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縣級臺新聞傳播力的途徑探討論文
提高縣級臺新聞傳播力的途徑探討論文
所謂傳播力就是傳播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實現有效的傳播的能力。而所謂哦的“有效傳播”則針對目標受眾精確、快速地實現主題的意圖。以下是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提高縣級臺新聞傳播力的途徑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提高縣級臺新聞傳播力的途徑探討全文如下:
中國共有200多個縣市,縣市級廣播電視作為地方主流媒體,黨委政府的宣傳陣地,廣大人民群眾的輿論喉舌,處于對農宣傳的最前沿,起著舉足輕重的橋梁紐帶和承上啟下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充分發(fā)揮廣播電視宣傳媒體的主陣地作用,辦好、辦活、辦精廣播電視對農宣傳節(jié)目,意義更大,影響更深。如何辦好新聞節(jié)目更好地為廣大廣播電視觀眾服務呢?這是我們每個新聞工作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一、注意新聞時效,先聲奪人,提高新聞的說服力
縣級臺的新聞節(jié)目總量相對不大,每天的綜合新聞也就一兩次。因為新聞有限、力量有限,不可能靠辦正點新聞來提高新聞時效。不過,注重新聞時效的觀念還是要有的,而且要千方百計采取靈活措施加以彌補。第一,對當天發(fā)生在本區(qū)域內的突發(fā)新聞必須安排在最近的新聞節(jié)目中播出,可以直接用口播的方式播發(fā),也可以在其他節(jié)目中以滾動字幕的形式播出。如果失去了最佳的第一報道時間,應該迅速尋找新的報道點,對事件最新進展進行及時的反應。第二,充分利用好現代通訊工具,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用電話連線的方式進行直播,同時利用好記者手中現有通訊工具和設備隨時抓拍,搶抓新聞的第一現場畫面,以便在后續(xù)報道中使用。第三,建立突發(fā)和重大事件報道機制,搭建及時有效的溝通平臺,做好人員、設備、車輛以及新聞編播等各方面的應急預案,保證重大突發(fā)新聞盡快播出。
二、注意嚴守規(guī)范,確保真實,提高新聞的公信力
縣級臺傳播區(qū)域小,受眾之間交流頻繁,任何不實的報道很快就會被證實,而這種情況將會對傳播對象主要為本地受眾的縣級臺帶來信任危機,對今后工作的開展和新聞傳播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縣級臺必須嚴格規(guī)范,把住播出前一道道關口。
縣級臺記者對基層情況比較熟悉,容易靠經驗采寫報道,發(fā)生誤報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中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道聽途說,必須深入現場進行核實,做到局部真實與總體真實一致,過程真實與細節(jié)真實一致;編輯在后期審稿中也必須認真核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未經核實或核實不準的線索,堅決棄之不用。
三、注意開掘深度,鞭辟入里,提高新聞的感染力
在新聞傳播時效上處于弱勢地位時,深度報道可有效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1.細化上級臺報道的內容,結合本地實際進行補充報道。由于面對的受眾不同,各級臺在對新聞的取舍標準上也不同。除了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之外,中央、省、市臺對于縣級區(qū)域內發(fā)生的新聞事件一般不會做大量的、大篇幅的、深入的報道。然而,對于縣級臺的受眾來說,這些事件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會格外關注,因此縣級臺應緊緊抓住及時跟進,對事件的背景、進展、結果等方面情況,還有各方面的反映,及時深入報道,就能較好地能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自身新聞傳播的效果。
2.運用多種體裁,把新聞做深做透。新聞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報道上,對那些當地百姓普遍關心、關注的事件和問題,縣級臺可以采取系列報道、連續(xù)報道、新聞調查等手段,為受眾說明情況、分析原因、解疑釋惑。
3.善于就上級臺報道的新聞,進行深入淺出地評論。目前,以中央臺為代表的各級衛(wèi)視,已經建立了以各類專家為主體的觀察員、評論員隊伍,針對熱點事件進行分析評判,在厘清事理、引導輿論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h級臺也應該廣泛地與當地相關部門建立聯系,組織自己的專家?guī)?,通過“借智”擴大本臺新聞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好本臺新聞編輯的作用,以短評、點評等形式,對新聞現象和事件直接表達觀點,樹立縣級臺良好的媒體形象。
四、注意貼近受眾,拉近距離,提高新聞的引導力
長期以來,縣級臺的新聞節(jié)目中時政消息偏多,和受眾不貼心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縣級臺新聞傳播力的提高,這就需要在“走、轉、改”上下工夫。
1.必須對新聞內容進行改革,除重點時政新聞外,對于一般性的會議、視察、考察、研討等消息不報道,騰出有限的時間和人力投入基層,緊緊圍繞衣食住行等事關百姓生產、生活的題材開展采訪,及時反映民聲,表達民愿。
2.為百姓打造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也是縣級臺實現貼近性目標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民眾日益關注個人自身價值的今天,讓普通百姓的身邊人通過電視鏡頭成為大家聚焦的“明星”,能更好地體現縣級臺的親和力,贏得受眾的歡迎。
3.縣級臺的從業(yè)人員雖然主要服務一方,但要胸有全局,對客觀事物的審視,既要從局部范圍內衡量,更要從全局范圍來衡量。否則,就會因此發(fā)生誤導。
五、結語
總之,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是系統工程,必須注重總體效應,導向的任務需要貫穿在媒體的全部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