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安徽優(yōu)秀作文:我是真的懂你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魚說:“沒有人知道我在流淚,因為我活在水里。”水說:“我知道你在流淚,因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夢遠(yuǎn)航,“一夜飛渡鏡湖月”,“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正當(dāng)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時,一位白衣飄飄,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緩緩而至。噢,是他,詩仙李白!他面色蒼白,滿臉的抑郁,飲酒高歌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愛國愛民,滿腔抱負(fù),滿心希望自己能謀官為民做主,卻受到小人的奸害,皇帝昏庸聽信讒言,貶謫李白疏遠(yuǎn)了他,疏遠(yuǎn)了一個偉大杰出的愛國詩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錯誤的認(rèn)識,枉害了一代風(fēng)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著淚,我能夠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無言,只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吶喊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滿皺紋的額頭,那微微弓著的瘦弱身軀,那沉吟江邊滿臉的迷茫……我憶起了,他!“長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他在江邊徘徊著……突然,仰天長嗟:“天啊!奈何你這般對待我?!圣上啊?!你為何聽信讒言,疏遠(yuǎn)我啊?!天下之大,無人明吾心意也!”縱身一躍,投入了滾滾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無淚,欲助無能。只能對著江心,對著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為國為民捐軀,這份真摯強(qiáng)烈的感情銘記在后人的心中,永遠(yuǎn)不會忘記。……小人當(dāng)?shù)?,統(tǒng)治者無能。屈原滿腔熱血和報國之心,換來的卻是“眾女嫉余之峨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無奈,憤恨至極,大吼一聲:“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以死表達(dá)了對國對民的忠誠。
遙想當(dāng)年,小人讒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賢,親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錯誤認(rèn)識,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慘命運(yùn)……嗚呼噫嘻!
而他們?yōu)閲鵀槊袼龅囊磺校蟠擞啦粫洠?hellip;…“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試卷,失向來之李、屈……夢一場……
[點(diǎn)評]作者以夢游者的身份,跨越時空限域分別“拜會”了徘徊在長江邊的李白和徘徊在汨羅江邊的屈原,他們均因君主聽信小人讒言遭到遺棄和疏遠(yuǎn),而投江自盡。文章認(rèn)為,正是由于當(dāng)時皇上感情的親疏,才導(dǎo)致了兩名偉大詩人的相繼罹難。切合題意,材料引用恰當(dāng),得體。
我循夢遠(yuǎn)航,“一夜飛渡鏡湖月”,“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正當(dāng)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時,一位白衣飄飄,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緩緩而至。噢,是他,詩仙李白!他面色蒼白,滿臉的抑郁,飲酒高歌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愛國愛民,滿腔抱負(fù),滿心希望自己能謀官為民做主,卻受到小人的奸害,皇帝昏庸聽信讒言,貶謫李白疏遠(yuǎn)了他,疏遠(yuǎn)了一個偉大杰出的愛國詩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錯誤的認(rèn)識,枉害了一代風(fēng)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著淚,我能夠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無言,只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吶喊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滿皺紋的額頭,那微微弓著的瘦弱身軀,那沉吟江邊滿臉的迷茫……我憶起了,他!“長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他在江邊徘徊著……突然,仰天長嗟:“天啊!奈何你這般對待我?!圣上啊?!你為何聽信讒言,疏遠(yuǎn)我啊?!天下之大,無人明吾心意也!”縱身一躍,投入了滾滾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無淚,欲助無能。只能對著江心,對著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為國為民捐軀,這份真摯強(qiáng)烈的感情銘記在后人的心中,永遠(yuǎn)不會忘記。……小人當(dāng)?shù)?,統(tǒng)治者無能。屈原滿腔熱血和報國之心,換來的卻是“眾女嫉余之峨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悲哉!哀哉!
屈原被迫無奈,憤恨至極,大吼一聲:“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以死表達(dá)了對國對民的忠誠。
遙想當(dāng)年,小人讒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賢,親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錯誤認(rèn)識,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慘命運(yùn)……嗚呼噫嘻!
而他們?yōu)閲鵀槊袼龅囊磺校蟠擞啦粫洠?hellip;…“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試卷,失向來之李、屈……夢一場……
[點(diǎn)評]作者以夢游者的身份,跨越時空限域分別“拜會”了徘徊在長江邊的李白和徘徊在汨羅江邊的屈原,他們均因君主聽信小人讒言遭到遺棄和疏遠(yuǎn),而投江自盡。文章認(rèn)為,正是由于當(dāng)時皇上感情的親疏,才導(dǎo)致了兩名偉大詩人的相繼罹難。切合題意,材料引用恰當(dāng),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