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的讀后感范文大全最新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luò)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其實寫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的興衰。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百年孤獨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1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闭緯婚_篇,馬爾克斯就已經(jīng)為整本書畫好了一條軌道——圓。
圓是封閉的,沿著那個圓走,你可以一直一直走下去。那是條封閉的周而復始的路。百年孤獨,用近百年兜了一個圓,又回到了原點。似乎回去了,似乎又沒回去。死神用百年領(lǐng)著人們跳了一支圓舞曲,重復重復再重復的單調(diào)腳步,那就是死亡。
《百年孤獨》是一本寫死亡的書,在書中,每一個人的死亡馬克斯都讓死神安排了一個魔幻的葬禮。飛天的床單,自殺的飛鳥……死神停不下來的瘋狂的舞步,重復!重復!
在死神的帶領(lǐng)下,每一個人都孤獨地踏著單調(diào)的步伐,身體與身體似乎很貼近,心與心卻隔得很遠;似乎是熱鬧非凡,實際上,每個人內(nèi)心的孤獨只有死神知道。
有人說《百年孤獨》講的是南美洲戰(zhàn)爭中混亂的愛情,死神不屑地否認。書中人們所謂的愛情在生死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那些偏執(zhí)瘋狂的人,既不會愛也無力去愛。
麗貝卡和阿瑪蘭妲為了爭奪一個男人鬧出了人命,本來得到愛的麗貝卡也在那場事故中拋棄了愛情——這么不堪一擊的愛情談得上愛嗎?更值得一提的是阿瑪蘭妲,因為不小心毒死了小蕾梅黛絲而自責不已,以處子之身死去,孤獨一生。這是阿瑪蘭妲的贖罪,她為自己編織這裹尸布。在死前平靜地躺進棺材里,她在這個世界孤身一人度過了一生。與其說她死了,還不如說是她嫁給了死神。贖完了罪,是該好好去過日子了,她為自己編織裹尸布,其實是為自己在做嫁衣,她在陰間不再孤獨。
然而就算是死神的腳步,也有可能擦出火花。如果硬要說愛情,那么也只有那起舞的黃蝴蝶,只有那樣才算是像樣的愛情。
在瘋狂地越來越快的舞步中,一個個人相繼退出。死神狡猾得如同山林里的狐貍,在雪地里繞了一個圓,然后潛伏在附近,看著人們跳著單調(diào)的舞步,孤獨地走著走過的路,重復重復!那是輪回,是封閉的,逃不出去;那是宿命,是注定的,改變不了?!栋倌旯陋殹愤@本書中充滿了一種宿命感,結(jié)局是已經(jīng)確定了的,就是要看著你把這注定的故事演完。
結(jié)尾,半年沒再出現(xiàn)的長著豬尾巴的孩子再一次出現(xiàn),颶風把馬孔多存在過的一切痕跡抹除,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又好像回不去了。
名字是重復的,死亡是重復的,故事是重復的,然而又不會再出現(xiàn)的。死神的圓舞曲在另一個平行空間再次上演,這就是《百年孤獨》。
死亡圓舞曲,重復!輪回!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2
《百年孤獨》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同,這可能就是本書的特點之一吧。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就是全書幾乎沒有任何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哼^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返回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只是過眼云煙”坦白地講,這部30萬字的《百年孤獨》,很好看,你會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復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因為據(jù)說本書是公認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獨》,卻缺乏這種積極的精神,只有偶爾幾個積極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歲的烏蘇娜,他一直活到十幾章(本書一共才20章),那個時候他的曾曾孫子都出世。了總的來說本書的基調(diào)還是黑色的,結(jié)尾那句話“遭受百年孤獨的家庭,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我的理解與書中的簡介不同,書前面的簡介說這句話代表的是積極,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我卻覺得這句話是為這個悲劇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獨歷史畫上句號。并不預示著以后的家庭就不孤獨,而孤獨其實是揮之不去的,誰也逃不掉的。書中的人物都是孤獨的,但每個人面對的方式有所不同。
奧雷連諾上校采取的方式是戰(zhàn)爭,永無休止的戰(zhàn)爭來排遣孤獨,但戰(zhàn)爭只讓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愛情,可惜他的愛情不被母親允許,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隨。
看《百年孤獨》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這個家族為什么是孤獨的。我想來想去都貌似找不到答案,或許是因為代溝,或許是與世隔絕,還是說作者根本就不想說原因,只是表達一種狀態(tài)?都像,又都貌似不對,這個問題仍然在困擾我,希望朋友們看了之后大家討論討論。
這本書在我看來真的是很不錯,其中反映出的人生常態(tài)和人情世故,以及對人的本質(zhì)的研究,作者都可以說是十分透徹的,透徹的讓人感到有一絲害怕的感覺,這就是書的殺傷了!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3
上學期本著練習英語的目的艱難地讀了三章左右的英文,放寒假回來因為耐心有限又找了中文版來讀,這樣一本書,讀起來感覺沒有什么目的性,作者看似忙碌地在敘述這個家族的故事,再加上奇幻的,甚至有些奇異的想象,總是很有畫面感,腦中不停地閃過一幅幅插圖。在這樣的想象里,短短一百年似乎描繪了太多的東西,比如數(shù)次的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帶給馬貢多的變化,帶給人們的變化。特別是讀到火車來到馬貢多,帶來的各種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成果,莫名地使我想起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地表演,那種文字描述的忙亂和新興事物拔地而起的迅猛如出一轍。(奧運會開幕式煙囪拔地而起,舊時代的農(nóng)夫被趕走那一段)
全書的內(nèi)容真的很豐富,雖然我一直不喜歡一本小說帶有太多的東西,但《百年孤獨》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就像作者在說:“嘿,我也不想寫這么多,所以我們還是一筆帶過吧”,作者平靜地在講故事,卻已讓人浮想聯(lián)翩,這些東西不是作者強安上去的,而是故事本來就有的,特別是在這樣一個世界里的故事。
因為前面讀了兩次,這樣關(guān)于“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故事就很有印象,他能自己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球是圓的,他的冒險精神和專研精神讓人記憶深刻。在不知道整個故事的脈絡(luò)的時候,我以為他會被隔離在文明的邊緣,我就對旁的人講,這樣一個人若是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里(和科技發(fā)展接軌的環(huán)境里),必定是科學研究之奇才。后來慢慢讀下去,百味陳雜,對他最好的評價就是他死的時候有人說的那句:“我來參加國王的葬禮!”,他的確是這個孤獨家族的國王。
說到孤獨,叔本華說:”人生的空虛不在于人的孤獨,而在于心的寂寞“,這個家族里的人似乎都是這樣,輾轉(zhuǎn)反側(cè),都沒有一個人得到內(nèi)心的充實(可能第四代里的蕾梅黛絲是個例外,這里我沒看懂)
讀這本書,我感覺不用帶著主觀的色彩去讀,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發(fā)光的地方,但同樣又沒有人是完人,可憐、可悲、可敬、可嘆,可是你又沒有時間去感嘆,作者拖著你一路小跑,于是你看他們的故事,時光在字間穿梭,這樣一個人的形象會在你的心理不斷地完善起來,但同時你又看不清楚,看不真切。這也許是我閱歷不夠的原因吧,所以說:似懂非懂,還得交給時間來琢磨。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4
我是在一個下午讀完這本書的,仿若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漫長的孤獨歲月,恍惚間仿佛已經(jīng)穿越了一生的時光,經(jīng)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或痛苦或波折或感悟的“鬧劇”。
我不知道我是否讀懂了它,或者說我不知道我從中深深感觸到的那些所謂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情感,也許我需要再重新回味細品它一遍,到那時候,肯定又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感觸了吧。
但就這第一次的淺顯閱讀,我對“孤獨”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同以往了……
也許,孤獨會教會我們好多東西,指引人們閱讀、思考、在不甚艱難的人生里獨自堅持,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亦或者是短暫,把握每個人的命運。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向我們娓娓道來了如何沉悶地活著。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復、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著”是所有情節(jié)發(fā)生的唯一前提。為了尋找活著的方式,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為了所謂的活著,一個生活在地球角落里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中上下求索,忙忙碌碌……
但是,我并不覺得它是一個悲劇,我相信,雖然經(jīng)歷過這數(shù)不盡的無論是種.種情愛的糾纏折磨,還是夢想追尋的茫然,又或者是繁雜錯亂的現(xiàn)實,但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東西,他們看透了這個世界,并且活下去,甚至死去。
他們遠離了故鄉(xiāng),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常規(guī),選擇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屬于自己的生存之路。他們在路途中探索生命,享受孤獨,經(jīng)歷夢境一樣玄妙的人生……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后悔當初的選擇。
他們的孤獨,令我仰慕,令我欽佩。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5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書中描寫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在孤獨中死去,他們的經(jīng)歷大致是相同的,在馬孔多這一片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chuàng)新,每天重復上演同樣的劇情,生活在那里的居民注定是不快樂的。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不斷重復著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fā)明連接起來,他曾向妻子抱怨說道:“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nèi)栽谶@兒像蠢驢一樣地過日子?!笨上У氖牵麉s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荷塞死去了,連同馬孔多的文明。之后的幾代人,也重復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導致馬孔多狹隘、落后、保守直至沒落,到最后整個馬孔多就被一陣來歷不明的風刮走了,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壓抑的,因為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這么地害怕孤獨,討厭孤獨。我們每天都生活再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科技發(fā)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于是我們開始反思,是不是節(jié)奏太快了?是不是步伐太倉促了?是不是該停下來,尋覓一份安靜,讓心靈歇歇腳?可是只有停下來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不停地往前趕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只有不停地創(chuàng)新,不斷地進步,我們才會快樂。
當我讀到: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得只剩下一小塊兒皮的兒子時,他終于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正北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后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刮走了,從此這個村鎮(zhèn)就消失了。
有什么東西在我內(nèi)心深處輕輕地爆炸了,一朵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云朵炸開了,就像花朵不得不綻放一樣。我多么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6
《百年孤獨》里首先震撼我的,便是這部小說宏大而又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以及悲劇和詭異的結(jié)局。該出來的都會出來,那個令烏爾蘇拉恐懼的長著豬尾巴的孩子還是出生了。而他作為家族的最后一個人竟然被螞蟻吃掉!這種熱鬧之后煙消云散的巨大落寞像一盆冷水,從頭到腳把我澆了個透,讓我渾身顫抖。
這部小說還有一個亮點便是作者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方法。有很多章節(jié)和描寫讓我覺得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充滿了神秘魔幻的色彩,讓人如墜霧里。有些時候作者的文字像是忽明忽暗斷斷續(xù)續(xù)細若游絲的線,給讀者前進的方向,卻又讓讀者無法牢牢抓住。那令人驚恐的失眠癥,那綿延不絕的血流,那下了幾年的暴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冷靜下來以后再去分析這部小說,它的魅力就更加明顯了。這部小說的名字叫百年孤獨,那么他所要寫的應該是與孤獨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從大的方面來看,這種孤獨可以是整個拉丁美洲的孤獨。從小的方面來看,這種孤獨體現(xiàn)在馬孔多這個小鎮(zhèn)上。從更小的方面看,這種孤獨則是布恩迪亞這個家族以及其中每個成員的孤獨。
從上校的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出拉丁美洲的孤獨。不斷的戰(zhàn)爭讓人們失去了信認,解決問題的方法似乎只剩下了戰(zhàn)爭。不同的黨派之間缺乏交流。用人去類比黨派,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黨派也是孤獨的。
馬孔多是一個孤獨的小鎮(zhèn),它交通不便,早期的開拓者曾經(jīng)想要開拓向外的道路,但卻沒能成功。后來這個小鎮(zhèn)也來了很多人,有吉普賽人,有美國人,建了香蕉廠,又修了鐵路,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很熱鬧的。但這其實并不能緩解馬孔多的孤獨,正如同一個7歲的孩子待在一個空空的房間,他很孤獨。忽然房間里進來了幾十個人,一人帶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坐下來就玩,盡管房間里坐滿了人,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游戲聲,那個孩子仍然是孤獨的。
要說布恩迪亞這個家族里面成員的孤獨,那就更有的說了。這個家族的成員似乎都有孤獨這一遺傳性標簽。其中有一類是像上校,阿瑪蘭塔和費爾南達那樣,封閉自己,不與外界進行交流。還有一類像奧雷里亞諾第二那樣大手大腳,宴請?zhí)煜沦e客。上校的孤獨來自于對愛情的絕望和對人生的失望。上校曾經(jīng)深愛過蕾梅黛絲,但她死于非命。從那以后,他便對愛情產(chǎn)生了絕望。無休止的戰(zhàn)爭消磨了他的熱情,他的人生也失去了意義。后來他蜷縮在自己的作坊,做完小金魚就把它們銷毀重做,這種孤寂簡直令人難以想象。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孤獨很難體會,因為表面上看他是一個熱情好客的人。但正如《浮夸》所唱的:因為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所以他也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孤獨來源于永遠不能被滿足的渴望被關(guān)注的欲望。
百年孤獨,一場大戲落下了帷幕。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孤獨。我們渴望被關(guān)注,渴望被傾聽,渴望去領(lǐng)導,渴望去成功,當我們的渴望不能實現(xiàn),我們就會感到孤獨。結(jié)合書中的人物經(jīng)歷,我覺得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渴望的是征服和開拓,上校渴望的是尊嚴和尊重,何塞阿爾卡迪奧渴望的是說一不二的威嚴。經(jīng)過失敗,他們便會感到失落,進而喪失了對人生的希望,于是選擇封閉自己,與孤獨為友。
總之,我認為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孤獨是由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或者說是現(xiàn)實世界和自己精神世界的格格不入形成的。我們身邊應該會有一些工作狂,他們渴望更好,所以他們拼命工作。一旦他們停下工作,心中就會惶惶不安,因為他們怕失去什么。久而久之,他們便會產(chǎn)生孤獨的感覺。舉例來說,陶淵明也可以說是孤獨的,他的孤獨源自現(xiàn)實世界與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
另外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我們?nèi)タ催@部小說,會發(fā)現(xiàn)很少有成對的親密朋友出現(xiàn)。沒有朋友,很多事情就無法分享,無法分擔。知心的朋友有時會成為人生的靈魂伴侶。
回到生活中,我認為大部分人是不希望孤獨的。那么我們就要對生活有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不要奢求生活給予我們更多東西,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現(xiàn)實,把目標定得低一些,努力去接受和欣賞現(xiàn)有的一切。還有就是要多與人溝通交往,需要有幾個知心的朋友。我相信只要做到這些,我們就不會孤獨。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7
孤獨的輪回
隨著一個名為馬孔多的沿海城鎮(zhèn)的建立,一個家族的歷史從此開始。這個由衰及盛,有從盛至衰,歷經(jīng)了百年的時光,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中,這個家族的最后一個人連同整個城鎮(zhèn),消逝在了虛空之中,這個家族名布恩迪亞,記錄了這個故事的書名為《百年孤獨》,它所及下的正是在這個家族中孤獨的百年輪回。
百年之初,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來到了這片土地,建立了這個城鎮(zhèn),他也曾想過走出去,卻都以失敗告終,仿佛所以的道路都連在了一起,像一個規(guī)矩的圓形,又仿佛象征著孤獨在這個家族長達百年的輪回,這個家族的人都無一不是在孤獨慢慢死去。而這個輪回的開始即是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蘇拉爾,他們分別象征著這個家族男性和女性的起源,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身上演繹著人性上的暴力,性欲,貪財?shù)?,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他的?chuàng)造性以及那近乎瘋狂的求知欲,而這卻與馬孔多狹隘,落后,保守的現(xiàn)實格格不入,這也讓他深陷孤獨難以自拔,最后精神失常,被眾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后在樹上孤獨地死去,而烏蘇拉爾比起缺點繁多的丈夫,她勤勞,熱情,善良,在丈夫沉迷求知,甚至精神失常時,她一個人照看著這個家庭,努力地改變家庭成員的命運,是家中的頂梁柱,在晚年眼睛失明后,她更是通過生活中細微的感觸成為唯一一個明白了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實際上從未愛過任何人,而阿姆蘭妲卻比任何人都深情的人,但也正是這份通透為她帶來的,不是喜悅,反而是更加深遠的孤獨。自他們兩人開始,孤獨便充斥著這個家族的一生,他們的后代也大都繼承了前幾輩人的名字,仿佛那孤獨也隨著名字傳承了下來,這個家族中,也許每個人的苦難有所不同,生前所承受的孤獨不同就比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參戰(zhàn)前失去了她的妻子,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17個孩子遭遇追殺只有老大活了下來······
這個家族無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磨難,也無數(shù)次地與孤獨掙扎,烏爾蘇拉積極融入生活,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復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nèi)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就這樣無休止地在孤獨中掙扎,既想逃脫,又想保持這種孤獨的姿態(tài),可以說,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徽,每一個成員都自覺不自覺地佩戴著它。同時,孤獨在他們的世界里又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害怕自己陷于孤獨的泥淖,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獨,悖論的是他們的生存又離不開這種孤獨,他們渴望保持孤獨的高傲姿態(tài),于是乎,他們都無法突破孤獨的輪回,所以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在孤獨中死亡,直到這個家族在颶風中徹底毀滅,第七代的那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讓一代的擔憂變成了現(xiàn)實,一切又仿佛回到了最開始,但又的確一切都被毀滅了,這個名為孤獨的輪回也似乎迎來了終點。
但只有真正明白心中所想,自己所為,走在自己向往的道路上,身邊是所愛之人,以此才能真正突破這孤獨的輪回。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篇8
《百年孤獨》介紹一個家族在一個世紀中的崛起與衰落的過程,圍繞著其中兩個兄弟與取了他們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條與行事的標準、動機與準則。每個人都有光明與陰暗,并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家族付出一生。他們在馬貢多生活,在這個孤獨的小鎮(zhèn)與以馬貢多小鎮(zhèn)為中心形成的一個范圍活動著,為一些荒誕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認為必須非做不可的事情。他們每個人是獨立的,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他們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屬于這個家族,他們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孤獨二字。孤獨,打這個家族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與這個家族的命運緊緊的相連在一起,他們生來是孤獨的家族,死后也并沒有逃脫孤獨二字。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zhèn),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一輩子苦陷不被人理解的“天才的孤獨”,他是百年小鎮(zhèn)馬孔多的創(chuàng)建者,有著極強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他用家中僅有的騾子和山羊與不知從哪里來的吉普賽人換了磁石打算用于挖掘黃金,最終得到的卻只有一副十五世紀銹跡斑斑的盔甲;用簡單的航海儀器最終得出結(jié)論,“地球是圓的,就像個橙子”,這換來的只是妻子的狂躁暴怒,村里人也都認為布恩迪亞已經(jīng)徹底瘋了;后又用梅爾吉亞德斯留給他的煉金爐將家中全部金幣與銅屑、鉛石熔在一起,最終得到的只是一鍋惡臭的濃漿。他始終沒有知音,隨著鉆研的深入,他近乎癡狂,漸漸走進了自我營造的象牙塔,自說自話。最后被家人捆綁在一刻栗子樹下,直至帶著孤獨而死,留下的是他的煉金室以及等待破解的羊皮卷。所以他的孤獨,是天才對平庸的孤獨。
提起《百年孤獨》一書,就一定繞不開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一話題。喝了一口可可就漂浮在空中的神父是魔幻的;但永遠封閉在孤獨的拉丁美洲卻是現(xiàn)實的。就如同花費了45個里爾帶孩子們觸摸冰塊的何塞一樣。書的結(jié)尾,長著豬尾巴的孩子依舊出生。《百年孤獨》這本書其實僅憑我自身的閱讀,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看懂的。但是在馬孔多這一百多年的存亡史當中,何塞以及他們的后代,不斷的沖破孤獨又走進孤獨的倔強和執(zhí)著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或許就是作者馬爾克斯想表達的:在這拉丁美洲融入世界整體的幾百年間,來自西方的殘酷殖民者和拉美人民本身的愚昧、麻木,都是造成拉丁美洲落后悲劇的根源。而只有走出孤獨,走向團結(jié)。才是拉美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