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75歲傳人解密太極拳
楊氏太極75歲傳人解密太極拳
一名厲害的太極拳高手可以在你打他的一瞬間把你彈到幾米開外,平貼在墻上,然后慢慢滑下來,這叫“墻上掛畫”。一只歡蹦亂跳的小鳥在太極拳高手手中根本飛不起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楊氏太極75歲傳人解密太極拳。
楊氏太極75歲傳人解密太極拳
太極是文化、是哲學,將太極的陰陽哲學思想和理念融入拳中,就成了太極拳。
●高手簡介:李德潤,75歲,沈陽市太極拳研究會主席,武術八段,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yōu)美、動作和順,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
●門派秘籍:“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它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門派特點:“溫柔時使人毫無痛楚,猛烈時可使人如受巨浪沖擊。 ”
簡化太極拳 教王公貝勒鍛煉保健
楊氏太極拳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是由河北邯鄲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微博)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等人在陳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編的。
祖師楊露禪在陳家溝偷藝的故事很出名。楊露禪自幼好武,因家貧,在一家中藥店干活。藥店是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又聰明能干,便派他到陳家溝家中做工。恰好太極拳大師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有心拜師學藝,又怕陳不收自己。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后被陳發(fā)現,見其是可造之才,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yè)余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楊露禪在家鄉(xiāng)與人比武傷人,為躲避官司而一人潛逃到北京。在北京一家醬菜園張掌柜家給他的兩個孩子教書。張掌柜家大業(yè)大,家中還雇有20幾名看家護院的家丁,每日打拳練武。一天晚上楊露禪聽見后花園內有動靜,隨手拿著煙袋,向后花園走去,只見所有的家丁都被找上門來的幾個大漢捆在地上。楊露禪過去用煙袋鍋一撥,就把一個大漢的刀給下了,再一點又撂倒一個……
從此,楊露禪除了教書以外還教起家丁武術。后來,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于健身。
僅大腿相觸 大漢騰空跌出一丈外
楊澄甫是楊露禪的孫子。無論什么歡實的小鳥在他手心都飛不起來。李德潤解釋說,這不是什么大話,使鳥飛不起來的原因是讓鳥扇動翅膀時沒有反作用力,一個太極拳高手的聽勁、化勁練到極致時就可以這樣。
因為鳥起飛時不只鼓動翅膀,還需要雙腿往下一蹬才能飛起來,而太極拳高手讓鳥站在手心上,可以感覺到鳥要起飛時往下蹬的力量,就是物理學所說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鳥在飛起來的一瞬間一定會對手掌產生一個作用力,如果手掌對鳥產生了反作用力那么鳥兒就有了著力點而能夠飛起來,當高手將這股勁化于掌中時,鳥兒得不到反作用力就飛不起來。完成這個動作非常難,首先要會聽勁,而且要爐火純青,準確判斷鳥兒的著力點,然后要化勁,將這一作用化于無形,同時做到,才能讓鳥兒飛不起來。
楊澄甫年輕時跟隨父親學拳,并不下苦功夫。父親楊健侯性情溫和,對于愛子不忍嚴管。1912年,楊澄甫29歲,在北京中山公園設立拳場,公開傳授楊式太極拳劍刀槍,只教架式,但要學學大捋散手、粘劍粘桿,必需到楊府拳場,由父親楊健侯在家中親自坐鎮(zhèn)。
1917年,楊健侯臨終前,老淚縱橫,痛責34歲的楊澄甫說:“現在我要走了,如有高手前來比試,你萬一失手,楊家威名掃地。你不用功,楊家功夫失傳,真是不孝之極。我死不暝目!”楊澄甫驚聞此言,痛徹心肺,垂淚叩首,發(fā)誓用功。
之后,他閉門謝客,日夜苦練。以每月6元大洋,雇用一名身強力壯大漢作為“活樁子”。因為只有“活樁”能跳躍、躲閃、反擊。閉門苦練6年,身上任何部位,均可將人擊出。甚至可以將上門切磋的練家騰空擊出二三丈遠,跌至楊府門外。一日楊澄甫出門用早茶,路上有一大漢迎面走來,與他擦身而過,楊澄甫只覺得自己大腿與大漢相觸,大漢已騰空跌出一丈開外。
有一次,他與一高手在樓上推手,楊突然發(fā)勁,高手如脫弦之箭,往窗口飛去,眾門徒大驚失色。只見楊澄甫一個箭步往前躥躍,順手拉住高手足踝,大喝一聲:“回來!”高手雙足落地,立于窗前,嚇得面如土色。
雙手搭肩 可將160斤的人提起來
李德潤的老師胡星齋是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楊健侯的高徒。學拳于光緒29年(1905年)。胡星齋年輕時在北平水車隊,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消防隊工作,水車隊當時習練太極拳,由楊健侯親自教授。見胡星齋悟性高,就叫到內院習練太極推手。1909年胡星齋為了生計離開水車隊,入王府做笙簫演奏師。于晚年移居沈陽。
李德潤介紹,星齋老師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來沈陽,居住在和平區(qū)南九路。曾經有練通背拳、形意拳、戳腳翻子的4位武林高手,號稱“三俠一劍”,先后與星齋老師切磋,都敗下陣來。高手過招,講究“搭手不過三”,三招之內,對方的功力如何就能了解,根本不需要打斗。
李德潤12歲時學的通背拳,40歲時才拜胡星齋為師學習楊氏太極拳。他說,至今仍記得一次晚間,80歲的老師與他談論太極拳的神奇,當時老師身高只有1.6米左右,他運用太極粘粘術,雙手隨意地搭在李德潤的肩上,1.76米、重160斤的李德潤身體不由自主地隨他動,整個人被提起來。
太極高手能感覺一二級風變化
李德潤講,練太極者講究聽勁,是耳聽、眼觀及周身肌膚觸覺,覺察和心靈、神經系統(tǒng)的感知。至于感知靈敏度的高低,是由練拳和推手功夫的深淺所決定的。練到一定程度就能夠根據對手的走勢判斷對手來拳的線路、強度、方位等,從而能夠后發(fā)而制人。“最普通的感覺,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可以測定風速。有時候,夏季一二級風一般人沒有感覺,太極拳高手卻能夠感覺到細微的變化。”
太極拳還講究“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就是當一名壯漢一拳打來,練太極拳者會有一個略微回的動作,這就化解了攻擊者的力,并使對方身體失重。然后劃了一個弧,把此時身體用不上力的壯漢壓了下去。講究“對手的力不能放在我身上,而我身上的力一定放在對手身上。”
太極拳以弱勝強的原因就在于,作為體弱的一方若掌握了太極拳的技巧,可以在雙方接觸的瞬間避開或化解掉對方的攻擊力,同時使對方身體失重,然后自己再用整體力,對付此時陷入困境,毫無反抗能力的體質強大的對手。
1989年,李德潤應邀赴日講授太極拳。有一天,一名練了7年合氣道的日本高手對正跟著李德潤練習太極拳的朋友不屑地說,太極拳不如合氣道,不值得學習。
結果,李德潤交手只出了一招太極拳“小圈轉頭”就把日本合氣道高手放倒。后來,李德潤班上又多了一名學生,就是這名改練太極拳的合氣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