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關隘
時間:
楊環(huán)宇1由 分享
關隘,是古代人們在地勢險要的地方或者是在國界設立的守衛(wèi)處所,它常常因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利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中學語文、歷史、地理教學中往往會碰到諸如函谷關、潼關、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等關隘名,這時候,弄清關隘的具體地理位置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
如果坐火車沿隴海線路過陜西寶雞,沿途你會多次看到“大散關旅游”的巨幅廣告,不由讓人立即聯(lián)想到陸游的《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大散關,位于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陜咽喉”,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里經(jīng)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jīng)由此地。
說起陜西,人們自然會首先想到關中地區(qū),提到關中地區(qū)必然要涉及到著名關隘——潼關。因為人們常說的關中地區(qū)又稱“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其位置就在渭南市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大體范圍在現(xiàn)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和渭南、楊凌一帶。潼關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水經(jīng)注》載:“河在關內(nèi)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戰(zhàn)略意義。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稱為關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qū)文化、經(jīng)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古人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多出將帥,典出《晉書·姚興載記》。
在甘肅省也有幾處重要的關隘。早在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后,為確保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玉門關、陽關。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jīng)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陽關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xiāng)“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提起陽關,人們立刻會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在今天的甘肅,恐怕人們?nèi)菀紫氲玫降年P隘不是玉門關和陽關,而是嘉峪關。因為嘉峪關這座同樣是以古代的關隘來命名的城市,已經(jīng)成為甘肅乃至西北著名的旅游城市、鋼鐵城市、小康城市。嘉峪關還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guī)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以地勢險要、巍峨壯觀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與“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齊名。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之相連的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明末總兵吳三桂屈膝投降率清軍入關“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傳奇故事。通常所說的關內(nèi)、關外的“關”指的就是山海關。關外也叫關東,指山海關以東以北的地區(qū),基本包括現(xiàn)在的東北三??;關內(nèi)是相對關外來說,山海關以南都叫關內(nèi)。
婁山關亦稱太平關,位于貴州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兩次婁山關戰(zhàn)役保證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是我國重要的“紅色”基地。作為黔北第一要塞,婁山關景色秀麗,峭壁絕立,毛澤東填有《憶秦娥·婁山關》詞一首。
除此之外,我國歷史上的著名關隘還有居庸關、平型關,雁門關、虎牢關、娘子關、鎮(zhèn)南關等。
居庸關,是北京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八達嶺居庸關、“不到長城非好漢”早已名揚天下。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為“外三關”。隋煬帝楊廣曾經(jīng)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zhàn);唐將薛仁貴曾經(jīng)在此追趕突厥兵馬捷報頻傳;北宋楊業(yè)也曾幾出雁門大破遼兵。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這里因發(fā)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zhàn)役而聞名。這是中國抗戰(zhàn)開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于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因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諱亦稱武牢關,在洛陽以東,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qū)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zhèn)境內(nèi),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楚漢爭霸時(前203年),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特別是東漢末年,呂布在此大戰(zhàn)劉、關、張,更使虎牢關威名大震。
中國的關隘不勝枚舉、不一而足,認識關隘有助于我們明確區(qū)域概念、認清地域范圍,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如今是和平時期,關隘處的戰(zhàn)馬嘶鳴早已遠去,槍炮聲聲也不復存在,但關隘已成為集自然與人文于一身的重要旅游資源,賦予了新的時代內(nèi)涵,繼續(xù)停留在人們的視線中。
如果坐火車沿隴海線路過陜西寶雞,沿途你會多次看到“大散關旅游”的巨幅廣告,不由讓人立即聯(lián)想到陸游的《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大散關,位于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陜咽喉”,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里經(jīng)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jīng)由此地。
說起陜西,人們自然會首先想到關中地區(qū),提到關中地區(qū)必然要涉及到著名關隘——潼關。因為人們常說的關中地區(qū)又稱“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其位置就在渭南市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大體范圍在現(xiàn)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和渭南、楊凌一帶。潼關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水經(jīng)注》載:“河在關內(nèi)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戰(zhàn)略意義。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稱為關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qū)文化、經(jīng)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古人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多出將帥,典出《晉書·姚興載記》。
在甘肅省也有幾處重要的關隘。早在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后,為確保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漢武帝下令修建了“兩關”,即玉門關、陽關。說起玉門關,大家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相傳西漢時西域和田的美玉經(jīng)此關口進入中原,因此而得名。陽關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xiāng)“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提起陽關,人們立刻會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在今天的甘肅,恐怕人們?nèi)菀紫氲玫降年P隘不是玉門關和陽關,而是嘉峪關。因為嘉峪關這座同樣是以古代的關隘來命名的城市,已經(jīng)成為甘肅乃至西北著名的旅游城市、鋼鐵城市、小康城市。嘉峪關還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guī)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以地勢險要、巍峨壯觀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與“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齊名。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與之相連的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明末總兵吳三桂屈膝投降率清軍入關“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傳奇故事。通常所說的關內(nèi)、關外的“關”指的就是山海關。關外也叫關東,指山海關以東以北的地區(qū),基本包括現(xiàn)在的東北三??;關內(nèi)是相對關外來說,山海關以南都叫關內(nèi)。
婁山關亦稱太平關,位于貴州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兩次婁山關戰(zhàn)役保證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是我國重要的“紅色”基地。作為黔北第一要塞,婁山關景色秀麗,峭壁絕立,毛澤東填有《憶秦娥·婁山關》詞一首。
除此之外,我國歷史上的著名關隘還有居庸關、平型關,雁門關、虎牢關、娘子關、鎮(zhèn)南關等。
居庸關,是北京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八達嶺居庸關、“不到長城非好漢”早已名揚天下。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為“外三關”。隋煬帝楊廣曾經(jīng)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zhàn);唐將薛仁貴曾經(jīng)在此追趕突厥兵馬捷報頻傳;北宋楊業(yè)也曾幾出雁門大破遼兵。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這里因發(fā)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zhàn)役而聞名。這是中國抗戰(zhàn)開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于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因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諱亦稱武牢關,在洛陽以東,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qū)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zhèn)境內(nèi),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楚漢爭霸時(前203年),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特別是東漢末年,呂布在此大戰(zhàn)劉、關、張,更使虎牢關威名大震。
中國的關隘不勝枚舉、不一而足,認識關隘有助于我們明確區(qū)域概念、認清地域范圍,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如今是和平時期,關隘處的戰(zhàn)馬嘶鳴早已遠去,槍炮聲聲也不復存在,但關隘已成為集自然與人文于一身的重要旅游資源,賦予了新的時代內(nèi)涵,繼續(xù)停留在人們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