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故事發(fā)生的重要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時代,在這個烽火肆意的背景里,我們目睹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zhàn)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家破人亡的場景,我們聽到一聲又一聲的呼喚,呼喚著我們前去拯救他們……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歡迎查閱。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1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這本書,使我感到了那個戰(zhàn)國時期用鮮血凝成的友誼;這本書,使我終生受益,一直勉勵著我,鼓舞著我做一個重情義,講義氣的人。這本書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們翻開這本傳世之作,讓我們在一次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別樣人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比較欣賞劉備這個人。他文武雙全,憑借著自己的仁義和虛心,將不少名將都招入自己的勢力中。著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云、黃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帶上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阻攔,冒著大雪去請仍沒見到,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后才終于見到他本人。這顯示了劉備真情實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來協(xié)助他統(tǒng)一天下,同時第二次請諸葛亮時,關羽等人說要把諸葛亮綁起來威脅他,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了他們,這又體現(xiàn)了劉備的以誠待人。
劉備還有一個故事也讓我有深深的感觸,那就是三國的四大戰(zhàn)役之一的夷陵之戰(zhàn)說到夷陵之戰(zhàn),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可陸遜火燒連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那一次戰(zhàn)役讓劉備的蜀國,徹底喪失了與其他二國抗衡的基礎,夷陵戰(zhàn)役,劉備率領了8萬大軍,去打只有5萬兵力的吳國,那是吳國實力空虛,將相都以老,加上兵力的懸殊,沒有與蜀軍抗衡的基礎,有不少將相提出投降,但陸遜卻憑借自己的智慧,火燒連營,將蜀軍擊退,現(xiàn)在人們都怪劉備的魯莽,但劉備是因為自己的兄弟關于被吳軍所殺,才派軍攻吳的,雖然這次劉備輸?shù)煤軕K,但我覺得這場戰(zhàn)役把劉備的重情重義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不只有劉備的“仁”與“重情義”去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張飛的“勇”都值得我們?nèi)W習,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戰(zhàn)爭,正義的信念使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而邪惡的信念會讓我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最后告訴大家一句話“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么努力,終究還是會一敗涂地。
祝大家都能打贏人生這場戰(zhàn)爭,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2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zhàn)爭背后,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后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后,又是怎樣流著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于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愿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fā)現(xiàn)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huán)計,周旋于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托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p>
“愿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zhuǎn)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布的命運。在這樣的戰(zhàn)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負著“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伤⑾碌墓诖_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尸的壯士都要蕩氣回腸,至于她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于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qū)洛陽之民數(shù)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戚,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wěn)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xiàn)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3
踏著歷史而來,那是他們;無論對于錯,終推進了歷史的進步,那是他們;終于,完成與沒完成的理想交織在一起,共同編著了一副歷史名篇。
在歷史上,也許沒有書中那般虛幻,也許沒有書中刻意刻畫的人物形象那般鮮明,也許沒有吸引眼球的故事,但,是這本書,讓我們愛上了歷史,看清了歷史偉人們的英姿,心中樹立的,也許不是站在沙場上的英雄身姿,而是一片片精神,與事跡交織在一起,促人奮進。
看,赤壁上駐足的,那是曹操,滿臉的不甘,嘆息充斥著他的身軀,也許這使我們先入為主的看法,也許他就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決定不了終究是誰站在勝利的戰(zhàn)場上,但他,那令人佩服的軍事才能終究成就了一番偉業(yè),有人說他不好,他做的不對,然而,在亂世之中,在混亂的時刻,又有誰分得清對于錯,時代的步伐緊緊逼著他們,他也踏上了征程,后人們無法評論一些事情,就如旁觀者決定不了比賽的最終結局。征程,那又如何,腳下的路是人家走出來的,旁人便不好隨意亂說什么。
劉備,無非就成了這本書的主角,有一個落魄的皇叔一步步開闊出自己的一片領土,他招賢納士,結識張飛、關羽,拜下諸葛亮。一個個強而有力的幫手被他折服,跟著他,又一起征服天下。無論出身,無論經(jīng)歷,他的故事勉勵著我們,以前那又如何,翻盤,只是一念之間,雖然他的武力值沒有張飛關羽高,智力沒有諸葛亮強,但往往就是他這種人,改變了命運,教會了人們更深刻的道理,而他對于兄弟之情,大下決心,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已經(jīng)體現(xiàn),而趙子龍就他兒子沖出重重包圍的時候,他又將自己的兒子摔下,更體現(xiàn)了他以大局為重,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人才的尊重。
書的結尾,往往帶有一點悲劇色彩。關羽、張飛、劉備相繼去世,而劉備的兒子,阿斗,沒有治國才華,俗稱扶不起的劉阿斗,令人嘆息,諸葛亮在忙碌中死去,三國終又歸于曹操之子曹丕手中,而最后不也被司馬家族篡權。也許權術的游戲我們不懂,但,多少豪杰在亂世之中玩弄自己的權術,也許這就是歷史,帶著一點凄慘的回憶錄。但這終歸使人相信了,也使人敬佩了。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4
歷史就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鐵礦,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沉淀更多的精髓,而不會因為人們的挖掘而減少。如果說三國是這座鐵礦中一塊美麗而碩大的礦石,那么陳壽則原封不動的將其挖掘了出來,組合在一起成了廣為流傳的《三國志》,羅貫中卻將陳壽挖掘出來的鐵礦石加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飾品,匯合成了同樣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首飾與原料本是同一種物質(zhì)生成,可內(nèi)容卻截然不同,原料是真實而死板的,首飾則是原料經(jīng)過藝術加工后美麗而精致的。
就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做個對比吧,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同樣一個故事,在這兩部書中卻有著千差萬別。在《三國志》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收錄在《隆中對》一章中,這一章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一代天驕諸葛亮對當今天下形勢淋漓盡致的分析以及對前來問計的劉備給出精妙絕倫的建議。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這些分析的話語卻連亮點都算不上,反而在《隆中對》中僅僅用“凡三往,乃見”五個字就一筆蓋過的內(nèi)容,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最為主要的情節(jié),在羅貫中的筆下,三顧茅廬以劉備為主角,諸葛亮世外桃源般的茅廬為中心展開了離奇曲折的故事,且對其中天氣、景象、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都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寫,如在小說中提到劉備先后將其認為是諸葛亮的三個朋友以及他的弟弟與叔父,這些在《三國志》中完全沒有提及,甚至在真正歷史中也并不完全存在。由此可見得羅貫中的文采有多好,僅僅只通過《三國志》中的五個毫不起眼的字便能聯(lián)想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情節(jié),使得劉備寬容一切的精神完全蓋住了諸葛亮的光芒,也正是因為羅貫中生動精彩的描寫,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才能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婦孺皆知的典故。
小說雖然精彩,且更使人喜愛,但我們不能根據(jù)一部小說來評價一段歷史或一個人,更不能完全依賴于小說而淡忘真實的歷史,畢竟小說里參雜了許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就像我們不能因為首飾的精美而忘記了它真正的原料一樣。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三國演義》這樣一篇精彩的典故,它使一部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活靈活現(xiàn),也同樣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驚喜與興趣。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5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暑假里,我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沐浴在書的芳香中,重溫舊書,與書中的人物再一次近距離接觸,重新感受其經(jīng)典名著的魅力。
手中重溫的這本正是中國四大名著之—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是由明代的羅貫中寫的,他以浩瀚長篇,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jù)到三國歸晉的歷史。
書中,勾勒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有“身在曹營心在漢”忠心不二的虎將關羽;有驍勇善戰(zhàn)的馬超,一身是膽、二次護主的趙云;還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注: 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fā)號施令?,F(xiàn)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的一代梟雄曹操等等。戰(zhàn)爭場面浩大,英雄氣概豪情萬丈,仿佛身臨其境,這也正是我對此書愛不釋手的原因。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曹操把持朝政,控制了東漢的朝中大權。孫策和劉備先后建立了吳國、蜀國,并和曹操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
赤壁之戰(zhàn),曹操損兵折將,一把大火燒得他焦頭爛額,幾十萬大軍頃刻瓦解。曹操顧不上收拾殘軍,在張遼、徐晃等大將的掩護下,好不容易倉皇沖出了重圍。這時,由封建割據(jù)的形勢,變成了三國鼎立的情形。
后來,曹操的謀士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把魏國皇帝趕下臺,自己當了皇帝,國號“大晉”。同時,他派兵消滅了蜀國,接著又攻下了吳國,西晉王朝終于統(tǒng)一了中國。中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關云長水淹七軍》這一段,它講了:關羽先調(diào)兵遣將奪取了襄陽,又領兵攻打樊城,用計謀,水淹曹軍,卻中了毒箭,請來名醫(yī)華佗刮骨療毒的故事。
我很驚訝關羽在刮骨療毒的時候竟然還能視死如歸、談笑風生,難怪華佗稱他為“天神”啊!
我佩服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他手提青龍偃月刀,足跨嘶風赤兔馬,所向無敵,銳不可當,忠心跟隨劉備鞍前馬后打天下,為劉備的建功立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
連曹操都十分敬重關羽的人品和武藝,始終想把他納入麾下,甚至還在關羽死后厚葬并親自率領文武百官為他送葬,可見曹操是多么厚待與敬重關羽啊!
關羽的忠勇無敵令我非常欽佩,,但他的重情重義更令我欽佩,他重臣子間的情義,朋友間的情義,更重兄弟間的情義。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初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