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時間:
王隆科1由 分享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教育在其前進的步伐中也與時俱進,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產生,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新課改隨之產生,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課改當中。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注重角色轉變,改變在以往的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教師為了能把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出來均作了大量的積極的探索,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也努力研究與探索,以下是本人的幾點膚淺的認識與做法。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意識
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已被大多數教師所認可,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沒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以自己的教學為中心,讓學生圍繞著自己轉,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參與討論或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中,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真正主體。
二、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師生互動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自身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這純粹是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初二政治上冊第三課第二框講到中學生早戀的問題時,在課堂上我采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中學生談戀愛利大還是弊大”。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中學生談戀愛利大于弊,反方則認為中學生談戀愛弊大于利。班里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會到了主人翁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中學生早戀的害處,不要試圖去嘗試。
2.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講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及現狀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引導學生調查并分析本地的森林資源情況。
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森林的作用”“森林保護及招毀之現狀”等,并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研究成果。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通過這種活動教育學生如何去珍惜和保護森林資源,特別是從我們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增強保護資源與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參與各種植樹造林活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三、培養(yǎng)學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只是聽的多說的少,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滿堂灌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沒能充分地得到發(fā)展。
對此,作為教師應該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要教學生這樣,還不如教學生為什么這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松學”、“快樂學”。
1.教會學生如何“看”書?;谡螌W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fā)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有的同學認為,開卷考試不必看書,考試時再帶書進考場“翻”就得了,這是錯誤的想法。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教會學生如何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學生在政治科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追溯問題的根源,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都可以作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會學生如何答題。政治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有選擇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等,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捕捉與利用有效信息,導致影響自己的中考成績。
總之,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是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才能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快樂”。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意識
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已被大多數教師所認可,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沒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以自己的教學為中心,讓學生圍繞著自己轉,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參與討論或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中,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真正主體。
二、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師生互動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自身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這純粹是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初二政治上冊第三課第二框講到中學生早戀的問題時,在課堂上我采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中學生談戀愛利大還是弊大”。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中學生談戀愛利大于弊,反方則認為中學生談戀愛弊大于利。班里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會到了主人翁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中學生早戀的害處,不要試圖去嘗試。
2.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講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及現狀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引導學生調查并分析本地的森林資源情況。
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森林的作用”“森林保護及招毀之現狀”等,并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研究成果。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通過這種活動教育學生如何去珍惜和保護森林資源,特別是從我們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增強保護資源與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參與各種植樹造林活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三、培養(yǎng)學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只是聽的多說的少,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滿堂灌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沒能充分地得到發(fā)展。
對此,作為教師應該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要教學生這樣,還不如教學生為什么這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松學”、“快樂學”。
1.教會學生如何“看”書?;谡螌W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fā)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有的同學認為,開卷考試不必看書,考試時再帶書進考場“翻”就得了,這是錯誤的想法。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教會學生如何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學生在政治科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追溯問題的根源,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都可以作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會學生如何答題。政治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有選擇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等,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捕捉與利用有效信息,導致影響自己的中考成績。
總之,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是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才能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