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間小故事
你知道多少有關(guān)山西的故事?閱讀山西有趣的民間故事,同時能了解山西獨有的民俗。下面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山西民間小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山西民間小故事篇1:畫師比藝
山西省河津市僧樓鎮(zhèn)南午芹忠信村村東有座龍王廟,原址在天澗下澗口的地方,創(chuàng)建時間無可考究,舊時明朝有碑文記載:當(dāng)年古廟有正殿三間,后因山洪瀑發(fā),廟被淹沒。
龍王廟第二次重建地址在東崖地半坡間,時間不詳,嘉慶十年(1805年)歲次辛卯仲秋重修過一次。后又因地理位置不佳,下暴雨時村中洪水爆發(fā),灌進龍王廟,將龍王廟毀為一旦。
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村人目睹破爛的龍王廟宇傷心,經(jīng)鄉(xiāng)老多方聚眾商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號召全村老小捐資、捐物、捐地方,村民齊心用50多條騾子一夜之間把村東口低凹處墊起,作為龍王廟新的廟址。龍王廟建東口,當(dāng)時只有正殿三間。后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歲次壬戌潤五月初三日,重修獻殿三間,增建兩邊耳房和東走廊,舞臺和兩邊山門。龍王廟建成后,由我社畫師薛佐唐和本邑繪士趙元福共同彩繪雕畫,使廟宇煥然一新,村民喜悅之情,難以表達,特約蒲劇名家楊虎山戲班登臺演出,予以慶賀落成。
龍王廟最引人矚目的是那些壁畫,廟里的壁畫很珍貴。尤其是在龍王廟正殿左右的東西墻壁上,早年有兩副珍貴的壁畫:西墻上的一幅是五彩工筆下山虎,名曰:虎嘯龍泉。山風(fēng)吹動,松濤怒吼,斑斕猛虎,濃墨重彩,栩栩如生;東墻上的一幅是寫意龍,名為:龍吟云起。祥云繚繞,龍頭高昂,口吐火球,神龍見首不見尾,水墨國畫,兼工帶寫,黑白對比鮮明,濃淡運用適宜。兩幅畫左右對稱,畫面大約各高5米,寬4米。
據(jù)老人們傳說,當(dāng)年在繪畫時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正殿西山墻和東山墻彩畫是龍王廟壁畫的顯眼地方,請了本村畫師和本邑繪師趙元福各畫一面。為了比試畫工的技藝,在大殿走廊中間圍上帳蓬,兩個畫師互不觀看對方的設(shè)計和繪畫技藝,只要求各顯身手,限定時間完工,看誰能畫出特色,畫藝更高一籌。
正殿西山墻由本邑繪師趙元福丹青,繪了一幅猛虎下山,那猛虎威風(fēng)凜凜,下山之勢給人的感覺,它就是百獸之王,虎嘯風(fēng)生,給人們一種威猛無比的感覺。趙元福畫得認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畫揭幕后,人們紛紛喝彩。
正殿東山墻,由本社畫師薛佐唐丹青,時在壬戌菊月。眼看西山墻的虎就要畫成了,而東邊畫龍的薛佐唐卻遲遲不動手,時間過去了好幾天,他才開始畫畫。不過他胸有成龍,揮灑自如,點綴間云飛龍生,渾然天成。他繪了一幅龍哈雷起大型巨龍,看那生龍活虎,活龍活現(xiàn),大氣蓬勃的氣勢,真好像龍行云走,騰云駕霧大雨即將來臨。尤其是點睛之筆,直把一條飛龍畫活了,揭幕之初,人們不禁驚呼妙筆神龍!
兩幅壁畫,龍騰虎躍,栩栩如生,都得到了村民的贊不絕口。這兩幅畫在六十年代末保存完好??上Ш髞睚埻鯊R成了村里的機磨房,機聲隆隆,面粉飛揚,年久壁畫剝蝕蒙塵,廟墻也幾經(jīng)改造重建,壁畫大部分損失。前幾年村里的企業(yè)家重修了龍王廟,這兩幅畫由人民村張安太臨摹修復(fù),不過比原貌差了許多。
山西民間小故事篇2:白牛溪王通設(shè)教
史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卜子夏的“西河設(shè)教”、隋末王通的“河汾設(shè)教”、明朝薛瑄在河津老城“南書院”的設(shè)教,三位都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很大名氣的河津文人,在龍門開壇設(shè)教,教書育人,傳播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對當(dāng)時的歷史起到了舉足輕重作用。正是因為他們播灑火種,薪火相傳才是龍門的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繁衍,龍門的文化通過三次設(shè)教顯得熠熠生輝,聞名天下,因此龍門歷來就有“西河桃李滿天下”之說。
“王通西河設(shè)教”,最初在龍門縣城。由于隋煬帝無道,戰(zhàn)火四起,他又離開縣城遷移到現(xiàn)在的萬榮縣集賢村。后來又隱居在稷山佛峪東山的文中子洞,專心著述,潛心授徒,對《六經(jīng)》進行重新修訂。
后來王通來到距南午芹東社村(現(xiàn)忠信村)北約5華里的傍通峪永興禪寺“白牛溪”講學(xué)。王通設(shè)教數(shù)十年,由于傾注心血,加之他的教育思想符合現(xiàn)實,培養(yǎng)思路志在興國運、倡興邦。因此,聲名遠揚,引得四方學(xué)子前來求學(xué),其門下弟子多時達數(shù)千人,比較有名是杜淹、李靖、房玄齡、魏征、陳叔達、董常、姚義、薛收、賈瓊、竇威等人,這些人后來都成為大唐名臣和社會名流。所以“白牛溪”講學(xué)影響最大。
南午芹忠信村傍通峪的永興禪寺,即校注本清光緒五年《河津縣志》記載的永興禪寺,位于傍通峪內(nèi)2里許的石甕下的西山谷。因其天降雨時,云籠山峰,寺藏云中,故又名“法云寺”。該寺修建于唐天寶( 玄宗742——755)年間,毀于明嘉靖大地震。規(guī)模建筑物不詳,沒有留下歷史記載。寺內(nèi)的“白牛溪”遺跡可考?,F(xiàn)在傍通峪的東邊懸崖下,那股汩汩直流的細細的泉水,就是白牛溪的源泉。當(dāng)年,永興禪寺香火旺盛,不僅擁有南米溝、北米溝、寺溝峪幾百畝山坡地,而且在傍通峪口還有30畝官地??梢姡?dāng)年永興禪寺水豐糧足,地理位置幽靜,可謂文中子王通講學(xué)的最佳場所。他在永興禪寺廣招賢良,白牛溪邊聚眾講學(xué),傳授文化以及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張,永興禪寺白牛溪由此而著名河?xùn)|。
山西民間小故事篇3:太原柳巷的由來
柳巷,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業(yè)鬧市區(qū),是個購物的街區(qū),是太原的“王府井”、“銅鑼灣”式的商業(yè)步行街,也是太原市一條歷史悠久最繁華的商業(yè)老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業(yè)歷史,擁有中國華北地區(qū)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多達二十余萬。大凡外鄉(xiāng)人到太原市出差旅游時,都要在柳巷里走一走,用心體味一番晉商的遺風(fēng)。
說起柳巷來,那在太原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街道之一。它繁華,繁華到百貨俱全、店鋪櫛比、一家接著一家;它熱鬧,熱鬧到人流熙攘、接踵摩肩、絡(luò)繹不絕;它古老,古老到?jīng)]有一個人能說清它究竟問世于哪一朝、哪一代。至于這條街為什么要叫柳巷?似乎也成為一個謎,難覓真諦。不過,在老柳巷人的口中,卻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明朝皇基的開創(chuàng)者朱洪武——明太祖,在北伐滅元的戰(zhàn)爭中,揮戈直指元軍的軍事要塞——太原。駐扎太原的元軍,憑借太原城高池深的地理優(yōu)勢,以逸待勞,垂死固守。明西征大將軍常遇春,為了解守敵詳情,遂親自化裝成樵夫,混進太原城臥底。不料,事不機密,常遇春的行跡被元軍探子探得 。當(dāng)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 ,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常大將軍急迫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墻根下的一條小巷,鉆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
這所殘頹的小院里,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柳氏。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tǒng)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后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
常大將軍獲救后,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里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zhàn)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后,便會盡心保護。”
不過幾日,明軍果然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zhàn)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zhàn)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于門首。由于常遇春深清了城中敵情,安排了內(nèi)應(yīng)坐探,明軍里應(yīng)外合,迅速拿下太原城。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
戰(zhàn)后,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jì)念太原的光復(fù),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這些柳枝便生根、抽技、發(fā)芽、吐翠。插入街頭巷尾的柳枝,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成了小柳樹、大柳樹、老柳樹。從春到夏,從夏到秋,這條不起眼的小巷,綠柳成蔭,枝條煙娜,涼爽愜意。于是,一個美麗的街名“柳巷”,來到了太原的大地上。
傳說,往往揭示著歷史。據(jù)地方志書的記載,柳巷起初并不是一條繁華的大街,而是一條院落破舊的市井小巷,居住著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窮苦市民。是清光緒帝中葉的那一場大水患,淹沒了城南和南關(guān)城的商市街巷,商賈們才逐漸向柳巷、橋頭街一帶遷轉(zhuǎn),使這條僻靜、蕭條的小巷,變成店鋪毗連、行商坐賈云集的鬧市。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柳巷的商品貿(mào)易迅速發(fā)展,成為太原當(dāng)時的商業(yè)中心。“大隆祥”、“慶記”等五大綢緞莊,在這里競爭;“大興茂”、“志成”、“福利生”、“慶華源”、“履華新”等鞋莊 ,在這里角逐 ;“中華”、“中德”、“順天立”等藥行 ,在這里爭衡 ;“恒隆源”、“東方德永”、“近億號”、“三和興”、“三義永”、“稻香村”等菜店、茶莊、點心鋪、水果鋪,在這里發(fā)跡。享有盛譽的“正大飯店”、“晉隆飯店”,在這里新建洋式樓堂,烹炒中西大菜,經(jīng)營豪華旅館,達官貴人多下榻消遣于此。
柳巷商市的畸型發(fā)展,急速膨脹,使不少京津豫冀的商賈們也慕名接踵而至。津商黃厚甫在河南經(jīng)營的“華泰厚”服裝業(yè),在柳巷開辦了太原的“華泰厚”;天津著名的“樂仁堂”大藥店,在柳巷建立了“樂仁堂”分店;冀賈兩兄弟集資,也在柳巷一隅,經(jīng)營起“雙合成”食品店;……一時間短短的一條柳巷,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商業(yè)大鬧市,云集了四五十家商鋪。
20世紀(jì)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葉,日本侵略軍踐踏了太原,柳巷的店鋪紛紛倒閉,商賈大都破產(chǎn),一派調(diào)蔽蕭條的景象,直到太原解放前夕,都難以恢復(fù)往日的元氣。
是新中國的誕生,挽救了瀕臨滅頂?shù)奶虡I(yè)和商市柳巷,使古老的柳巷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尤其是80年代以來,老商號迅速恢復(fù),新商店急速增加,商品之豐盛,種類之齊全,成交數(shù)額之巨大,超過了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問巷北之唐槐,你經(jīng)歷了千余載滄桑,問巷畔之明柳,你經(jīng)歷了數(shù)百載磨難,可曾見過如今之盛世?你傾訴吧,向涉足于柳巷的每一個中外游人!
看過“山西民間小故事”的人還看了:
1.山西民間故事
3.短篇民間小故事
5.民間小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