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幸福能力培養(yǎng)的道德根源探討論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高職教育的認知正在發(fā)生潛移默化的轉(zhuǎn)變,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實踐證明,高職學生幸福能力的提升對于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合格的綜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動力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學生幸福能力培養(yǎng)的道德根源探討相關論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學生幸福能力培養(yǎng)的道德根源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幸福能力要從對高職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入手,道德之于幸福就像法律之于自由一樣,只有我們擁有道德,我們才能收獲幸福。我們要用道德來約束人們物質(zhì)生活中的欲望,物欲不是無止境的;用道德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需要道德的支撐,缺乏道德的精神生活是匱乏的。
關鍵詞:高職學生;幸福能力培養(yǎng);道德
對“幸福”的關注與聚焦,成為當今社會發(fā)展的目標,怎樣才能生活得幸福?不僅是每一個人的愿望,也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焦點。一提到“幸福”,我們常常想到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和精神生活的富足,但一些社會現(xiàn)實卻讓我們深思,煙臺大學保潔員用吃剩飯來以身作則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復旦大學的碩士生投毒案更讓人費解。這不僅讓我想到,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和精神生活的富足并沒有使人們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浪費糧食的大學生物質(zhì)生活很富有,他們真的幸福嗎?享受著高等教育的復旦大學高才生是“精神生活的富足者”,可是他幸福嗎?答案都是否定的,原因是他們突破了道德的界限,沒有了道德的限制,哪有幸??裳?那么,我們一直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呢,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生活呢?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謂“從心所欲”和我們現(xiàn)在追求的幸福差不多,但“從心所欲”也是要“不逾矩”的。也就是說要想隨心所欲是不能打破規(guī)矩的限制,對于現(xiàn)代人追求的幸福來說,要以不打破社會規(guī)矩為原則。這個社會規(guī)矩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社會中的道德規(guī)范。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追求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現(xiàn)在我們終于可以讓孩子衣食無憂之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追求的一切并不是幸福的根源,難道幸??梢噪x開物質(zhì)的滿足與精神的富足嗎?當然不是。是我們對物質(zhì)的滿足與精神的富足理解錯了?,F(xiàn)代的幸福依然需要物質(zhì)的滿足和精神的富足,但物質(zhì)的滿足不是讓人欲望無限放大的滿足,精神的富足也不僅僅局限于學歷與學位的獲得。物質(zhì)的滿足與精神的富足都離不開道德,物質(zhì)生活的欲望要受到道德的約束,精神生活的富足要受到道德的豐富與補充,這樣才能獲得幸福。
一、道德對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約束
常言道:“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為什么會無止境,源于沒有了道德的約束。我們經(jīng)常看到貪官落馬,貪官成了人們眼中的壞人、敗類。其實很多貪官過去都是青年才俊,怎么會走上貪腐之路。源于欲望的無止境,在金錢與權力面前,沒有了道德底線。昔日的青年才俊把自己的前途葬送在欲望之下,不禁讓人惋惜。如今的大學生穿名牌,用iphone,把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再提高,為什么會這樣,人的欲望無止境。更是因為沒有了對于道德的認識。由煙臺大學保潔員吃剩飯一事我們可以看出,過去學生們從小接受的“粒粒皆辛苦”教育流于形式,沒有深入學生生活,隨著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改善,現(xiàn)在學生的心目中已經(jīng)沒有了節(jié)約意識,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好了,節(jié)約意識沒有了,這缺少的是什么?是道德的約束。不可否認,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我們真的擁有了小康生活,可是難能可貴的道德呢?貪官們沒有了為官一方的責任,無限放大自己的私欲,可曾考慮過人民。社會上的職位千差萬別,每一個職位都需要一種責任,我們的大學生也是一樣,是否想過自己作為學生的責任,如果學習時不能履行作為學生的責任,那么工作中如何履行工作崗位的職責呢?實際上對于幸福的追求與對于自由的追求一樣,都需要受到相應的限制,毫無限制的自由不是自由,沒有約束的幸福也不是幸福。在生活中道德的約束是方方面面的,對長輩的尊重,對孩子的愛護,對生活的節(jié)儉,對工作的負責,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當我們的社會物質(zhì)生活不再是困擾我們的問題時,我們就應該逐步淡化物質(zhì)性的東西。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東西都被“物化”了,我們應該用道德使其還原,還給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的人性。
二、道德對人們精神生活的豐富
一提到精神生活,往往使人們想到學歷?,F(xiàn)代的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灌輸讀大學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孩子獲得充實的精神生活,在社會現(xiàn)實中,我們的大學生卻并未如愿。他們走進大學的象牙塔,他們的精神生活富足嗎?大學給得了他們學歷與學位,卻給不了他們富有的精神生活,走出校園,他們依然是精神生活的匱乏者,可見精神生活的富足與學歷無關。那精神生活需要什么呢?
首先,需要有追求,這是人的精神支柱,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一個小小的目標和愿望讓人充滿了朝氣與斗志,活在追求中的人是幸福的。追求更能激發(fā)人的潛能,讓人不斷尋找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更能清醒地認識自我。在努力中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幸福的根源。很多人也都有追求,也一直在奮斗,可是并沒有思考過到底自己想要什么,當有一天目標實現(xiàn)時,忽然覺得自己并沒有想象中的高興,為什么?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要加強對他們的理想信念教育,讓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目標、有追求,這樣才能讓他們的生活有意義。
其次,需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生活的眼睛。眼睛人人都有,但有些人的眼睛總是看到生活中不好的一面,每天愁眉苦臉,跟身邊的人過不去,跟這個世界過不去。要想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生活的眼睛,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對于幸福的追求,心態(tài)很重要,這個世界很美好,關鍵是你能不能看到。身邊的人沒有完人,是否能多看看他們的優(yōu)點。能不能積極面對工作,對于工作中的煩瑣是否能積極樂觀地對待。這都是一種態(tài)度,態(tài)度對了,生活就好了。心情豁然開朗了,生活就幸福了。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要加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靈,熱愛生活,熱愛世界,只有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充滿了熱愛之情,才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個世界去付出,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只有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充滿了熱愛之情,才能在看到這個世界的一些缺點時能夠積極去面對,并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改變這種狀況,相信我們的世界會越來越好。 三、道德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促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但人們依然感覺到幸福生活沒有到來,為什么呢?因為幸福生活的根源不是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簡單地說就是不是人與物之間的矛盾,中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目標一直都是追求物質(zhì)性的東西,由溫飽到小康,我們實現(xiàn)了物質(zhì)的富有,解決了人與物之間的矛盾,滿足了人們對物質(zhì)的追求,但還是沒有實現(xiàn)幸福。當人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時,忽然間覺得追求了很久的物質(zhì)生活實際上并不是我們內(nèi)心想要的東西。那么我們究竟想要什么呢?物質(zhì)的富足不能讓我們幸福,那幸福取決于什么呢?其實隨著人們對人與物之間關系的改善,現(xiàn)在人們面臨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與父母之間、我們與愛人之間、我們與同事之間、我們與領導之間、我們與朋友之間,以及我們與敵人之間都需要一種和諧的關系來維系,所以我們追求和諧社會的建設。而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樣離不開道德的維系,同樣需要道德的約束。
首先,在家庭關系上,中國的孝道是至高無上的,對待父母要講一個孝字,這不是說教,要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上,對父母的關心與體貼是體現(xiàn)在生活上的,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這個人的基本品德修養(yǎng),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很難和其他人友好相處下去。所以孝也成為我們判斷一個人品質(zhì)的首要因素。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要培養(yǎng)他們對父母的孝,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給予,還應該在精神上給父母以慰藉。包括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每周給父母打電話等,讓他們感受到被需要的快樂。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感恩,還應該有我們的給予和付出,很多時候付出也是一種快樂,付出也是一種幸福。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愛情也是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怎么和相愛的人相處,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要學會接納愛人的家庭,接納他的一切,包括優(yōu)點和缺點。
其次,在工作關系上,會涉及我們與同事之間、我們與領導之間的關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在工作關系當中很恰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推給別人,尤其是在工作中,不能互相推諉。另外,工作中競爭很重要,但不能惡意競爭。在同事之間尤其要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作為同事盡管有競爭,但更多的時候是合作,只有合作愉快順利才會有機會競爭。同事之間要互相學習,互相忍讓。“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rdquo;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優(yōu)點,你身邊的同事也是一樣,而且你會有更多的機會向他們學習。對待自己的領導要多尊重,多配合,要懂得顧全大局,不能自私任性。高職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要在同事中多學習,多觀察,和同事友好相處,同時要支持領導工作,懂得顧全大局。
第三,在社會關系上,要注重多交朋友。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每個人都有交往的需要,朋友讓我們體會了人生中的另外一種樂趣,所以我們要注重與朋友的交往。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志趣相投的朋友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好,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生活的意義,困難時相互幫助,高興時互相分享。但在這個社會上也要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你,這是現(xiàn)實。在你交往的對象中也會有敵人,所以我們要努力和敵人和諧共處,這是一種風度,也是一種修養(yǎng)。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不僅要處理好與自己的朋友關系,更要注重自己與敵人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幸福是一種能力,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要看他們幸福感受能力的大小,要想讓高職學生具備幸福能力,就應該讓道德占據(jù)他們的心靈,用道德來約束他們的日常行為,這樣才能讓他們獲得幸福的真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