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魯肅的生平事跡
魯肅是東漢末年的戰(zhàn)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他仗義疏財,深得鄉(xiāng)人敬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魯肅生平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魯肅人物簡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永康)人。東漢建寧五年(172 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召集鄉(xiāng)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xiāng)人敬慕。當時,舒人周瑜為居巢(今巢湖)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3000 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建安二年(197年),魯肅率領部屬百余人隨周瑜到江南投奔孫權。孫權甚喜,請教天下大計。魯肅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立江東,以觀天下?!苯ò彩?,曹操率20 萬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懼曹軍勢力,是降是和,大家意見紛紛,莫衷一是;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zhàn)。魯肅私下勸孫權說:“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仍可謀得一官半職,你若投降可就沒有安身之地了。”孫權醒悟,決心抗曹。接著魯肅與周瑜又建議孫權聯(lián)合劉備,共抗曹操。結果,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zhàn)后,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后,孫權采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4000 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fā)展到萬余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后,又被授為橫江將軍。
魯肅是繼周瑜之后吳國最重要的名臣名將,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僅46 歲。
魯肅人物生平
1.出身富豪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橫征暴斂,豪族大地主瘋狂兼并土地,農民大量逃亡,成為流民。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中平元年(184年)爆發(fā)了黃巾起義,東漢王朝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東漢王朝在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亂。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xiāng)民擁戴。
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里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系。
當群雄相互爭奪的混戰(zhàn)將要擴展到魯肅家鄉(xiāng)時,為了避害,魯肅舉家遷居東城。當時的東城,為袁術的轄地。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但魯肅發(fā)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與成大事,率百余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后。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魯肅順利到達居巢。
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后,孫策很賞識魯肅。后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
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說:“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于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余,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國志·魯肅傳》)。
魯肅同意了劉子揚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昔馬援答光武云‘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xié)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魯肅傳》)。
2.投奔東吳
魯肅從其言。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干,可為輔佐之臣。并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yè),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孫權對魯肅說:“今漢室傾危,四方云擾,孤承父兄余業(yè),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魯肅答:“昔高帝區(qū)區(qū)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guī)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yè)也?!睂O權又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國志·魯肅傳》)。
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贊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
3.合縱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斬太守黃祖,然后準備奪取荊州。
曹操本無暇南顧,如今見孫權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荊州,養(yǎng)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開始南征,集結大軍于南陽。
同年八月,劉表病死。魯肅向孫權進言:“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三國志·魯肅傳》)。說完,魯肅提出代表孫權去荊州吊喪,了解情況。孫權批準了他的請求。
魯肅剛到夏口,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后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并問劉備準備到哪里去。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lián)合,共拒曹操。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并力抗曹。劉備率部進駐夏口(今湖北漢口),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唯魯肅不發(fā)一言。
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檐之下。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卿欲何言?”魯肅回答說:“魯肅說:“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睂O權聽完,嘆息道:“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三國志·魯肅傳》)。
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zhàn)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終于在赤壁大敗曹兵。
大戰(zhàn)結束,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大張旗鼓地迎接他。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并對他說:“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魯肅趨前幾步,搖頭說:“未也?!北娙寺勚瑹o不愕然。魯肅就座后,才徐徐舉鞭說:“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yè),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三國志·魯肅傳》)。孫權聽后,開懷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赤壁戰(zhàn)后,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呂范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lián)合,共同抗曹。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占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于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于地。
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替自己。信中說:“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愿至尊先慮未然,然后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zhèn)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三國志·魯肅傳》)。孫權采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tǒng)領部隊。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全都轉歸魯肅所有。魯肅開始時駐守江陵,后移兵下駐陸口。威望恩義,大行于眾,部屬增加萬余人,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214年),隨孫權攻破皖城,改任橫江將軍。
在此之前,益州牧劉璋法度綱紀頹敗廢弛,周瑜、甘寧等人曾勸孫權借機攻取蜀地。孫權就此事征詢劉備的意見,劉備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對孫權說:“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愿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fā)歸于山林”(《三國志·魯肅傳》)。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請求。然而,后來劉備卻向西進軍,圖謀吞并劉璋,留關羽鎮(zhèn)守荊州。孫權明白劉備的意圖后,勃然大怒,罵道:“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魯肅傳》)!對劉備深為不滿。
4.單刀赴會
時魯肅與關羽鄰界統(tǒng)兵,疆土犬牙交錯,多次發(fā)生摩擦。魯肅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姿態(tài)安撫雙方。
劉備平定益州,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劉備得知,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zhèn),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后,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么樣呢?”毅然赴會。
會上,魯肅數次指責關羽:“國家區(qū)區(qū)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魯肅話音未落,荊州方面的一將說:“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魯肅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對那人說道:“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三國志·魯肅傳》)!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
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zhàn)。
魯肅的歷史評價
陳壽:①少有壯節(jié),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zhí)K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茍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三國志》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jié)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后,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三國志》
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吳•魯肅》
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圣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饑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三國門•魯肅》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惇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于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于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于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②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讀通鑒論》
看了“魯肅生平事跡 ”的人還看了:
4.管理成功案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