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林黛玉進賈府》導學案(3)
《林黛玉進賈府》導學案(一)(答案)
一、語言積累
1、正字音
chi wanku guan zhuan chenhan cuan
wo chen meng cunduo wan di
2、辨字形
嫡庶 敕造 金釵 帷幄 貶謫 赦免 樹杈 內幃
3、通詞義
形容:形體容貌。 偏僻:偏激,不端正。 仔細:小心。
風流:風韻神態(tài)。 乖張:偏執(zhí),不馴順。 憊懶:涎皮賴臉。
可憐:可惜。 總角:把頭發(fā)扎成髻。 便宜:方便。
風騷:姿容俏麗。
二、通讀課文,理清思路
1、明確:課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開端,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
第二部分(第2—14段):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介紹賈府的環(huán)境和府中的眾多人物。
第三部分(第15—16段):故事的結尾,為林黛玉安排住處。
2、明確:第2—4段是第一層,寫林黛玉拜見賈母和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5—6段寫林黛玉見王熙鳳,是第二層。
第7—11段寫林黛玉見賈赦、賈政,王夫人介紹賈寶玉是第三層。
第—14段寫林黛玉初次見到賈寶玉,是第四層。
三、環(huán)境描寫:
A、賈府
明確:(一)(1)宏偉的外觀。(課文第一段,可依據寧國府的外觀來推測榮國府的外觀)處于繁華街市、阜盛人煙之中的賈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僅就外觀,就突出地感覺到它“大”:門前蹲著兩個大獅子;門是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著五個大字。五個“大”字不但表現了賈府建筑的宏偉外觀,而且也暗示了賈府顯赫高貴的社會地位。
(2)講究的布局。比如賈母的正房大院,就設置了一個垂花門、兩邊抄手游廊和一個安放著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莊嚴肅穆,又表現出豪門貴族氣派。就賈赦住處,雖不似賈母的正房那樣,卻也有儀門和廂廡游廊。至于“榮禧堂”的五間大正房,被儀門、耳房、穿堂、甬道簇擁著,更是軒昂華麗。
(3)華貴的陳設。就“榮?堂”而言,先以特寫鏡頭詳細介紹了堂屋的匾額,無論是匾的質地花紋,匾上大字的規(guī)格,還是匾上的題字和印璽,都顯示著主人的社會地位之高;室內陳設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綠古銅鼎、待漏隨朝墨龍大畫、楠木交椅等,都說明了主人的富貴豪華。就是耳房內的陳設和器物也頗為華貴:靠背、引枕、條褥,都飾以龍蟒;小幾、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4)賈府庭院的氣勢之宏、布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赫,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
B、人物
(二)除此之外,林黛玉進賈府,她還見到了眾親戚。在賈府中生活的這些人又透漏給林黛玉了怎樣的信息?(學生讀課文,在課本上勾畫并標記。)
明確:(1)非凡的服飾。(第1段、第5段等處)例如王熙鳳的衣飾打扮“彩繡輝煌”,賈寶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婦下人,“包裝”都很“精良”。
(2)驕矜的氣質。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種驕矜之氣。
(3)更重要的,賈府有著一套繁文縟節(jié)。如用飯時,“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十分講位次,丫鬟旁邊執(zhí)著佛塵,李紈、熙鳳二人立于案旁“布讓”,“寂然”吃飯,吃過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儀節(jié),均不得亂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賈府的富貴尊榮,有物質的,也有禮教的。課文不僅寫出了賈府的富貴尊榮,也寫出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
四、明確: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來到賈府,與眾人見面。透過她的眼睛,我們看到,賈府是一個社會地位和氣派非比尋常的豪門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賞識的簪纓世家,禮節(jié)繁復,等級森嚴,仆從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過這些描寫,小說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
《林黛玉進賈府》導學案(二) (答案)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明確:(1)(第3段)迎春三姐妹來時,黛玉“忙起身迎上來見禮”。(第5段)王熙鳳出場時,黛玉“連忙起身接見”“忙陪笑見禮”。均說明黛玉有著良好的教養(yǎng),非常注意禮節(jié)。(2)(第7段)在邢夫人處,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飯,她婉言謝絕了:“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一席話既表明了她對邢夫人的尊敬與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顧全大局的禮節(jié),說明她待人接物是處處留心的。(3)(第9段)老嬤嬤們讓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東邊椅子上坐下了”。(第10段)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邊下首,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而黛玉料定那是賈政之位,絕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子坐了。“王夫人再四邀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見,黛玉連坐到哪里,都非常細心,絕不輕易從事。(4)(第12段)在賈母房中吃飯時,更是如此。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王熙鳳拉黛玉入座時,黛玉十分推讓,直到賈母作了解釋后,她“方才告了座,坐了”。(5)黛玉的留心與在意,還表現在隨時改正一些不適宜的對答上。比如當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照實回答:“只剛念了《四書》。”但當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時,賈母卻說:“讀的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黛玉聽到賈母這樣說,覺得自己剛才失了口,所以當寶玉問她讀什么書時,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6)寶黛相見時,兩人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盡管感覺相同,但兩個人的表現卻大不相同。黛玉一見,便吃了一驚,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但黛玉只是深隱內心,寶玉卻直率地表達出來。黛玉的表現固然固然是女孩子特有的羞澀,但也和這種“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
小結:黛玉這種“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謹慎態(tài)度,是她寄人籬下感情的反映,也是節(jié)選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2、 除了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之外,課文中也有對黛玉外貌、神情和風韻的描寫,我們來感覺一下黛玉的神韻。
明確:(1)眾人眼中的黛玉。眾人見黛玉時對她的年齡、舉止言談、身體面龐和風流態(tài)度的描寫。(2)王熙鳳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3)寶玉眼中的黛玉。寶玉見黛玉時,對黛玉的外貌、神韻的描寫,運用對偶、比喻等手法,以華美對稱的語言,寫出了寶玉眼中所見的黛玉的嬌容。
小結:表現黛玉的共同點——美貌多情、體弱多病、尤其怕“哭”和“淚”,不但照應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為以后的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都t樓夢》中寫林黛玉用的是“煙眉”,清,淡。作者用虛筆寫意展示黛玉的肖像,是為了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塵脫俗的空靈感。那種脈脈含情、裊娜之態(tài),那種欲說還休的柔媚,“嬌羞默默同誰訴”的眉目,那聰明靈慧的談吐,都從這獨具匠心的肖像描寫中顯示出來。黛玉的美不僅在外貌,更在精神氣質——書卷氣、靈秀氣、孤傲氣。她有的是才,她是一位“才女”。顯其神而略其形,正是為免落俗套,使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富有浪漫的魅力。誰說“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呢?在曹氏筆下,林黛玉的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嗎?
二分析王熙鳳和賈寶玉形象
(一)王熙鳳
明確: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為人刁鉆狡黠,明是一團火,暗是一把刀。對上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的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統(tǒng)治者。
節(jié)選部分分五個層次展示王熙鳳的性格特征:(1)寫出場。這是《紅樓夢》中極其精彩的一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然后才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難怪黛玉納罕,覺得其與那些“斂聲屏氣,恭肅嚴整”的人們相比,實在是“放誕無禮”,這正說明王熙鳳在賈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過賈母介紹“她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你只叫他‘風辣子’就是了”,更證明了這一點。“老祖宗”能夠用這樣這樣戲謔的語言與之談笑的人實在不多,除了說明她性格潑辣之外,更說明她是深得賈母寵愛的特殊人物。
(2)描眉目。作者一再著力描寫王熙鳳的眉形目態(tài)。此回借黛玉所見,告訴讀者,王熙鳳有“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不僅寫其形,更寫其神。丹鳳眼、柳葉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卻偏偏把美麗的丹鳳眼配以三角,讓秀氣的柳葉高吊兩梢,這就不盡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絕非溫柔敦厚之形象。含著威不露的“粉面”,未啟先笑的“丹唇”,表現她美麗的外表隱藏著刁鉆和狡黠。
(3)繪服飾。作者不只寫了王熙鳳容貌體態(tài)的細節(jié),還詳細地寫了她的服飾裝束。從頭飾、項飾到裙飾,從上穿、外罩到下著,從衣飾質地、款式到色彩,可謂精雕細琢,不肯放過一個細節(jié),淋漓精致地體現了王熙鳳身為榮府管家奶奶不同凡響的氣度與華貴。身為榮府管家奶奶的王熙鳳,她的裝束自然要與榮府那宏偉的外觀、講究的布局、華貴的陳設相協調。盛裝麗服的王熙鳳撐得不僅僅是她自己的門面,更是榮府的門面。這不但具體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透漏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見黛玉。通過她的言談舉止表現她的情感的變化,反映她的內心世界。先看王熙鳳的出場語言,我們不難看出王熙鳳的尊貴身份和潑辣性格。再聽聽她見林黛玉時說的一連串話。她的第一句話先是贊美林黛玉的相貌(因為黛玉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兒)。贊美的話有許多種表達方式,如“你長得真美”“你標致極了”“你真是天下無雙的美人”??蛇@些話王熙鳳都不用,而是說:“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這樣說,效果好在哪里呢?請看:“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還一直懷疑是不是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以前還從沒有見過。這哪里是一般的贊美,是贊嘆,再確切一點說,是驚嘆,嘆中有驚,而且似乎還是由衷的驚嘆,因為她用了兩個很有分量的詞:“真”、“才”,將這種驚嘆表達得自然、得體,誰也不會覺得空洞肉麻。第二句話是: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讀者聽了這話,可能要納悶:明明是外孫女,為什么說不像?而硬要扯成嫡親的孫女?這樣說不是見外了嗎?可如果我們聯系到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就會發(fā)現她這句話的巧妙之處了。她講話時,周圍人物除了林黛玉,還有和林黛玉同輩的迎春、探春、惜春眾姐妹,還有眾姐妹的母親邢、王二夫人。如果竭力贊美林黛玉,把林黛玉捧上了天,那豈不冷落了賈府眾人?她這樣表達,既高度贊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擺在恰當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揚此失彼??磥硭€是個心理學家,人際關系專家。她深諳如何掌握住人際關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機,她的八面玲瓏,由此可見一斑。第三句話,則轉悲為喜,“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講得好好的,怎么會突然轉悲為喜呢?因為這個“心理學家”知道,姑媽去世不久,賈母痛失愛女,心里必定悲痛萬分。她估計幾句高興的見面話之后,賈母開始悲傷了,自己可不能只顧高興,于是就搶在前頭,轉悲為喜,并且還要配以動作——用帕拭淚,以表心誠??墒牵驗?ldquo;來遲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賈母已經“大哭”“嗚咽”過,此時“方略略止住”。因而賈母聽了此話,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還要她“快再休提前話”。這可要讓這位“心理學家”難堪了??伤⒉换艔?,并沒有露出馬腳,而是“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真是一位天才的表演家!真的忘記了老祖宗了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從。其虛偽和機變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盡致。所以這些都入木三分地描繪了王熙鳳“察言觀色,機變逢迎”的本事,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其得寵的原因。
(5)回王夫人。一筆帶過,進一步說明由于她的察言觀色,機變逢迎,已取得王夫人的歡心,成為賈府中的掌權人。
(二)賈寶玉
賈寶玉是封建貴族的叛逆者。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具有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節(jié)選部分重點有四處描寫:(1)出場前:側面介紹一般人對寶玉的看法(貶斥態(tài)度)和他在賈府中的地位。王夫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黛玉:(聽母親說)“銜玉所生”的表哥,“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這些貶斥足以說明賈寶玉所作所為與封建正統(tǒng)觀念相抵觸,與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會的“叛逆”,但由于他時賈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兒子,自幼“受老太太疼愛”,所以在賈府居于“無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衣飾描寫:寶玉一出場便光彩照人,華貴之氣直逼鳳姐。賈寶玉因其銜玉而誕,受賈母萬般寵愛,其在賈府地位無人可及,一身麗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標志。但他一身華麗的裝束又有別于鳳姐。首先,寶玉著此裝是外出去廟里燒香,且是與其父賈政同去,其衣著打扮必須與賈府的社會地位相稱,必須使其父看著順眼。所以說,如果說鳳姐的盛裝麗服是主動的,是順應其性情的,那么寶玉的衣飾則在光彩照人中以青紫色為主,華麗寶貴中透著高雅之氣。不過,曹雪芹重筆描寫寶玉的衣飾主要是為了突出寶黛初會時,賈寶玉在黛玉眼中的形象,寶玉出場前,他在黛玉的想象中“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但當寶玉一出場,賈寶玉光彩奪目的裝束使黛玉眼前一亮,原來,寶玉竟是如此一個打扮整齊、風流倜儻的年輕公子!與寶玉出場前給人的印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3)肖像描寫:黛玉的觀察。一個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輕公子,非常眼熟,產生親切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句式整齊,音韻和諧。
(4)兩首《西江月》。詞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務”,卻鐘情于女孩子,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行為偏僻”,常常“有天無日”地批駁不合理的現象,諷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嘲笑道學所鼓吹的“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所謂“大丈夫名節(jié)”是“胡鬧”,是“沽名釣譽”,“怕讀”被封建統(tǒng)治者奉為經典的、具有莫大權威的《四書》之類的“文章”,卻對《西廂記》之類理學先生所反對的書視如珍寶,這些都與傳統(tǒng)道德背道而馳??梢?ldquo;頑劣”“乖張”這些叛逆表現是其主要性格特征。詞中塑造的寶玉形象:他“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不是封建時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國于家無望”的逆子貳臣。該詞作用有二:其一,作者假托封建衛(wèi)道士的口吻,對寶玉似嘲實贊,巧妙地歌頌了寶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說為寶玉安排的悲劇結局。其二,作者對寶玉的態(tài)度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文反作,贊頌寶玉。作者贊賞寶玉對封建主義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歌頌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擺脫“世務”“文章”而不可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狂”,是專制壓迫和禁錮的結果,是他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
三、課堂小結
1.圍繞中心事件描寫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圍繞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黛玉的見聞來描寫的。黛玉進賈府按照封建貴族的禮規(guī),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長輩,同輩姊妹也都要見面,作者選擇這個機會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場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人物出場,先后適宜,詳略得當,虛實兼用。對王熙鳳、賈寶玉等主要人物詳寫,對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和賈氏三姐妹則略寫;對賈母、王熙鳳等出場人物是實寫,而對賈赦、賈政等未出場人物則屬于虛寫;對王熙鳳、賈寶玉等是單獨寫,而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體介紹。這樣描寫不但筆法變化多姿,而且在眾多人物中可使描寫重點突出。
3.人物描寫與環(huán)境描寫交叉進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寶黛初會時,兩人便都感到似曾相識,想法相似,但表現卻不一樣。黛玉見寶玉是“一驚”,而寶玉見黛玉是一“笑”,一存于內,一發(fā)于外。這不同的表現源于他們不同的地位所產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聽慣了別人對寶玉的含貶義的評價,可是今日一見并非如此,自然“便大吃一驚”;再說黛玉初到賈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雖然一“驚”,但只是“心下想”,卻不敢輕易說出口來。而寶玉則不同,在賈府中他是嬌縱慣了的,所以直言不諱,即使賈母說他“又是胡說”,他也毫不在乎,仍然說下去。
“雙向交流”寫人法。作者通過黛玉之眼描寫眾人,又通過眾人之眼來刻畫黛玉,給人自然簡潔、渾然天成之感。
看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林黛玉進賈府》導學案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