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觀后感1000字精選
潛艇羨慕魚,沒有機器的束縛,能夠自在地游;風(fēng)箏羨慕鷹,沒有線的束縛,能夠盡情地飛;行道樹羨慕山頂松,沒有園丁的束縛,能夠隨意地長。我們躊躇不前,并不是受到外界的阻擋,而是心靈的羈絆。趁活著,為心解鎖——這是我看完日本電影《入殮師》后最深的感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入殮師觀后感
一個失業(yè)的大提琴師,一份與演奏毫不相關(guān)的職業(yè),一場以死亡貫穿全片的故事情節(jié),一個有關(guān)人生的終極命題,隨影片的緩慢鋪陳,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沒有剩余的修飾,一切但是生活的常態(tài),卻道出生活的真諦:人生必有其儀式,即使在人死亡之后——《入殮師》為我們展示了如何把尊嚴(yán)還給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透過這最后的優(yōu)雅儀式與死者和解。
死亡,是一個禁忌,我們是懼怕死亡的,更不愿意理解死亡。當(dāng)小林的妻子明白了他工作的資料后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別碰我,骯臟!”更是表達(dá)了生者對死亡的不理解與懼怕。是的,對冰冷尸體的寒噤,對腐爛肉體的惡心,對已逝的死者的恐懼無不影響著我們對于生與死的正確認(rèn)識。
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一開始偷偷地背著妻子從事著這份工作。直到之后,妻子親眼目睹他為鄰居浴室老板娘入殮,她才深深地尊敬這個職業(yè)。入殮師在為往生者送行,進行納棺儀式的時候,他們的恭敬,虔誠,那完美的動作,將逝者最后一刻的美化為了永恒。這于生者是巨大的安慰,于死者是最大的尊重。因為入殮師,這個本就應(yīng)是灰暗、陰沉、甚至略帶點猙獰地時刻,有了一絲光亮,溫馨。他們讓生離死別這生硬地悲愴變得舒緩和柔美。
如果葬禮是一扇門,那么入殮師就是那個轉(zhuǎn)動門把手的人。葬禮表面上是送別亡者,象征著其走向下一程的儀式,但其實,這一切更多的是為生者而做——它給生者最后盡孝,表達(dá)愛或者贖罪的機會。生者在舉辦葬禮時所挑選的形式和用具等,其實都是跟從自己的意愿,而入殮師就是幫忙生者完成他們意愿的人。一個好的入殮師必須會將對于死亡的恐懼置之度外,他會以虔誠的心為死者整理衣容,將死者再一次活現(xiàn),給予生者心靈最后的慰藉并融化牽絆在死者與生者之間的障礙,使之將人類情感全部表達(dá),再無顧慮。一個成熟的入殮師要經(jīng)歷多少次的生離死別才會坦然平淡地應(yīng)對死亡?一個成熟的入殮師要經(jīng)歷多少精神上的壓力才會讓親朋好友理解他的職業(yè)?一個成熟的入殮師要以怎樣的心態(tài)才會用溫柔的心對待每一為死者?——我欽佩入殮師的平凡,而同時,我有敬佩他們的不平凡。
“讓已經(jīng)冰冷的人重新煥發(fā)生機,給她永恒的美麗。那里要有冷靜、準(zhǔn)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在分別的時刻送別故人。靜謐,所有的舉動都如此美麗。”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向死而生,但是死亡的原因各有不同,入殮師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個過客,他做的只是讓活著的人記住死去的人。但是,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就應(yīng)記住入殮師?因為,是有了他們的存在,死者才獲得了最后的尊嚴(yán)。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受是:珍惜身邊的親人,珍惜與親人在一齊的時間,不要等到親人離開了才去后悔。尊重生命——無論是正在生活的還是已經(jīng)逝去的生命。同時,人生充滿著儀式感,這種儀式感來自于心底對于生命的尊重,因此,我們要尊重任何職業(yè),因為勞動沒有貴賤。
入殮師觀后感
愛,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
“讓已經(jīng)冰冷的人重新煥發(fā)生機,給他永恒的美麗。”這是社長對入殮師這個職業(yè)的溫馨解釋,也是我對《入殮師》這部電影孕育出獨特感動的理由。
在影片中,因樂隊解散而失業(yè)的小林大悟不得已和妻子回到鄉(xiāng)下老家,并陰差陽錯成了一名入殮師。在與死亡接觸的過程中,大悟逐漸體會出入殮師這個職業(yè)的真正好處。由排斥到理解,由恐懼到熱愛,這份常人避之不及的工作給他帶來了無數(shù)誤解和鄙夷,甚至連妻子都離他而去,但大悟猶豫彷徨后卻依然選取堅持,最終贏得了人們的理解。
大提琴悠揚渾厚的音樂打破了死亡的沉寂,帶我們感受著大悟內(nèi)心的洪流。起初的恐懼痛苦讓他的靈魂彷徨無措,在社長的鼓勵下勉強堅持了下來,開始了不同與常人的生活。在一次次應(yīng)對生與死的過程中,大悟逐漸明白了入殮師的真正職責(zé):給予死者尊重和寧靜,也真正熱愛起這份不同尋常的職業(yè)。正如林徽因所說:“任何事情只要愿意總會變得簡單。”小林大悟享受讓死者重現(xiàn)生前美麗的過程,所以,他能夠不顧他人鄙夷的目光,不顧親友辛辣的嘲諷。即使被家屬嘲笑“賺死人的錢”,即使妻子無法理解而離開,也不愿放下。
在我看來,正是小林大悟心中的溫柔和執(zhí)著讓他堅定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哪怕痛苦過,哪怕悲哀過,哪怕迷茫過,可他依然堅守著,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動去改變他人。他用他的細(xì)心,他的溫柔讓年輕的媽媽重現(xiàn)美麗;給逝去的老奶奶穿上想要的長筒襪;為澡堂的婆婆系上最喜歡的黃絲巾。此刻,他不僅僅僅是為了金錢而工作,還是為了自己的心而工作。他已經(jīng)成為一名合格的入殮師,無關(guān)經(jīng)驗,無關(guān)名聲,只因那顆仁慈溫柔的真心。從那釋然愧疚的“他是我兒子”中,從那后悔懷念的“這天是她最漂亮的一天”中,從那感激深情的“孩子他爸,謝謝你”中,小林大悟感到了人間真情,也找到了他的快樂,他的歸屬。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并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走了一程。”小林大悟讓死者有尊嚴(yán)的走過了這扇門,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認(rèn)同。隨著小林大悟的成長,伴著這個有歡笑有淚水的故事,我懂得了:愛,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
入殮師觀后感
其實,剛聽到《入殮師》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是不太想看的,因為這個名字讓人覺得這是一部恐怖片,但是,之后我才明白,《入斂師》并非如名字般讓人望而卻步,死亡、葬禮、遺體……有關(guān)死亡的命題但是是生命存在的注解。看過之后的感覺,就好像在路邊書攤上淘到求之若渴卻不得的絕版舊書一樣,在安靜的感動中,還有清醒的思考。
這部電影的基調(diào),如同許多日本的純情電影一樣:緩慢的敘事結(jié)構(gòu)、簡單平實的人物和不緊不徐的臺詞。但是,也就是在這白開水一樣平平淡淡的劇情發(fā)展中卻透露出很多的哲理,我們也與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小林大悟一齊在形形色色的死亡面前,最終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主人公小林大悟作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熱愛音樂也似乎喜歡這個職業(yè)。當(dāng)他所在的樂團被解散后,當(dāng)他從一個頗具文藝的小資情懷的主角向著一個看似卑微到草根的入殮師職業(yè)過渡時,他心中的不安和困惑是強烈的,因為入殮師這個職業(yè)與他的大提琴演奏師的職業(yè)實在是太不搭界了。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不容我們忽視的人物,這個人物就是徹底顛覆了小林大悟的職業(yè)觀的殯葬社的“社長”。“社長”的語言十分少,不管是錄用小林大悟這個情節(jié)還是在之后一次次“入殮”過程中,社長和小林大悟都沒有太多的溝通,社長對小林大悟的深遠(yuǎn)影響都是在于他的“身教”。社長明白小林大悟內(nèi)心的掙扎,他沒有一次次去“說服”小林大悟,他只是在一次次應(yīng)對不同的死亡面前靜靜地去“做”,他是“做服”了主人公小林大悟的。
小林從電影開始就是一個矛盾的人物,最開始他是因為殯葬社的廣告誤導(dǎo)而去面試的,一開始他是無法理解這一份他內(nèi)心也瞧不起的“工作”的,雖然迫于生計他勉強決定“走著瞧”。但是,當(dāng)他第一次經(jīng)歷了應(yīng)對一個死者的入殮過程的時候,他內(nèi)心的沖擊是巨大的。片中有這樣一幕場景,小林大悟第一次處理完尸體回到家中,應(yīng)對著桌子上已經(jīng)死去的家禽,開始嘔吐反胃,繼而在妻子的身上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在深夜的床頭回憶起了自己的過去,他想到了已經(jīng)死去的母親、看到了父親模糊的臉。導(dǎo)演在那里對于入殮師小林大悟的心理活動拿捏得十分精湛——他內(nèi)心的斗爭是十分激烈的。但是,隨著一次次經(jīng)歷應(yīng)對死亡的過程,小林體會到怎樣去對于死者的尊重和對于生命的珍惜。到最后,小林真正地喜歡了這一份職業(yè),即使他周圍的人無法理解。
“生命就像一條河流,我們都是河里的一條魚。無論如何努力回溯,終究是無功而返。”小林站在橋上看到那些魚逆流而上,縱使死亡也毫無畏懼,最初他以為這些魚很傻——明知終有一死為什么還要那么努力?但是之后,小林很快就在入殮師這個職業(yè)中感受到:生與死沒有什么區(qū)別,對死者而言,“死亡是一個新的開始”,而入殮師就是要給他們的新旅程拉開序幕的人,所以,他對每一位死者的遺體都努力把他(她)們打扮得漂亮,“讓死者能夠體面地踏上新的旅程”,因為,他最終明白,生命的終結(jié)也就是新的開始。
是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歸宿,那就是死亡,用小沈陽的話說,生命就是在睜眼閉眼之間。《入殮師》不厭其煩地展現(xiàn)了很多關(guān)于人的死亡的入殮過程,它讓我們每一個人直接應(yīng)對死亡,但是,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領(lǐng)悟到什么是生命。
入殮師觀后感1000字精選
上一篇:入殮師觀后感1000字精選
下一篇:入殮師觀后感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