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1《勸學》期末練習試題
處在高一的你,臨近期末,還不知道怎樣復習語文的嗎?是這樣的話,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做份魯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勸學》期末練習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勸學》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魯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勸學》期末練習試題
選擇題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輿馬(yú)
B.蛟龍(jiāo)跬步(kuǐ)騏驥(jì)爪牙(zhǎo)
C.鏤金(lóu)弩馬(nǔ)生非異(xìng)洞穴(xué)
D.跂而望(qì)鍥而不舍(qì)二螯 (áo)參省乎己(xǐng)
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君子生非異也
選出與“筋骨之強”中的“強”意義相同的一項 ( )
A.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 B.學未有達,強以為知
C.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D.人強馬壯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的詞用法不同于它三項的是:( )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D.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C.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找出與“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微斯人,吾誰與歸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D.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下列句子中加點介詞“于”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偾嗳∮谒{,而青于藍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國也
?、芮劣诮瓰I ⑤頒白不負于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見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輮使之然也(彎曲)其曲中規(guī)(合乎)礪(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聲非加疾(快)勸學(勉勵,鼓勵)
C.絕江河(渡)駑馬十駕(劣馬)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D.金石可鏤(雕刻)圣心備焉(完備)風雨興焉(起)
文言文閱讀
《勸學》是古代作品,為什么至今還有生命力?
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么?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第一段第一句話包含哪兩方面的意思?
寫作特點
(1)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2)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論述什么觀點的?
(3)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4)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5)本文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是大量運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對比。試結合原文簡析其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于腐壞澌盡泯滅而已。而眾人之中,有圣賢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間,而獨異于草木鳥獸眾人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也。其所以為圣賢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見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無所不獲;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見于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見于言可也。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見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語者矣。若顏回者,在陋巷曲肱饑臥而已,其群居則默然終日如愚人。然自當時群弟子皆推尊之,以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歲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況于言乎?
予讀班固《藝文志》,唐《四庫書目》,見其所列,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猶三四十篇;其人不可勝數(shù);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予竊悲其人,文章麗矣,言語工矣,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也。方其用心與力之勞,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而忽焉以死者,雖有遲有速,而卒與三者同歸于泯滅。夫言之不可恃也蓋如此。今之學者,莫不慕古圣賢之不朽,而勤一世以盡心于文字間者,皆可悲也。
東陽徐生①,少從予學為文章,稍稍見稱于人。既去,而與群士試于禮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辭日進,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于其歸,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釋】①東陽徐生:即徐無黨,歐陽修的學生。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以為圣賢者所以:……的原因
B.今之學者學者:讀書人
C.稍稍見稱于人稍稍:稍微
D.如水涌而山出山出:從山間涌出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鳥獸之為物 B.而為死則同
施之于事則又有能有不能也
C.雖死而不朽 D.忽焉以死者
能不朽而存也 三者同歸于泯滅
【小題3】下列各項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用大量篇幅論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并將“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見之于言”放在第三,明顯流露出了重道輕文的思想。
B.本文第三段認為立言“卒與三者同歸于泯滅”,于此可見,文章難工,傳世尤其不易,這是自古以來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無黨,同時以自警。
C.文章通過比較法層層篩選,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則拿“施事”與“見言”比較,再拿“施事”、“見言”與“修身”比較,從而突出修身為首要之道。
D.本文題旨深刻,表達顯露,憤語遍布全篇,憤憤之氣溢于筆端,但是對學生徐無黨卻是愛深言切,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充分體現(xiàn)了歐陽修的宗師風范。
【小題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歸于腐壞澌盡泯滅而已。
譯文:
(2)其群居則默然終日如愚人。
譯文:
(3)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
譯文: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題。
甲文: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①,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牘。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為芷,其漸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動。 端:微言;蠕,微動;意思是說極細微的言行。
?、谇轄〉那莴F。古人相見,常拿小禽獸作為禮物。
【小題1】句中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其漸之滫(漸漸) B.形乎動靜(體現(xiàn))
C.教使之然而(這樣) D.不臨深谷(靠近)
【小題2】乙文畫線句含義正確的一項是: ( )
A.喻人本性無善無惡,惟在教育與學習,論證學習與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惡無常,惟在學習,論證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D.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義,強調學習環(huán)境與內容的重要。
【小題3】給甲文畫線的句子加標點,并將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2) 譯文: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小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題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對……有利
B.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一:專一
【小題2】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無過矣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小題3】下面對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啟發(fā)我們,說理并不排除生動性,方法之一就是運用比喻論證。
B.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不僅指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還包括加強思想品德修養(yǎng)。
C.從所選文段還可以看出,荀子認為,對“學”來講,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同樣需要后天的努力。
D.選文段說理的突出特點是以喻代議,寓議于喻。
【小題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一則寓言,寫出寓意。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都去上“去惡習研修班”。數(shù)年過后,它們都順利畢業(yè),并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恼Z句,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活中,我們需要崇高。有了它,我們就會擺脫平庸和空虛,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會發(fā)現(xiàn)崇高就在你的身邊:它可能是一座山,讓你感受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響樂,讓你領悟激越;_________________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個人,讓你理解偉大和純粹。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針對顯示器、鼠標、鍵盤、主機的話,從積極的角度各寫一句話進行勸說。要求語言得體,有說服力。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電腦滿腹牢騷。首先嘆息的是顯示器:“哎,瞧我多可憐,天天被那個人盯著看。”鼠標一聽不樂意了,說:“看算什么?我還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來挪去呢!”鍵盤接過話茬,委屈地說:“他天天都打我。”這時,機箱開口說話了:“哥幾個都別說了,你們哪有我慘,天天被人按肚臍眼……”
對顯示器:
對鼠標:
對鍵盤:
對主機:
默寫
字音
靛青 ( ) 蓼藍 ( ) 中繩 ( ) 槁暴( ) 參省 ( )
跬步 ( ) 騏驥 ( ) 埃土( ) 螯( )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意思。
(1)學不可以已
(2)木直中繩
(3)雖有槁暴
(4)金就礪則利
(5)而聞者彰
(6)假輿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釋義: 。
通 ,釋義: 。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 ,釋義: 。
(3)君子生非異也 通 ,釋義: 。
古今異義詞辨析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2)聲非加疾也 古義:
今義:
(3)假輿馬者 古義:
今義:
(4)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
今義:
(5)用心一也 古義:
今義:
(6)金就礪則利 古義:
今義:
(7)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
今義:
找出詞類活用的詞并解釋
(1)木直中繩,車輮以為輪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名句名篇默寫
(1)故木受繩則直, ,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終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3)故不積跬步, ;不積小流, 。
(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
一詞多義意義用法辨析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聞 博聞強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舉我言復于我,亦必疑其誑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 以為妙絕
佛印絕類彌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挽弓當挽強
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望 日夜望將軍至
先達德隆望尊
適冬之望日前后
文言句式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7)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無以至千里
翻譯重點句子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內容感知
(1) 思路結構
第一段:文章開頭就提出了中心論點: 。
第二段:論述 。
第三段:論述 ,強調君子之所以能夠超過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質優(yōu)于別人,而是 。
第四段:論述 。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
(2)思想感情
本文圍繞“ ”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從不同方面論
述 ,從而勉勵人們要 ,只有這樣,才能 , , 。
文學常識
(1)荀子,名 ,字 ,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是繼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 ”的認人定勝天的思想。
(2)《荀子》, 思想家荀況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現(xiàn)存 篇。該書由《論語》《孟子》的 ,發(fā)展為 ,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看了高一語文必修1《勸學》期末練習試題的人還看:
2.高中語文閱讀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