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設計的論文(2)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論文篇二
《探析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摘要】音樂是一門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藝術,以它獨特的魅力給人們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就音樂的教育教學方法加以闡述,談談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研究音樂教學法必須了解音樂的特點,教師必須根據(jù)音樂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滩暮徒虒W方法,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以啟發(fā)其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其優(yōu)良品格、高尚情操和豐富的感情,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fā)展。
音樂教學主要應用的方法是練習法、演示法、欣賞法、講述講解法、問答法和復習法。主要的教學原則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直觀性,自覺性,積極性,循序漸進,鞏固性,量力性以及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等。在此之上,還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問題教學法
美國音樂教師協(xié)會在《關于行動的議程》中提出:“必須把問題解決作為學校音樂教學的核心”。由此,“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就成為音樂及其他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問題教學也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國古代早有關于問題教學的論述,如孟子的“重思存疑”,朱熹的“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陸九淵的“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等等。國外也早有問題教學的若干模式,如杜威的“疑難的情景――確定問題――提出假設――推理――驗證”,當代美國的“選擇問題――明確問題――尋找線索――解決問題”,巴班斯基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組織集體討論――證實結論――提出問題作業(yè)”等等。這些都說明了問題教學是一種教學的理念,是一種教學的過程,是一種教學的方式。本人涉及的資料中,尚未找到定義性的答案。但從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在《現(xiàn)代的課》一文中的一段話中,可以見到答案的概貌:“從內部結構的觀點來看,可以認為問題性的課是這樣的:在這種課上,教師有意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高),或由教師自己提出這些問題并解決它們,在此同時向學生說明在該探索情境下的思維邏輯(這種作法的問題性水平較低)。”馬赫穆托夫的這段理論概括,與我們對問題教學法的運用,在客觀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們對問題教學法本身可以作這樣的界定:問題教學法是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即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沒有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fā)學生認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問題教學,關鍵是培養(yǎng)問題意識。問題教學,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武器,那么如何實施問題教學呢?
(1)假設性
問題解決要依靠假設。從青少年開始是產生撇開具體事物運用概念進行抽象邏輯思維的時期。通過假設進行思維,使思維者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途徑,經(jīng)過一系列的抽象邏輯過程以實現(xiàn)課程的目的。
(2)預計性
思維的假設性必然使主體在復雜活動前,事先有了諸如打算、計謀、計劃、方案和策略等預計因素。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預就是問題的預計性。從青少年開始,在思維活動中就表現(xiàn)出這種“預計性”。通過思維的預計性,在解決問題之前,已采取了一定的活動方式和手段。
(3)形式化
從青少年開始,在教育條件的影響下,學生思維的成分中,逐步的由具體運算思維占優(yōu)勢發(fā)展到由形式運算思維占優(yōu)勢,此乃思維的形式化。
(4)層次性
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由11已知向未知進行遷移,切合學生的思維流程。又因為學生差異的層次性: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方法也不同。所以,問題應充分考慮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被觸動,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都參與思考的積極性。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且是思維的方向;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學習中,教師還要即興的不斷的向學生提出新的數(shù)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shù)學思維活動持續(xù)不斷的向前發(fā)展。
二、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的理念來源于外語教學實踐。20世紀80年代各國的外語教學研究者經(jīng)過大量實踐,提出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任務教學法是當代教育所推崇的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實施任務教學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演奏能力、綜合性藝術表現(xiàn)能力,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尤其具有時代意義。如果要對任務教學法有深入的認識,最好從任務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入手,去思考和理解一系列相關的學術問題和教學問題,并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應用。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值得大家探究,但也要科學地、辨證地看待“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不是萬能的,很多東西也不適合用任務教學,所以,科學地理解任務教學,必須要認真地研究,只有從學習者角度出發(f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體驗自身的主體性,自主地去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使學生有成就感、榮譽感,那么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進一步推動音樂教學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馬赫穆托夫,杜殿坤.現(xiàn)代的課[J].外國教育資料,1984(01).
[3]吳彥軍,彭雨.任務型教學法注意事項之我見[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