境,讓你的下一代一落地,就跌落在一片書香中;聞到的第一股香氣,就是書香。
可以稍微想象一下,一個孩子人生中擁有的第一筆私有財產(chǎn),是一批由他自由支配的書籍,這對于孩子的高貴人生,會平添怎樣的意義。
還可以將事情想象得更為深刻、美好一點。
一位家長拿著一摞試卷走進孩子的房間。孩子正在靜心看書。家長把試卷放在孩子的案頭,轉(zhuǎn)身瞅見一側(cè)的書櫥,目光稍做遲鈍,然后取下一冊書,在孩子旁邊的位置上坐下來……多年以后,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換成了今天的孩子。而孩子今天看書的位置上,坐著孩子的孩子……
書香、書味是可以傳染的。試試組織學生參觀做得好的書香家園,讓參觀者羨慕,被參觀者自豪。還可以把學生帶到教師自己的書房參觀學習。
輔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自己的藏書票,培養(yǎng)學生的藏書情趣,讓學生感受到藏書本身就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
3、藏書哪里來?
鼓勵在同學、師生、親友之間以互贈書籍代替互贈其他禮品。
倡導家庭把獎勵孩子衣物,學校把獎勵學生文具,改為獎勵優(yōu)秀圖書。倡導家長在每年歲首,把給孩子的壓歲錢換成“壓歲書”。
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了解到的書目,有目的、有計劃地添置圖書。托遠方的親友購書。請家長陪同買書。倡導家長去書店為孩子辦一張貴賓卡。
教學生學會從網(wǎng)上購書。隨時去舊書攤上淘書。
4、做好薦書工作。
組織教師向?qū)W生、學生向?qū)W生的薦書活動。讀一段時間的書,就組織一場讀書推介活動,把每個人發(fā)現(xiàn)的好的作品,好的作家推薦給每個人。
經(jīng)典是人生讀書的必修課,但“入學年齡”與“學制”不限??梢詾閷W生選定幾部經(jīng)典,但不管什么時候完成,只是有必要完成。進入經(jīng)典,并非越早越好,時機適合更好。
一部經(jīng)典第一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考慮是它的本來面目。否則,我們也許會弄巧成拙,降低經(jīng)典在學生心目中的等級。
學生對經(jīng)典如果暫時無興趣,可以暫時不讀,但可以經(jīng)常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經(jīng)典的信息,讓他們在心里暗暗地記住一些經(jīng)典的名字,記住它們的作者的名字。哪一天學生會自己想起來,然后專程去拜訪他們的。而這個前期工作,主要要有學校來做。學校不僅要為了學生當下的閱讀做好薦書工作,還要為學生今后的讀書做好前期工作。提前把學生暫時還不想去爬的幾個制高點指點給他們看,不要讓學生今后在太長的時間內(nèi),在選擇讀什么書的問題上一個人歪打瞎撞。
5、倡導家長和教師——在當下尤其是教師——做持之以恒的朗讀者,堅持每天把書大聲朗讀給孩子聽。天生的書蟲畢竟太罕見。在多數(shù)孩子與多數(shù)書本之間,通過一種媒介,更容易讓孩子發(fā)現(xiàn)書中的趣味,愛上讀書。把書朗讀給他們聽,把躺在文字上的快樂,化作流淌在書聲中的味道,讓每個之前并不太注意書本的孩子,從此對書刮目相看。
6、讓學生持續(xù)默讀。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默讀,讓學生從小習慣一種高尚的日常生活方式。
作者:鐘世華
公眾號: 吾班書屋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