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假期隨筆
初中生假期隨筆
初中生假期生活,正在扮酷,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初中生假期隨筆,希望你喜歡。
初中生假期隨筆篇一
2005年8月8提 天氣,臺風(fēng)
今天早晨一起來,我們的導(dǎo)游過來告訴我們今天有臺風(fēng),我們不能出去。因為今天有臺風(fēng),上午我們就去了家樂福大超市,在那里我們買了許多東西。今天算是浪費了一天,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時間。
2005年8月9日 天氣,晴
今天氣不錯,導(dǎo)游帶我來到了黃海邊。我們高興極了,我第一個跑下海里。當(dāng)海水淹沒我的腳時我感覺到海水是那樣涼爽。我從小就很喜歡大海,我跑上海邊買了一本《了解大?!罚掖蜷_看了幾頁我每看一頁特別高興。直到我翻到19頁,看見大海是那樣兇猛,它曾經(jīng)卷走了多少人的性命。雖然它是那樣無情,但我仍然喜歡它。
2005年8月10日 天氣,晴
我們的旅游期限到了,今天該走了,我們都依依不舍的離開青島。我們又走了兩天的路,12日晚上我們回到了溫暖的家。
初中生假期隨筆篇二
讀書很重要,書要讀,這讀,不是默讀,也不是小聲的讀,而是要開口大聲的讀,經(jīng)典文段還要背誦。
還記得初中一二年級,我不喜歡大聲朗誦,只喜歡默默地看或小聲讀,老師要求背誦的老背不下來,很著學(xué)急。
想到瘋狂英語的李陽,他當(dāng)年高考英語只考了16分,而他為什么能有今天如此成就習(xí)呢?
李陽進入大學(xué)后,自創(chuàng)了誦讀“三最”法——“最迅速、最大聲、最清晰”,他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這個讀法大有關(guān)網(wǎng)系。
我參加瘋狂英語集訓(xùn)營時,也深深的體會到“讀”的重要性。離營后,我按照“三最”法來學(xué)英語,大聲讀出來,稍長一點的文章也不難背誦了。
讀語文也是如此,要讀,要放聲朗誦;而且要背,要多背。
我就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上放聲朗讀,讓老師能夠聽到你讀書的聲音,能夠及時指出你哪里讀錯了字,及時幫你糾正,以后就不會再讀錯。比如我在大聲朗讀《上海的弄堂》這篇課文時,把“曖昧”讀成了“暖味”,還有,把“滯重”讀成了“帶重”;楊老師聽出我讀錯了,及時幫我糾正,這幾個字以我以后再也不會讀錯了,這就是課堂上大聲朗讀的好處。
記得一本書上說,季羨林的小學(xué)老師水平很差,在讀書時把“玫瑰”讀成了“玖鬼”,成為笑話。我想,要是他做學(xué)生時把這個問題暴露出來,讓老師糾正過來;或者查查字典,也不致在講臺上丟人現(xiàn)眼。可見,我們在課堂上讓錯誤在放聲朗讀中表現(xiàn)出來,從而得到老師及時糾正,是多么重要。
背書很重要。我對《語文筆記》中一段話印象很深。永樂二年,明朝皇帝朱棣對新科進士殿試后寄予厚望,親自挑選曾棨等29人入翰林院讀書,令背柳宗元《捕蛇者說》,無一人能背誦,朱盛怒之下將這29人發(fā)配邊地充軍,搬運木頭。待苦頭吃夠,求情悔過,才令回翰林院重操舊業(yè)。
下真功夫讀書背書,提升自身素質(zhì),大到治國安民,小到對付作文、考試,都很重要,也都知道;我們,包括我,需要的是一種有效督促。朱棣為促進士讀書用“發(fā)配”法,我們的老師家長對我們,乃至自己對自己,懲罰一下又何妨。
讀書重要,書要讀,要朗讀,要背誦!
初中生假期隨筆篇三
今天是暑假的第3天,艷陽高照,我的心情也一樣燦爛,帶著一份好心情,去商場購物,然而一個令我吃驚的場面卻讓我再也高興不起來。
迎面一個老太太蹣跚地向我走來,她皮膚黝黑,微微發(fā)胖,臉上有一塊很深的疤。而然我后面有一對年輕母女也向我走來。只見那個十分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對那位年輕漂亮的媽媽說:“媽媽,你看那個老太太,真的好可怕!”這聲脆脆的聲音在熙熙攘攘的商場似乎格外刺耳,所有的人都扭過頭來朝我這邊走來,連我這局外人都覺得十分尷尬,空氣一下子凝固起來。那個小女孩的媽媽卻沒有說什么,嘴唇微微動了一下,對小女孩的話似乎既沒表示認可,也沒有訓(xùn)斥。我想那位老太太一定很生氣,心里一定不好受,可老太太的表情卻意外平靜得很,似秋日的水波毫無波瀾,似冬日的暖陽毫不灼人。
老太太顫巍巍的向這對母女走來,誰能都猜得出老太太會有什么舉動,在場的每個人都在靜靜地等待??烧l知道,那位老太太卻慈祥的跟那個小女孩說:“小朋友,你的發(fā)夾掉在地上了。”小女孩一邊推開老太太,一邊大聲罵道:“要你管呀,丑八怪!神經(jīng)病!”那位老太太還是心平氣和地和小女孩的母親說:“這孩子真的十分可愛……”
我的天啊!難道那位老太太聽不見嗎?受到一個小女孩如此的侮辱,還這么和氣。我覺得這個小女孩太不懂事了,如此傷害一位老太太。我真為老太太傷心。周圍的人群隨后議論起來,年輕的母親紅著臉拉走了小女孩迅速離開了商場,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在人們的議論聲中。
初中生假期隨筆相關(guān)文章:
3.初中生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