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
《人生不過如此》這本書林語堂以人生優(yōu)游者的獨特視角展現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情。那大家寫了什么讀書心得?下面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
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1
“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yōu)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顯示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的快樂的度日,并從中發(fā)現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圓滿是常態(tài),而圓滿則是非常態(tài),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們很快就會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與悔恨也會隨風而去了。”
首先是想求得也許偶然會讀到我這篇粗陋的讀后感的讀者的原諒,竟然抄襲了坐著的這么長的一段文字,但我又忍不住,忍不住要將這段文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因為當我自己讀到它時,就好像在一片黑暗中,渾濁中迷茫了許久的自己找到了一條敞開的大門一樣。身上的一切重擔,一切疲憊顯得那樣的渺小,那樣的不堪一擊。
《人生不過如此》不是哲學書,但我認為它比哲學書更能啟發(fā)人的心智;不是小說,但我認為它讀來比小說更加有趣味。一篇篇文章讀來滋潤著自己身上的每一處靈魂。林語堂先生將自己一生所經歷的,所看到的,何所做的一些感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讀完這些作品,你會感到作者那顆豁達開朗的心,而且自己好像也走進了作者的思想領域一般。
我說這本書是本哲學書,但作者并不是在生搬硬套地表達什么“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樣的哲學觀點。但他也不是在創(chuàng)作,因為他所表達的觀點早已由中西方思想家再三思慮過,表現過。但它卻通過哪些小人物,小事件將那些哲學觀點更生動地表現出來。老媽子的黃媽,她具有中國女教的一切良好的思想;一個隨口罵人的蘇州船娘;一個上海的電車售票員;動物園中的小獅子;一個某報天文欄內寫文章的記者……諸如此類的人,通過他們,作者看到了很多,也帶領著我看到了很多。
作者在書中說他沒有受過學院式的哲學訓練,讀過的書也不怎么廣博。我想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他不必被禁錮在那些哲學書的條條框框里,從而更好地,更便當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使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直覺下判斷,思索出自己的觀念,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的見解。我很想問,一個人一輩子是不是不要讀太多的書,因為所讀的書太多了,就很容易陷入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態(tài),就很可能分不清孰是孰非了?當然,不要讀太多并不是不讀,也不是隨意地讀,而是我們要讀那些經典的,對我們真正有意義的書籍。
每個喜歡閱讀的人都會有精神上的朋友,作者也是,但他的朋友不是馬克思,也不是亞里士多德。而是屠赤水,袁中郎,金圣嘆這些我們幾乎都沒有聽過的小人物。他們因為有太多獨特的見解,對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因而得不到正統(tǒng)派批評家的認可。但作者卻認為他們使他享受到了更寶貴,更誠摯的快樂。讀完這本書,你會很驚訝地發(fā)出一聲:啊,原來真的是這樣。
當我們面對一切困難挫折時,當我們遇到重重壓力給我們的重擔時。微笑吧,因為人生不過如此。
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2
《人生不過如此》分為三章,第一篇為:我生之處尚無為;第二篇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三篇:當時只道是尋常;看似完全不相關但卻是人生中要經歷的幾個重要階段。
林語堂先生在年少時這樣描寫自己“外表看來我的生命是平平無奇,極為尋常,而及無興趣的”。但當繼續(xù)向下看時,你便會發(fā)現在我們看來至少在我看來,他完全可以說是一個聰明至極的人。中學畢業(yè)后入上海約翰大學,畢業(yè)后到北京清華大學任英文教師,后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書,繼而道德國,在殷內和賴內錫兩大學研究,回國后在北京大學任教授。在這一路走來,林語堂走的那么順利,難道不能說他是一個算得上聰明的人嗎?但為什么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極為尋常的人呢?在我看來林語堂把人從生到長都看成一個過程,最終生活的方式不同,有醫(yī)生碌碌無為的,有成為焦點的;有貧困的,有富貴的;有享福的,有受累的;但終究是一種生活,都是一種人生。正如問題所指人生不過如此,所以他對于自己的這些成就只是一句話帶過,在他眼中這一切都不值得拿出來炫耀。
這只是一種生活,一種人生,這種心態(tài)在“快樂人生”一節(jié)中也有體現,文中說到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林語堂看來,“我這樣做一個人,已經夠了,我現在活著,而且也許可以在活幾年,人類的生命還存在,那也已經夠了”。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在拼了命的掙錢,年輕的時候我們拼了命的掙錢只為了下一代過的更好,或者為了滿足我們心中那一點點的虛榮心。而我們浪費了享受生活的最好的時光,或許大家可能會說物質方面都不能滿足又怎樣享受生活呢?但我們卻忘記了我們享受的是生活中的每和我們可以觸及到的幸福,而不是享受金錢的滿足,都說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在這沒有止境的拼搏中何時享受我們并不長的人生呢?而林語堂卻說明了他的觀點,給了我們一個生活的目標------人生便是學著享受生活,這便是人生的目標,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卻又了一種讓我們重新認清生活的態(tài)度。
對于女人林語堂這樣描寫:“不相信家丁世上單有父親也能看管他的兒女,假定世上沒有母親,一切的嬰孩畢于三歲以下一起死于發(fā)疹,即使不死,也畢未滿十歲而成為扒手。小學上學必會遲到,手帕必會幾個月不洗,洋傘必時時遺失,沒有婚喪喜慶,人生大事,生老病死,處處都是靠女性去應付安排的,而不是男人?!痹谶@一小段的話語中我充分看出了他對女人的肯定,而在林語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一篇章中,作者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結婚,他從不同的角度,舉出不同的名人語錄,以不同的神話故事來說明人的一生中,男人必應有個女人來愛才完美,女人必應有個男人疼才能快樂。否則就像泥沒有水便會龜裂,水沒有泥便會蒸發(fā),只有水中有泥,泥中有水才堅硬無比。而在這一篇章中“沒有聽眾的演講一節(jié)中,林語堂就上一節(jié)會出現的問題及避免解決問題進行了說明。文中這樣說:“婚姻是叫兩個性格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本來過兩種生活的兩種人共同過一種生活,結婚后,你的時間不能自己做主了,出入不能自己做主了,金錢不能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房間書桌不能你一個人用了,連你自己都不是自己的了?!彪m然說的字字刺痛我們的心但那卻是在讓我們深深體會,這便是生活。向來情人都很容易相處一結婚就吵架,因為始終人生不能只如初見,這便是人生,人生不過如此。
每個人都會有曾經,每個人都會有過去,每每我們對他人說我們的“歷史”時,到了最后都不忘說一句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其實人生真的如此,一切都是尋常,都是過眼云煙。在第三篇章 當時只是尋常中 作者以樹、石、花,等等這些來寫美。他談偉大,說快樂。說不完,道不盡。在我們看來會覺得奇怪這些和美有什么關系呢?和人生又有什么聯系呢?但歸根到底只不過是在作者眼中他看到的是快樂,而不是他只有快樂。他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就拿“談海外釣魚之樂一節(jié)中”釣藍魚之事,作者不喜歡那些溫順的魚兒上鉤,更希望和藍魚掙個你高我低,雖然它們不容易捉到但作者不在乎釣到的魚的大小多少,而只是享受這種過程,享受這種快樂。
偶爾靜下心來我便會想人為什么會覺得有那么多的不快樂,為什么總是覺得累。其實那就是因為不滿足,我們明明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我們卻非要在這種爭爭選選中生活。怎能不累呢?而作者林語堂無疑是明智的,他選了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看淡了人生的得失,享受著生活的快樂,享受著生活中的美和幸福。等到老的時候她可以輕松的告訴自己我得到了我的生活,我是快樂的,這是我的人生。
人生不過如此!真的不過如此。
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3
孔子說“四十不惑”。如今我已年逾不惑,可是我仍然是迷惑叢生,常常思考關于人生之問題。在經歷了許許多多之后,或喜怒,或哀懼,或戚郁、或迷惘,或愛恨……種.種之情,矛盾糾結,于胸中連綿起伏,每每煩惱雜交之時,便去讀書尋求解脫,到底人生是什么?到底人生為什么?忽然我在書架上發(fā)現了林語堂的《人生不過如此》,“不過如此”到底是怎樣?且看他老人家是如何看破紅塵的吧。因其正和我當下之心,便孜孜而讀,讀罷合卷,欣然,豁然,釋然——人生應該如此:享受!
人生應該是享受的。
提到享受,很自然會聯想到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不思進取、吃喝玩樂之類。但此書之中的享受卻是別有一番境界的。
人生要學會享受自然。
人本身即是自然的一部分,從自然人的孕育而來,而經過一生的無論是叱咤風云也好,卑微低賤也好,最終都要化為一縷煙或是一掊土,回歸到自然之中。那么既然是自然的,就要融匯到自然之中去,充分享受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
林語堂是個很有自然情趣,且十分會享受自然情趣的人,他一向很討厭住樓房,因他認為那不是人類應該住的房子,但有一段時間他還是決心租了一個洋房,他這樣寫道:“我所以搬去那所樓層的緣故,是因那房后有一片荒園,有橫倒的樹干,有碧綠的池塘,看上去枝葉扶疏,林鳥縱橫,我的書窗之前,又是夏天綠葉成蔭冬天子滿枝了。”后來他又搬回了人宅,他說在他的宅子左右,有的是土,腳底踏土、踢踢瓦礫、聽聽蛙鳴蟬叫、養(yǎng)只烏龜,看看蟾蜍吃蚊子、瞧瞧蜘蛛結網、還要養(yǎng)只鴿子生蛋,哈哈,簡直是個美妙的動物世界。他說,他的小孩子在這個園中觀察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的至理,總比在學堂念自然教科書來得親切而有意味。
他還常去游覽避暑、去海上釣魚,充分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
他說:“大自然本身始終是一間療養(yǎng)院?!彼梢灾斡芏嗳祟惖牟。T如狂妄自大、互相怨恨、勾心斗角,可以使人清心寡欲除掉愚蠢的野心和不必要的煩惱。他還寫道:“一個人如果能和自然界偉大的東西發(fā)生聯系,他的心會真正變得偉大起來?!?/p>
是啊,我們可以把地平線上的熱帶的云看做是一個舞臺的背景,可以把山林看做私人花園,把怒吼的波濤當做音樂會,把山上的微風看做冷氣,把恢弘壯麗的火燒云看做是世間最偉大的戲劇。這樣我們便變得偉大起來,像大地和蒼穹那么偉大。這是多么寬廣的境界,多么迷人的智慧啊!
我情不自禁地被感動著。那雄渾的山,那柔情的水,那靈嫵的草木,那多情的鳥獸……瞬間都在我身邊美妙起來,于是,我合上了書,出得樓來,享受自然。
冬日的風沒那么凜冽,反而十分清爽。蜿蜒的小路旁灌木叢枝杈別致,托著白雪,映著光輝。這次我沿著小路來到了冬日很少來到的小樹林,哈,這么多的鳥,以前怎么沒有發(fā)現,鳥的叫聲真好聽,或“啾啾啾”,或長笛悠揚,或如嗩吶吹奏,或柔腸百轉,或清脆悅耳,在林枝間飛上飛下,你追我逐,真是妙趣橫生啊!再看林間,樹影疏斜,陽光明艷,天空湛藍,白云飄飄,我的心立刻通暢起來,開闊起來,快樂起來,真如林語堂說:“能享受自然的人是真正快樂的人,能與大自然協(xié)調的人是真正快樂的人?!?/p>
人生要充分珍愛享受自己的身體。
林語堂說:“我們有一個軀體,許多事情都得依賴我們的軀體,我們應當看好我們這架自行修補的奇妙機器,我們要好好地享用它?!?/p>
我們都有一個健全的肢體,可是我們幾時重視過?幾時愛惜過?又幾時享受過?我們是否給了肢體以充分的自由,充分的鍛煉,充分的享用。我們有眼睛,真的很好地觀察了嗎?有多少東西我們視而不見;我們有耳朵,真的很好的傾聽了嗎?多少美妙的聲音我們充耳不聞;我們有腳啊,可是我們真正腳踏實地走多少路;我們有手啊,可是我們的又有多少時間是閑著的呢?
當我們看到一位法國時尚雜志總編在中風后全身只有左眼睛會眨,而他就用這只眼睛寫成了小說巨著的時候,當我們看到美國那位無腿無胳膊人怎樣快樂的生活的時候,我們作何感想呢?
而當我們老的時候,各個器官都不靈便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企求呢?讓我能好好呼吸吧,讓我能站起來吧,讓我能聽一會音樂吧,讓我能讀一會書吧,讓我能睜開眼睛看看太陽吧,讓我聞一聞花香吧,讓我再握一握你的手吧……而當這些都已成為奢求的時候,人生就真的再也不會享受了,可是當我們可以盡情享用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身體弄到哪里去了?
人生是應該享受快樂的。
他說:“人生于世,所碰到的問題不是應該以什么做目的,應該怎樣實現這個目的,而是要怎么利用此生,利用上天付給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陰。他應該調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夠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p>
我們人生的幾十年,都在做什么呢?主要的不外乎工作和生活。我們工作著,但我們是以什么樣的理念、什么樣的心態(tài)、什么樣的方式在工作?我們是在享受工作嗎?我們生活著,但我們又是以什么樣的理念、心態(tài)、方式在生活呢?我們又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多少樂趣呢?我們一天一天活著,一天一天過著,但我們是一天一天都在快樂著嗎?
真的很感謝林先生讓我在不惑之時豁然開朗。
人生應該是自由的。林先生說:“一個人只有具有這種自由的意識和淡漠的態(tài)度,結果才能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 他曾經寫過:“對我自己而言,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彼?我們還要學會享受這份人生的自由。
在享受中,我讀完了林語堂的《人生不過如此》。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生應該無時無刻不在享受:享受潛心讀書的陶醉、享受獲得知識的愉快、享受傾心談話的歡樂、享受無限幻想的喜悅、享受樂善好施的給予、享受……只有這樣,人生才會真正的快樂,才會不枉活一生。
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4
從《京華煙云》知道了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是第一次讀他的文章,很特別,很新奇,是一種舒適,一種自我的解脫……書中,編選者別出心裁地將內容分為“我生之初尚無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钡攘鶄€篇章,將林語堂生命中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呈現出來,讀來令人眼前一亮。林語堂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生活所得的經驗,文字精煉,但回味無窮。在他生活的每一個時期對于人生有憧憬、也有困惑。在他的文字中“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yōu)秀的演員明知其假,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fā)現生活的詩意?!蔽铱吹搅怂某?,我能做到嗎?
時光如流,仿佛就是剎那之間,青春歲月便如昨日黃花,隨著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當第一根白發(fā)出現,它讓我警覺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青春已經流逝,歲月從不饒人。日子瑣碎、繁雜、忙碌。生活像一面魔鏡,在我還未來得及應對它的時候,它便把它最實質、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現在了我的面前。要工作、要生活、要買菜、油鹽柴米醬醋茶,水費電費通訊費……大到孩子學習,買房置業(yè),小到待人接物,迎來送往,每天都是一個字:忙!忙得焦頭爛額,顧此失彼。累,便成為必然,成為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于是,便時常為生活的重負而苦惱,而煩躁,而悶悶不樂,并時常生發(fā)出一種擺脫的欲望。
讀了《人生不過如此》后,我有了很多感受。現在,很多人活得很累,過得不快樂。其實快樂來之于健康的心靈!幸福來之于滿足的要求。有些事只要肯換一個角度,換個心態(tài)。就會有另外一番光景,只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觀察,去思考,就會發(fā)現,事實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糟糕!換個角度去觀察,世界會更美!
無獨有偶,有這么個故事說有一個像我們一樣生活過得非常沉重的人,跋山涉水去尋找圣人咨詢解脫的辦法。圣人在聽了他的苦惱以后,給他拿了一個竹簍,指著一條鋪滿砂礫的道路對他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放進背簍,看看最后會有什么感受?!?/p>
那人照著圣人的吩咐去做,可走出沒有多遠,石子便裝了半個背簍。圣人問他有什么感受?他說:“越往前走,逗人喜歡的石子越多,背簍也就越來越加沉重?!笔ト宿艘幌裸y白的胡須,微笑著說:“孩子,我們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背著一個空空的背簍。然而,隨著我們的逐漸長大,喜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們每走出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喜歡的東西放進背簍,結果路走得越遠,背簍里的東西也就越多,這就是你為什么會覺得生活的負擔越來越重的原因?!?/p>
那人問圣人:“我們應該如何來減輕生活的沉重呢?”圣人同答道:“要減輕這份沉重其實非常的簡單,你只要把工作、愛情、婚姻、家庭、友誼中的任何一份東西拿出背簍都會減輕沉重。”圣人緊接著反問道:“你愿意將其中的哪份東西毫不猶豫地拿出背簍呢?”面對圣人的詰問,那人無言以對。
是啊,我們每個人裝進“背簍”里的都不是純粹的石頭,而是我們在生命的歷程中精心從這個世界里尋找來的愛情、事業(yè)、家庭、婚姻、友誼等許多令我們魂牽夢縈,難舍難分的“東西”。就是因為這些舍不得的“沉重”,才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充實。所以當我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時,應該感受到慶幸和滿意、歡喜。因而沉重的背后必然是生活的豐碩和事業(yè)的收獲。
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5
從看《京華煙云》知道了林語堂,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名作家,前段時間講歷史課,翻看林語堂簡介,發(fā)現他還寫過《人生不過如此》這本書,被書名吸引開始查閱,最后體會到人生的好壞,應該像鞋與腳的關系,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世界里充當配角。一個人只有具有自由的意識和淡漠的態(tài)度,結果才能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這就好比一臺戲,優(yōu)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人生亦復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地度日,并從中發(fā)現生活的真諦。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不圓滿是常態(tài),而圓滿則是非常態(tài),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舒適多了,苦惱與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所以 我們還要學會享受這份人生的自由。
我們人生的幾十年,都在做什么呢?主要的不外乎工作和生活。我們工作著,但我們是以什么樣的理念、什么樣的心態(tài)、什么樣的方式在工作?我們是在享受工作嗎?我們生活著,但我們又是以什么樣的理念、心態(tài)、方式在生活呢?我們又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多少樂趣呢?我們一天一天活著,一天一天過著,但是我們一天一天都快樂嗎?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么出發(fā),人生就像一場單程的長途旅行,無論我們怎么度過自己的人生,都會慢慢駛向終點。
時光如流,仿佛就是剎那之間,青春歲月便如昨日黃花,當第一根白發(fā)出現,它讓人警覺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青春已經流逝,歲月從不饒人。日子瑣碎、繁雜、忙碌。生活像一面魔鏡,在你還未來得及應對它的時候,它便把最實質、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現在了你的面前。你煩躁,而悶悶不樂,并時常生發(fā)出一種擺脫的欲望。
讀了《人生不過如此》后,有了很多感受?,F在,很多人活得很累,過得不快樂。其實快樂來之于健康的心靈!幸福來之于滿足的要求。有些事只要肯換一個角度,換個心態(tài)。就會有另外一番光景,只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觀察,去思考,就會發(fā)現,事實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糟糕!換個角度去觀察,世界會更美!
有這么個故事,有一個像我們一樣生活過得非常沉重的人,跋山涉水去尋找圣人咨詢解脫的辦法。圣人在聽了他的苦惱以后,給他拿了一個竹簍,指著一條鋪滿砂礫的道路對他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放進背簍,看看最后會有什么感受。那人照著圣人的吩咐去做,可走出沒有多遠,石子便裝了半個背簍。圣人問他有什么感受?他說:“越往前走,逗人喜歡的石子越多,背簍也就越來越加沉重?!笔ト宿艘幌裸y白的胡須,微笑著說:“孩子,我們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背著一個空空的背簍。然而,隨著我們的逐漸長大,喜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們每走出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喜歡的東西放進背簍,結果路走得越遠,背簍里的東西也就越多,這就是你為什么會覺得生活的負擔越來越重的原因?!?/p>
那人問圣人:“我們應該如何來減輕生活的沉重呢?”圣人同答道:“要減輕這份沉重其實非常的簡單,你只要把工作、愛情、婚姻、家庭、友誼中的任何一份東西拿出背簍都會減輕沉重?!笔ト司o接著反問道:“你愿意將其中的哪份東西毫不猶豫地拿出背簍呢?”面對圣人的詰問,那人無言以對。
是啊,我們每個人裝進“背簍”里的都不是純粹的石頭,而是我們在生命的歷程中精心從這個世界里尋找來的愛情、事業(yè)、家庭、婚姻、友誼等許多令我們魂牽夢縈,難舍難分的“東西”。就是因為這些舍不得的“沉重”,才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充實。所以當我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時,應該感受到慶幸和滿意、歡喜。因而沉重的背后必然是生活的豐碩和事業(yè)的收獲。
最新的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最新的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筆記
上一篇:2021年安妮日記讀書筆記
下一篇:2021年蒙氏教師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