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教師提升課程意識的冷思考(2)
時間:
蘇敏1由 分享
三、提升小學教師課程意識的有效途徑
小學教師的課程意識是在具體教育實踐工作過程中逐步實現的,因此要培養(yǎng)小學教師的課程意識,必須結合小學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和特殊性??傮w來說,不僅要有學校管理層面的大氛圍,還要有教師個體的主觀努力,而后者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因此,筆者就從教師個體角度來探討提升途徑,概括為以下幾點:
1.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教師個人教育理論素養(yǎng)
廣泛閱讀有關課程理論和教學研究方法論著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注意閱讀時要考慮時代發(fā)展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訂閱一些適合于個人需要的書籍,切實做到理論水平的提升,這樣有利于小學教師將教學意識與課程意識的概念清晰化,有利于形成以科學的課程理論為指導進行教學。另外小學教師應積極參加各類教育培訓、參與校本項目,把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者融為一體,通過培訓更透徹領悟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通過校本教研與科研,培養(yǎng)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與學術研究能力,從理論高度上透視課程,有利于小學教師課程意識的提升。
2.通力合作,加強交流與學習
一方面與同行教師加強交流,例如集體備課、課前說課、教學“臨床”診斷等,及時發(fā)現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糾正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能提升教師的課程評價意識;另一方面加強專業(yè)引導,積極主動聯系某些課程研究專家或研究機構的教學研究專家進行實驗合作,如通過課題帶動、專題報告、專題研究、教學論壇等途徑以獲得直接的指導,幫助小學教師習得相關的課程研究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課程意識。此外,增加小學教師與學科專家之間的對話與合作的機會,對一線小學教師來說,通過與專家對話合作有助于他們正確面對與合理使用教材,并對課程與課程改革有正確的認識與理解;而學科專家也能夠及時了解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與困境,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獲得巨大動力。
3.反思性教學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通過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反思已有的行為與新理論、新經驗間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課堂設計與學生收獲的差距,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使之更合理的過程。教師通過這種自我建構教育理念的過程,逐步轉變與提升其課程意識。例如,一位小學二年級教師以“如何選擇有效課程內容”為題的教學反思:“在數學教材中,有關于如何認識錢幣的一個章節(jié),教學目標要求教會孩子辨別錢幣上數值及其所能體現的價值功能。這個目標看起來非常合理,但是真的很難讓孩子們理解,大多數二年級孩子都已認識錢幣,也能辨別錢幣上的數值,但是錢幣的功能就太抽象了,你說5元錢的功能是什么?能用來做什么?對于不同需求的人來說5元錢所體現的價值和功能實在太不同了。我實在沒辦法了就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yè):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看5元錢都能用來做什么?這實際上只能讓學生了解5元錢的購買力,但購買力與價值并不是一回事?。∵€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認識鐘表學會看時間;對斤、兩、千克、克等數量概念的認識等等,都是比較難把握的。”可以說,教師反思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課程意識提升的微過程,只有日益積累對于課程的困惑與反思,才能逐漸生成民主的、開放的、科學的課程意識。
對于學校課程而言,小學教師有了明確的課程意識是非常有價值的。首先有助于教師確定“教什么”“為什么這樣教”和“怎么教”;其次有助于教師確立新的課程理念,擴大課程的視野;再次有助于教師不斷學習和實踐,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最后有助于教師樹立大局觀、整體意識, 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從而高質量的實現教育目的。顯然,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升小學教師的課程意識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落實課程體制改革,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