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jié)氣應該多吃什么蔬菜
驚蟄節(jié)氣在農(nóng)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jié)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那么驚蟄節(jié)氣應該多吃什么蔬菜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1、蓬蒿菜味甘辛性平
早在唐代已列為食療之品,唐代醫(y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稱之能“安心氣,養(yǎng)脾胃,消痰飲”。蓬蒿菜有明顯的平肝、清虛熱作用,對肝陽上亢者如高血壓頭昏腦脹、煩熱頭昏、睡眠不安及熱咳有痰等證有良好的療效。有潤腸通便之功,尤宜于內(nèi)熱便秘者。
2、蕹菜又名空心菜,味甘性平
可炒,可煮湯,可涼拌。因為味淡,常不被人們重視,忽略了它的藥用價值。嵇會的《方草木狀》稱之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類、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治蜈蚣、毒蛇咬傷治淋濁便血、婦女白帶、肺熱咳血、鼻出血及無名中毒。有書記載,用其內(nèi)服能治熱痢,外用能治瘡痛腫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島素樣物質(zhì),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
3、薺菜味甘性溫
李時珍說:“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莖五六寸,開細白花,整整如一?!彼j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間常用它包餛鈍,或炒野雞肉,或與豆腐共煮羹。但多數(shù)人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臨床上常被用來治療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高血壓患者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薺菜酸所致。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薺菜,菜葉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種為人工種植的,菜葉寬大,不太香,藥效較差。
4、生姜味辛性微溫
日常在燒魚、肉、雞、鴨、蝦、蟹等都要放點生姜作佐料。生姜的藥效有去寒、去腥、止嘔、發(fā)汗、止咳、止反胃等。生姜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熱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生姜性升,不宜晚上吃,因為夜間人氣收斂,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用生姜3片加紅棗10枚煎水服,治療脾胃虛寒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大便泄瀉,常有高效。在此必須說明,內(nèi)熱偏重者及舌苔黃而干者忌食生姜。
5、韭菜味甘辛性溫
是一種良好的振奮性強壯劑,有健胃、壯陽功能。凡腎陽虛所致夢遺、滑泄、腰酸、小便頻數(shù)、小兒尿床、婦女腰酸白帶多者都可以常食韭菜,故又名“起陽草”,如與開洋(蝦米)同炒,其效更好。但內(nèi)熱便秘,口干舌燥者忌韭菜。韭菜昏目,有眼病者,如結膜炎等也當忌食。
驚蟄古時候叫“啟蟄”,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根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這一天的時候,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边@時天氣轉(zhuǎn)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絕美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方進入春耕季節(jié)。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驚蟄時,斗指丁。太陽黃經(jīng)為345°。這個節(jié)氣表示“立春”以后天氣轉(zhuǎn)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方過入了春耕季節(jié)。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薄绑@蟄沒到雷先鳴,大雨就像是蛟龍。
1、飲食篇
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zhì)、維生素的清淡食物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并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zhì)、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多吃梨子
驚蟄時節(jié),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驚蟄后,天氣將明顯變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自身的新陳代謝,因此,推薦多食一些春筍、芹菜等對腸胃蠕動有很好效果的粗纖維蔬菜。油膩的食物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2、運動篇
鍛煉也要注意保暖
驚蟄時節(jié)早晚氣溫溫差大,乍暖還寒時候很容易導致生病,所以鍛煉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jié)的保暖很重要,這樣才能使自己不受風寒。
霧氣消散后再外出鍛煉
驚蟄時節(jié)早晨霧氣都比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tǒng)疾病,由于早上的氣溫還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要早練的人最好等太陽高掛后霧氣消散,溫度上升后再外出鍛煉。
運動強度要適量
由于冬季剛過,由于長時間不鍛煉,開始鍛煉的時候要適度,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的運動量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慢慢加強運動量就好。
3、防病篇
防感冒
驚蟄到,“春雷響,萬物長”,這時候,氣溫回升較快,春意漸濃,但仍然時不時有冷空氣南下,可能會出現(xiàn)“倒春寒”。因此,這時節(jié),人們更要注意保暖,根據(jù)天氣變化,隨時加減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風寒濕氣的侵襲,預防感冒。
防關節(jié)炎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是因風、寒、濕三邪侵入人體肌表經(jīng)絡,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如果出現(xiàn)“倒春寒”,有膝關節(jié)炎的人感覺酸痛更明顯,這類人平時可以帶護膝,或用艾條熏膝關節(jié)。
防腸胃疾病
“驚蟄春雷驚百蟲?!斌@蟄過后,萬物復蘇,春暖花開,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jié)。人們更應該注意保“胃”護“腸”,預防腸胃疾病。最好不要吃過夜的食物,如果有過夜的食物,應熱透才吃。家里應該備一些腸胃疾病的藥物。
防流行病
驚蟄過后,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甲型肝炎等。這時候,最好飲食有度,注意家庭、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多開窗。體弱多病者,特別是小孩,最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防過敏
如果要去郊游踏青的話,要注意預防花粉過敏,容易花粉過敏的人,最好能了解自己對什么花過敏,主動避開過敏原。
驚蟄最開始并不叫驚蟄,而是叫做“啟蟄”。顧名思義,“啟”自然就是最初的意思,“蟄”是蟄伏的意思,啟蟄就是說曾經(jīng)在冬季時候那些蟄伏的動物們,到了這個時候,都紛紛跑出來了,動物開始活躍,植物自然也不會閑著,這時候就慢慢進入到了春耕的季節(jié),長時間的農(nóng)閑時間已經(jīng)過去,農(nóng)家人們就要開始忙活春耕了,畢竟一年之計在于春。
啟蟄后來之所以改名叫做“驚蟄”,是因為到了漢景帝時代,因為漢景帝名為劉啟,所以需要避諱,于是將啟蟄改名為驚蟄,也有“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的意思。而后來到了唐朝時期,已經(jīng)沒有必要避諱了,所以又重新開始使用“啟蟄”這個名字,但是因為“驚蟄”的時間已經(jīng)有好幾百年,所以這個習慣已經(jīng)改不過來了,驚蟄就沿用至今。
驚蟄節(jié)氣應該多吃什么蔬菜相關文章:
★ 24節(jié)氣中的驚蟄節(jié)氣應該多吃什么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