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論文格式總結
IEEE一直致力于推動電工技術在理論方面的發(fā)展和應用方面的進步。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ieee論文格式,謝謝你的閱讀。
ieee論文格式
一、封面
題目: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各項內容:四號宋體居中。
二、目錄
目錄: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章節(jié)條目:五號宋體。
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題目: 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2、摘要內容字體:小四號宋體。
3、字數(shù):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關鍵詞: 四號宋體,加粗。 詞3-5個,每個詞間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號 Times New Roman.
2、內容字體:小四號 Times New Roman.
3、單倍行距。
4、Keywords: 四號 加粗。 詞3-5個,小四號 Times New Roman. 詞間空一格。
六、緒論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5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二)安保、管理類畢業(yè)論文各章節(jié)按照一、二、三、四、五級標題序號字體格式
章:標題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節(jié):標題 小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一級標題序號 如:一、二、三、 標題四號黑體,加粗,頂格。
二級標題序號 如:(一)(二)(三) 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頂格。
三級標題序號 如:1.2.3. 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四級標題序號 如:(1)(2)(3) 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五級標題序號 如:①②③ 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醫(yī)學、體育類畢業(yè)論文各章序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碼,層次格式為:1××××(小2號黑體,居中)××××××××××××××(內容用4號宋體)。1.1××××(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1.1.1××××(小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①××××(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a.××××(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三)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接續(xù)寫,表題可省略,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xù)表××”。
(四)插圖
每幅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應在描圖紙或在潔白紙上用墨線繪成,也可以用計算機繪圖。
(五)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分別依序連編編排序號。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于互相區(qū)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數(shù)字一律用半角標示。
八、結束語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3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九、致謝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十、參考文獻
(一)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8—10篇, 五號宋體, 行距:20磅。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xiàn)的次序用[1]、[2]、[3]……形式統(tǒng)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shù)). 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 .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關于ieee的論文范文
基于NCTUns的IEEE 802.11p MAC協(xié)議性能仿真
摘 要:IEEE 802.11p對于車載自組網(VANET)的應用與部署具有重要作用。針對以往研究仿真場景不全面,且極少采用完整的WAVE通信方式等不足,在深入闡述IEEE 802.11p協(xié)議層次和NCTUns架構及仿真流程的基礎上,利用NCTUns平臺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構建出逼真道路環(huán)境,使用完整的WAVE模式分別研究了節(jié)點密度、傳輸功率、傳輸距離以及車速對于網絡性能的影響。仿真結果表明:節(jié)點密度、傳輸功率與傳輸距離對于分組接收概率和吞吐量有顯著影響,而車速對節(jié)點吞吐量沒有影響?;诜抡娼Y果最后提出了一種通過動態(tài)聯(lián)動調整分組接收概率以及競爭窗口大小來提高車載自組網MAC層性能的方法。
關鍵詞:車載自組網;IEEE 802.11p;性能仿真;分組接收概率;競爭窗口
0 引言
車載自組網(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是一種能實現(xiàn)車車通信(Vehicle to Vehicle, V2V)以及車路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的移動自組網,該網絡中的車輛配備專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SRC)設備,可以與其他車輛以及路旁節(jié)點交換車輛碰撞警告、實時路況、車輛速度、車輛位置以及車內娛樂信息等[1]。同時車載自組網具有節(jié)點分布密度大、節(jié)點移動速度快、丟包率較高、端對端延遲較大、時變信道具有極強的衰落效應等特征。
2004年,IEEE 802.11工作組開始提出一種基于IEEE 802.11能夠支持VANET的協(xié)議草案,隨后幾年該工作組又負責重新定義DSRC的物理層和媒體接入層[2]并于2010年將該協(xié)議作為IEEE 802.11p正式頒布。與此同時,IEEE 1609工作組擴充了針對IEEE 802.11p高層的1609協(xié)議簇。該協(xié)議簇與IEEE 802.11p一起稱作車載環(huán)境無線接入標準[3-4]。
IEEE 802.11p為了滿足不同業(yè)務對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要求而引入的類似IEEE 802.11e的增強型分布式協(xié)調訪問機制(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在某些通信條件下也暴露出在MAC層上固有的缺陷和限制。因此,從IEEE 802.11p起草至今,國內外學者與研究機構對如何提高IEEE 802.11p通信質量進行了大量研究。如文獻[5-6]對IEEE 802.11p進行過性能仿真,研究在不同條件下VANET的網絡通信能力;而文獻[3]使用了具備IEEE 802.11p協(xié)議模塊的NS2(Network Simulation2)對高速公路單向車輛場景進行了仿真研究。
盡管以上文獻對IEEE 802.11p協(xié)議進行了仿真研究,但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文獻[5]中節(jié)點之間并非通過真正的WAVE(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模式進行通信;而文獻[3]只針對高速公路單向車流進行建模,車輛缺少方向選擇性。針對以往文獻局限,本文通過使用NCTUns6.0軟件建立類似于城市環(huán)境的網狀道路模型對IEEE 802.11p性能進行仿真,研究傳輸功率、傳輸距離、車輛密度以及車速對節(jié)點接收概率的影響,并針對仿真結果分析該協(xié)議MAC層未來的改進方向。NCTUns具備IEEE 802.11p協(xié)議模塊,使節(jié)點之間能真正通過WAVE模式進行通信;并且在仿真場景中可以使用道路以及紅綠燈等交通設施來控制行車方向等,因此特別適合用作智能運輸系統(tǒng)(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與VANET性能研究的仿真工具。
1 WAVE與IEEE 802.11p架構
IEEE 802.11p由IEEE 802.11標準擴充得到,該通信協(xié)定主要用于車載電子設備的無線通信。其設計初衷是用來滿足ITS的相關通信要求,主要包括高速率的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5.9GHz(5.850~5.925GHz)波段的標準ITS路邊基礎設施之間的資料數(shù)據交換。
2 NCTUns架構與仿真流程
NCTUns軟件是臺灣交通大學開發(fā)的網絡模擬仿真軟件,因其具有高保真與高擴展性等特點,2007年該軟件被于荷蘭舉行的MASCOTS04所推薦。該軟件能夠模擬仿真多種網絡協(xié)議,其5.0及以上版本具備IEEE 802.11p協(xié)議模塊。與NS2和某些其他軟件相比,NCTUns可以使用真正的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協(xié)議棧,確保盡可能真實地仿真模擬數(shù)據,且其具備的圖形化操作界面更簡單,更易操作。目前可以免費使用的最高版本為6.0,支持fedora操作系統(tǒng)。
2.1 NCTUns軟件架構
NCTUns可以分為多機模式與單機模式,其中多機模式采用分布式和開放的系統(tǒng)結構。兩者從功能上都可以劃分為8個部分[10]:
1)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該部分包括拓撲編輯、節(jié)點編輯以及動畫演示等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該GUI快速完成仿真拓撲構建與基本參數(shù)設置。
2)模擬引擎:該模擬引擎主要負責虛擬時間維護管理、事件調度等任務。
3)協(xié)議模塊:一個協(xié)議模塊對應于一個協(xié)議棧的一層協(xié)議,開發(fā)者可以很方便地對協(xié)議模塊進行修改添加以滿足自己的仿真要求。
4)模擬任務調度器:主要用于支持并發(fā)模擬。
5)模擬任務協(xié)調器:主要負責告知調度器該服務器是否空閑,在接受任務后創(chuàng)建模擬服務器運行相關網絡協(xié)議。
6)修改后的內核:軟件需要對Linux內核作一定修改。 7)協(xié)議守護進程:負責為NCTUns創(chuàng)建路由表等工作。
8)真實應用程序:NCTUns支持真實的應用軟件運行在模擬網絡中,并產生網絡數(shù)據傳輸?shù)仁录?/p>
在單機模式中,以上所有部分都安裝并運行在一臺計算機內,在該模式中無法進行并發(fā)模擬。由于大多數(shù)使用者只需要在單機上進行仿真,因此單機模式是安裝后的默認模式。
2.2 NCTUns仿真流程
目前NCTUns僅支持fedora系統(tǒng),以fedora12最為穩(wěn)定。安裝好軟件后,需要以新內核重新啟動系統(tǒng),并依次運行模擬任務調度器(dispatcher)、模擬任務協(xié)調器(coordinator)與客戶端程序(nctunsclient),此時軟件的GUI界面將會打開,“D”模式下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拖動工具條上的節(jié)點圖形開始編輯網絡拓撲結構,如圖2添加好了一條公路與兩個裝備IEEE 802.11p協(xié)議的車輛節(jié)點。
圖3中:“CarAgent”為車輛節(jié)點運行程序,功能包括道路識別,記錄車輛行車方向、速度、位置以及行車信息的廣播等;“stcp”表示該節(jié)點以TCP方式發(fā)送數(shù)據,“20003”為端口號,“1.0.2.2”為接收端IP地址。在編輯好網絡拓撲和節(jié)點參數(shù)后,點擊圖2所示工具條里的“R”,即開始運行仿真。NCTUns在運行仿真時即可將吞吐量、丟包數(shù)等關鍵指標存放在*.results文件夾下相應的文件中,使用者可以直接利用軟件繪圖工具調用這些數(shù)據繪制曲線,操作比NS2更加簡便。
3 性能仿真與分析
在以往關于IEEE 802.11p的資料中沒有針對類似城市環(huán)境的道路模型進行仿真測試,因此本章通過NCTUns軟件建立網狀道路模型(包括紅綠燈等交通設施)來研究傳輸距離、傳輸功率、節(jié)點密度以及節(jié)點速度對單跳范圍內VANET節(jié)點分組接收概率的影響。主要仿真參數(shù)如表3所示。
4 結語
本文利用NCTUns軟件構建出較為逼真的道路環(huán)境,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研究了節(jié)點密度對網絡性能、傳輸功率對節(jié)點分組接收概率和車速對節(jié)點吞吐量的影響。仿真結果表明:節(jié)點吞吐量與分組接收概率將隨著節(jié)點密度與傳輸距離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程度受AC類型影響;增加傳輸功率有助于遠距離節(jié)點通信,但會降低近距離節(jié)點的接收概率,而降低傳輸功率則與之相反;車速對節(jié)點吞吐量沒有影響?;谝酝墨I以及本文仿真結果,在文章最后提出了通過動態(tài)聯(lián)動調整分組接收概率以及競爭窗口大小來提高車載自組網MAC層性能。下一步將通過理論研究與仿真分析,利用上述聯(lián)動調整機制提出一種更加滿足實際應用需求的IEEE 802.11p MAC協(xié)議,用于車載自組網的應用與部署。
參考文獻:
[1]WANG F. Paralle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cepts, architectures and application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2010, 11(3): 630-638.
[2]HARTENSTEIN H, LABERTEAUX K P. VANET vehicular application and internetworking technologies [M]. SUN L, HE Y, ZHOU X, et al. translation,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3:190-230. (HARTENSTEIN H, LABERTEAUX K P. VANET車載網技術[M]. 孫利民,何云華,周新運,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90-230.)
[3]JAFARI A, ALKHAYATT 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EEE 802.11p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 ISCSNDSP 2012: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iscataway: IEEE, 2012: 1-5.
[4]KARAGIANNIS G, ALTINTAS O. HEIJENK G, et al. Vehicular networking: a survey and tutorial on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es, challenges, standards, and solutions [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11, 13(4):584-616.
[5]EICHLER 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EEE 802.11p WAVE communication standard [C]// VTC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Piscataway: IEEE, 2007: 2199-2203.
[6]MURRAY T, COJOCARI M, FU H.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IEEE 802.11p using NS2 simulator for vehicular networks [C]// ICEIT 2008: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Information Technology. Piscataway: IEEE, 2008:498-503. [7]JIANG D, DELGROSSI L. IEEE 802.11p: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C]// VTC 2008: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Piscataway: IEEE, 2008:2036-2040.
[8]HAN C, MEHRDAD D, RAHIM T, et al.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IEEE 802.11p MAC sublayer in vehicular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2012, 13(2):873-886.
[9]LYU Z. Introduction of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WAVE [J]. Journal of M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 2010(8):50-54. (呂子茹.基于WAVE的車載通信系統(tǒng)介紹[J].現(xiàn)代電信科技,2010(8):50-54.)
[10]WANG L. NCTUns: a new network simulation technology [J].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2008,18(7):80-82. (王雷.NCTUns:一種新的網絡模擬技術[J].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8,18(7):80-82.)
[11]WANG Z, JIANG T, ZHANG L, et al. Mobility and QoS oriented 802.11p MAC scheme for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s [C]// CHINACOM 2011: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Piscataway: IEEE, 2011:669-674
[12]ALASMARY W, ZHUANG W. Mobility impact in IEEE 802.11p infrastructureless vehicular networks [C]// VTC 2010: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Piscataway: IEEE, 2010: 1-5.
[13]RAWAT D B, POPESCU D C, YAN G, et al. Enhancing VANET performance by joint adaptation of transmission power and contention window siz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 2011, 22(9):1528-1535.
看了“ieee論文格式總結”的人還看:
1.ieee論文格式
ieee論文格式總結
上一篇:ieee論文格式中文版
下一篇:ieee期刊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