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構建高中數學教學的高效課堂
時間:
王麗英1由 分享
【-摘要】在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高中數學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新課程背景下,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原來教師為主體的狀況。本文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高中數學課堂通過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置題型、課程整合等幾方面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推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關健詞】構建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高效教學 策略
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應以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及當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倡導閱讀自學、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數學的方式,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預習一展示一反饋”教學模式為基礎,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從表面上看似乎走進了新課改的最佳狀態(tài),但認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真正的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沒有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推行新課標以來,有很多教師在轉變觀念和教學改革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比如: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過度的重視教學手段的多、新、奇,從而淡化了教學效果。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尤為重要。那么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
一、課前預習和師生互動策略
做作業(yè)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樣,取決于課堂學習的效果,而課堂學習的效果怎樣取決于課前預習。經常預習的學生數學成績偏高,因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老師將要講解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學習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問,了解新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時候更有針對性,從而把一個被動接受過程轉化成一個主動的求知過程,會學習的學生應該是有準備的、有疑問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會”集中的那種人。教師對數學課的預習要求要有明確性、可行性、預習問題要有點撥性、層次性、預習作業(yè)要有差異性、反饋性。教師要把學習內容以導學提綱的形式呈現出來,設計的問題難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淺出,體現點撥性,通過點撥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預習任務,收到預期的自學效果,要將預習題與課時教案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將預習題作為教案設計的一部分,通盤考慮預習應達到什么目的,預習要初步解決哪些問題,經驗證明:預習過的學生,其疑問更有針對性和適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動地獲取疑問的答案,學習的質量也明顯高于別人,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課堂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在傳統的課堂活動中,信息的傳輸不是雙向,只有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沒有互動。結果整堂課死氣沉沉,效率低下。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時,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采取策略,實現師生互動。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然后有意識地進行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tài)變化中,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 ,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huán)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fā)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想象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情境策略
把數學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 、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就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yǎng)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chuàng)新的能力。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就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同時也趣味化,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在很多情況下,正是由于問題或困難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學習顯得更為必要,每節(jié)新課前教師要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預習本節(jié)內容,要求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的主要區(qū)域,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后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實現真正的“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臨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多地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的出發(fā)點就是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他們歸納基本步驟和要點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
三、設置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題型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要想創(chuàng)新,就應指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然而學生認為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習慣于接受教師和教材講述的一切,不會去思考、懷疑、批判,所以很難有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是陳述性問題,并讓學生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缺少了對開放性創(chuàng)新題型的設置。數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設置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題型,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來不斷優(yōu)化數學思維品質。開放性數學題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規(guī)的套路去解決,而必須經過思考、探索和研究,尋求新的處理方法 。如求過點((3, 1),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有兩個:x +y=4或2x-6y=0。如果學生按常規(guī)思維方式去解決的話,就會忽視截距是0的特殊情況而得不出完全正確的結論。即通過合理設計疑問,以促進學生思維多方向、多角度的發(fā)展。在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時,要注意使設計的問題既達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如在進行“三角概念推廣”教學時,應盡可能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如:1.鐘表上的秒針(當時間過1.5min時)是按什么方向轉動的,轉動了多大角度? 2.在運動員轉體一周半動作中,運動員是什么方向旋轉的,轉了多大角度? 3.當自行車的輪子轉了兩周時自行車輪子上的某一點轉了多大角度?因此,這類問題就會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思維向著多角度、多方向的發(fā)展。變化教學,會給人以新鮮感,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滿足于例題的演示,而應引導學生去探求“變異”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從順、逆、側等不同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在課本習題的基礎上,通過變化題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變式題與原題內在的聯系及本質,達到一把鑰匙開多把鎖的效果。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他們思維空間,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延遲評價是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學生對某個問題有了自己的解答時,教師不是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以一種激勵其探索行為的方式延遲對具體解答的評價,這樣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暢所欲言、互相啟發(fā)的氛圍,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性設想,因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發(fā)現和尋找數學的規(guī)律 及其表現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四、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擴大學生參與面策略
“主體參與”應當是學生的一種積極自覺的自然行為,“強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應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創(chuàng)設情趣盎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活動中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一種安全感,既不擔心“張揚冒尖”,又不害怕“丟敗丟丑”,思維的真實狀態(tài)便于教師及時采取對策,從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中采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精華,從誤人歧途中總結經驗教訓,做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 數學課堂應該是群言堂,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應是少數“高材生”的“才藝表演”,教師必須發(fā)動學生群體展開對課題的研討,對優(yōu)秀學生固然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但對所謂的“后進生”也絕不能放棄,而要量體裁衣,提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決之后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學生群體參與互相啟發(fā)所產生的互補、互促效應是個人單打獨斗無法比擬的。
五、優(yōu)化教學內容,促課堂教學增效策略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要看教學的內容是否與課程標準吻合,是否能夠體現事先制定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是否有效,是關系到課程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提高技能的關鍵。新的課程標準,是在繼承原來課程標準優(yōu)點、吸納目前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并結合時代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目前我國教育重大改革。因此,教學內應該在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應該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有效的教學內容,容易使學生接受,能夠適合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習的需求,能夠兼顧到每一個學生。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提出三維教學目標。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新課標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即充分發(fā)揮數學的文化價值。因此,充分認識到數學教育三維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重要聯系,通過具體數學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使學生在數學訓練中更好地領會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新課程教學的根本著力點,也是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必須體現的價值所在。對教學內容所體現的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影響教學內容的選取及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說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不能是只停留在教學內容是否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層面上,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吻合是對課堂內容優(yōu)化的最基本標準。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材而言,其內容有難易之分,大多數知識點,學生們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課堂教學內容的“量”,我們常常想到的是課堂教學的容量,即課堂教學內容中知識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題目的多少。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關注的教學內容的“量”不單是知識、方法的多少,還要關注難度帶給學生思維量的多少。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考慮不同的教學對象,當教學內容過難或者過容易,或者不適合時,對于我們的教學對象將是無益的,教學將是無效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教學效果不取決于教學內容知識、方法的多少、和教學時間的長短,而取決于有效的知識量。學生已習得的知識,或者是他們聽不懂和無法接受的內容,都是無效的教學內容,因次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學生的智慧發(fā)展、學生的思想提高都取決于有效知識量。教學內容的“量”與“度”的把握是教學內容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鉆研理解教材的過程是教師形成教學能力的過程,教師只有通過鉆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才能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重視課本,在課本教學上狠下工夫,減少復習資料,不搞題海戰(zhàn)術,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對于課本例題,第一,我們要分析這個例題,從已知到結論涉及哪些知識點,例題所用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題關鍵,哪一步學生容易犯錯誤,把課本中的例題剖析得透一些,講解得精一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真正領悟,則必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第二,課本上的例題一般只給一種解法,我們可以對課本例題的解法來一個拓寬,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現更多的知識點,使知識點形成網絡,課堂上剖析例題的多解性,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第三,變式剖析,研究變題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研究變題時,除了嚴謹性、科學性以外,還應當注意與主旋律和諧一致,變化有度,防止任意拔高,亂加擴充。
六、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重點在于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親其師而信其道”“厭其師而棄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yōu)?ldquo;會學”,教師正從“講”師變?yōu)?ldquo;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 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原來教師為主體的狀況。我們高中數學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yōu)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效地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進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勤榮.淺析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素質教育論壇,2009(1).
[2]同紅勤,程建華.試論“有效備課”.江蘇教育研究,2008(4).
[3]章水云.新課標下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創(chuàng)新教育,2009(3). [4]《走向新課程:給教師的18條建議》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4
【關健詞】構建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高效教學 策略
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應以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及當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倡導閱讀自學、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數學的方式,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預習一展示一反饋”教學模式為基礎,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從表面上看似乎走進了新課改的最佳狀態(tài),但認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真正的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沒有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推行新課標以來,有很多教師在轉變觀念和教學改革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比如: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過度的重視教學手段的多、新、奇,從而淡化了教學效果。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尤為重要。那么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
一、課前預習和師生互動策略
做作業(yè)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樣,取決于課堂學習的效果,而課堂學習的效果怎樣取決于課前預習。經常預習的學生數學成績偏高,因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老師將要講解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學習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問,了解新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時候更有針對性,從而把一個被動接受過程轉化成一個主動的求知過程,會學習的學生應該是有準備的、有疑問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會”集中的那種人。教師對數學課的預習要求要有明確性、可行性、預習問題要有點撥性、層次性、預習作業(yè)要有差異性、反饋性。教師要把學習內容以導學提綱的形式呈現出來,設計的問題難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淺出,體現點撥性,通過點撥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預習任務,收到預期的自學效果,要將預習題與課時教案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將預習題作為教案設計的一部分,通盤考慮預習應達到什么目的,預習要初步解決哪些問題,經驗證明:預習過的學生,其疑問更有針對性和適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動地獲取疑問的答案,學習的質量也明顯高于別人,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課堂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在傳統的課堂活動中,信息的傳輸不是雙向,只有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沒有互動。結果整堂課死氣沉沉,效率低下。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時,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采取策略,實現師生互動。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然后有意識地進行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tài)變化中,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 ,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huán)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fā)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想象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情境策略
把數學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 、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就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yǎng)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chuàng)新的能力。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就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同時也趣味化,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在很多情況下,正是由于問題或困難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學習顯得更為必要,每節(jié)新課前教師要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預習本節(jié)內容,要求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的主要區(qū)域,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后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實現真正的“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臨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多地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的出發(fā)點就是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他們歸納基本步驟和要點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
三、設置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題型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要想創(chuàng)新,就應指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然而學生認為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習慣于接受教師和教材講述的一切,不會去思考、懷疑、批判,所以很難有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是陳述性問題,并讓學生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缺少了對開放性創(chuàng)新題型的設置。數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設置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題型,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來不斷優(yōu)化數學思維品質。開放性數學題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規(guī)的套路去解決,而必須經過思考、探索和研究,尋求新的處理方法 。如求過點((3, 1),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有兩個:x +y=4或2x-6y=0。如果學生按常規(guī)思維方式去解決的話,就會忽視截距是0的特殊情況而得不出完全正確的結論。即通過合理設計疑問,以促進學生思維多方向、多角度的發(fā)展。在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時,要注意使設計的問題既達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如在進行“三角概念推廣”教學時,應盡可能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如:1.鐘表上的秒針(當時間過1.5min時)是按什么方向轉動的,轉動了多大角度? 2.在運動員轉體一周半動作中,運動員是什么方向旋轉的,轉了多大角度? 3.當自行車的輪子轉了兩周時自行車輪子上的某一點轉了多大角度?因此,這類問題就會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思維向著多角度、多方向的發(fā)展。變化教學,會給人以新鮮感,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滿足于例題的演示,而應引導學生去探求“變異”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從順、逆、側等不同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在課本習題的基礎上,通過變化題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變式題與原題內在的聯系及本質,達到一把鑰匙開多把鎖的效果。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他們思維空間,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延遲評價是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學生對某個問題有了自己的解答時,教師不是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以一種激勵其探索行為的方式延遲對具體解答的評價,這樣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暢所欲言、互相啟發(fā)的氛圍,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性設想,因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發(fā)現和尋找數學的規(guī)律 及其表現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四、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擴大學生參與面策略
“主體參與”應當是學生的一種積極自覺的自然行為,“強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應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創(chuàng)設情趣盎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活動中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一種安全感,既不擔心“張揚冒尖”,又不害怕“丟敗丟丑”,思維的真實狀態(tài)便于教師及時采取對策,從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中采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精華,從誤人歧途中總結經驗教訓,做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 數學課堂應該是群言堂,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應是少數“高材生”的“才藝表演”,教師必須發(fā)動學生群體展開對課題的研討,對優(yōu)秀學生固然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但對所謂的“后進生”也絕不能放棄,而要量體裁衣,提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決之后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學生群體參與互相啟發(fā)所產生的互補、互促效應是個人單打獨斗無法比擬的。
五、優(yōu)化教學內容,促課堂教學增效策略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要看教學的內容是否與課程標準吻合,是否能夠體現事先制定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是否有效,是關系到課程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提高技能的關鍵。新的課程標準,是在繼承原來課程標準優(yōu)點、吸納目前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并結合時代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目前我國教育重大改革。因此,教學內應該在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應該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有效的教學內容,容易使學生接受,能夠適合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習的需求,能夠兼顧到每一個學生。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提出三維教學目標。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新課標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即充分發(fā)揮數學的文化價值。因此,充分認識到數學教育三維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重要聯系,通過具體數學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使學生在數學訓練中更好地領會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新課程教學的根本著力點,也是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必須體現的價值所在。對教學內容所體現的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影響教學內容的選取及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說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不能是只停留在教學內容是否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層面上,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吻合是對課堂內容優(yōu)化的最基本標準。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材而言,其內容有難易之分,大多數知識點,學生們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課堂教學內容的“量”,我們常常想到的是課堂教學的容量,即課堂教學內容中知識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題目的多少。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關注的教學內容的“量”不單是知識、方法的多少,還要關注難度帶給學生思維量的多少。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考慮不同的教學對象,當教學內容過難或者過容易,或者不適合時,對于我們的教學對象將是無益的,教學將是無效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教學效果不取決于教學內容知識、方法的多少、和教學時間的長短,而取決于有效的知識量。學生已習得的知識,或者是他們聽不懂和無法接受的內容,都是無效的教學內容,因次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學生的智慧發(fā)展、學生的思想提高都取決于有效知識量。教學內容的“量”與“度”的把握是教學內容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鉆研理解教材的過程是教師形成教學能力的過程,教師只有通過鉆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才能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重視課本,在課本教學上狠下工夫,減少復習資料,不搞題海戰(zhàn)術,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對于課本例題,第一,我們要分析這個例題,從已知到結論涉及哪些知識點,例題所用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題關鍵,哪一步學生容易犯錯誤,把課本中的例題剖析得透一些,講解得精一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真正領悟,則必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第二,課本上的例題一般只給一種解法,我們可以對課本例題的解法來一個拓寬,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現更多的知識點,使知識點形成網絡,課堂上剖析例題的多解性,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第三,變式剖析,研究變題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研究變題時,除了嚴謹性、科學性以外,還應當注意與主旋律和諧一致,變化有度,防止任意拔高,亂加擴充。
六、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重點在于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親其師而信其道”“厭其師而棄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yōu)?ldquo;會學”,教師正從“講”師變?yōu)?ldquo;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 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原來教師為主體的狀況。我們高中數學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yōu)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效地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進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勤榮.淺析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素質教育論壇,2009(1).
[2]同紅勤,程建華.試論“有效備課”.江蘇教育研究,2008(4).
[3]章水云.新課標下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創(chuàng)新教育,2009(3). [4]《走向新課程:給教師的18條建議》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