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系統(tǒng)復習重要性
(1)強化記憶。
就是說要把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里,以便隨時“取用”。有些學生總抱怨自己記性太壞,學過的知識到用的時候往往想不起來。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剛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記住33%,經(jīng)過兩天留下的只有28%,六天以后為25%,學習以后,所有的人都會發(fā)生先快后慢的遺忘過程。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遺忘過程就是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消褪了,要想使這些聯(lián)系不消褪,不僅靠對學習材料理解的深刻,而且要通過反復的、有效的刺激(復習和練習)來強化這種神經(jīng)聯(lián)系。實際上記性好的同學,不僅學習時重視理解,而且重視復習,他們是“每天有復習,每周有小結(jié),每章有總結(jié)”,經(jīng)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
(2)融匯貫通,編制知識之網(wǎng)。
有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強有力的知識體系”,這里所說的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是指系統(tǒng)化的知識,而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正是復習的中心任務。一個學生通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jié)的學習,可以基本上完成對各科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但這時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比較孤立、片面,顯得凌亂,通過復習總結(jié),把各部分知識有機地“串”起來,力求融會貫通,透徹理解,直到掌握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完成知識體系化的任務為止。系統(tǒng)化的知識具有少而精的特點,具體說,知識的信息量減少了,重點突出了,認識深刻了,關系清楚了,十分有利于理解和記憶。復習表面看是重復,實際上是知識的深化,其效果與初次學習不大一樣。
(3)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漏洞和欠缺,有的屬于理解問題,有的屬于記憶問題。通過復習,一旦發(fā)現(xiàn),就可及時補上。凡是復習抓得緊的學生,學習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時得到補救。因此,他們的知識就比較完整。知識的完整與否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同學學不好,考不好,其實他們頭腦中也學了很多知識,只是這些知識的整體性差了些,還存在不少錯漏之處罷了。例如一個學生外語考了100分,另一個考了50分,真的前一個學生的外語知識就比后一個學生多一倍?并不是這樣。因為正確解答一個英語題目要準確無誤地用到好幾個知識,其它都會,只有其中一兩處不會,那么這個題目就難得全分。同樣在解數(shù)理化題時也是這樣,一道題有五個彎子,你能過去四個,就差一道彎過不去,這個題目就做不到底,就難得全分。久而久之,不僅學不好知識,還嚴重影響你的智力發(fā)展。有人形象地把整體知識比喻成一張網(wǎng),學習特別好的同學知識整體性好,捉起魚來一條跑不掉,考試經(jīng)常得100分。有的同學知識整體性差,網(wǎng)上大洞小洞很多,魚兒從洞中跑掉了,哪里還能考到什么好分數(shù)。但是只要這些同學抓緊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樹立信心,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通過復習總結(jié),就可以在頭腦中編織起一張完整、系統(tǒng)而牢固的知識之網(wǎng),有了這張網(wǎng),不僅可以熟練掌握以前的知識體系,還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