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口語課中態(tài)勢語的訓練
時間:
高順斌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態(tài)勢語 表情 動作 儀表
論文摘要:教師口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師職業(yè)技能的必修課、在實際教學當中,應把有聲語言與態(tài)勢語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對說話者的身體姿態(tài)、表情、動作以及儀表進行強化訓練。
教師口語是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guī)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目前,在實際的口語教學當中,存在著只重視有聲語言的訓練,而忽略或輕視了對口語交際相關技能—態(tài)勢語、心理素質、思維、語境等無聲語言的訓練的現(xiàn)象,本文就此作些論述。
“態(tài)勢語”,也叫“體態(tài)語”。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除了娓娓動聽的有聲語言之外,同時還通過動作、手勢、表情乃至儀表來表現(xiàn)思想感情,傳播知識信息,這些動作、手勢、表情、儀表便是態(tài)勢語,它是一種無聲語言,其作用有三:首先,它可以補充和強化有聲語言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態(tài)勢語是伴隨著有聲語言而同時自覺或不自覺的出現(xiàn)的具有特定表意性的身體語言。教師在課堂上講課,不只是言語的表達、還伴隨著多種態(tài)勢語:身體時而伸直時而彎屈,手臂時而靜止時而揮動,面容時而微筆時而嚴肅等。它們輔助和強化有聲語言,使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得到進一步加強。正如達爾文所說:‘’面部與身體的富于表達力的動作,極有助于發(fā)揮語言的力量。”其次,可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增強認同感:教師態(tài)勢語的運用,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氣氛;上課時,首先進人學生視野的,是教師的形體,而后才是語言、即使是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學生也總是注視著教師的身體、表情以及動作。如果教師在良好的有聲語言的表達基礎之上,目光如炬、表情豐富、手勢形象,那么,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距離便會縮小,教師講課便能引人人勝。第三,態(tài)勢語的精妙運用,還可增加教師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教師的自我形象的審美價值。態(tài)勢語的運用,絕不是偶然或刁慣性動作的重復,而是針對說話內容,為了準確、精煉、生動地表達思想情感、意圖而帶有“設計”痕跡的身體語言,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態(tài)勢語的幫助,使話語更具說服力,對講課在無形之中便會更有信心。
態(tài)勢語的訓練,大教可分兩步來進行一是在說話過程中以有聲語言為載體,用態(tài)勢語來輔助有聲語言的表達:二是態(tài)勢語的強化訓練,即用無聲的動作、表情來直接代替有聲語言的表達,以增強態(tài)勢語的表現(xiàn)力:對教師來說,這樣的訓練非常必要。訓練時,先總體(如說話人的身體姿態(tài)),后局部(如表情、動作儀表等):實際的做法是:
一、身體。身體是整個態(tài)勢語表現(xiàn)的總體部分,從頭到腳。都要有嚴格的要求。訓練時。要求學生注意做到挺胸抬頭、重心平穩(wěn)、雙腳一前一后略微分開,雙手交叉自然放在身體的前面或自然垂于身體兩側二切忌抱膀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對聽眾有失敬意,后者使聽眾有受訓的感覺。剛開始訓練時,對有聲語言可不作苛求,而對身體的總體形象要嚴格把關。要有意識的糾正習慣性的不良身體動作,使之更趨優(yōu)美、大方、自然,以期更好地配合有聲語言的發(fā)揮。
二、表情。據人體學家統(tǒng)計。在70萬種人體語言中,表情語占35.7%,它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無聲語言:表情語在教學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貫穿于教師講課的始終,是態(tài)勢語訓練的重中之重:表情語可分面部和眼睛兩部分來訓練訓練眼睛表情時,說話者在登臺后,先別急于說話,而是用親切、平和的巨光環(huán)視一下聽眾,然后再開始說話,說話的中間。目光游移不定、或盯著天花板或看著桌面。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地把目光與聽眾的呂光“聯(lián)結”起來,與之交流。以達到吸引聽眾、打動聽眾、說服聽眾的效果。
為了使面部表情更好地表達說話者的內心情感,在訓練中.就要強調面部表情的自然、鮮明自然。即面部表情流露出的內心情感是自然出現(xiàn)的,而不是矯揉造作的;鮮明.即面部表情與內情感應是協(xié)調一致的,所表達的情感應是明朗、準確的.要讓聽眾感覺到,喜就是喜,怒就是怒,一定要克服那種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情。訓練時,說話者可以找?guī)讉€意思完全不同的話題,喜怒哀樂,強化練習,亦可在不說話的情況下.對著鏡子把自己的內,臼晴感用面部表情直接表現(xiàn)出來,直到滿意為止.
三‘動作。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動作包括手勢、行走‘板書等等一系列的動作所構成的姿態(tài)。訓練中,要著重克服那些僵硬、粗糙不能準確表達意圖的動作、如:有些說話者在講到“有兩個優(yōu)點”這句話時,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邊講邊豎著這兩根手指,直至所說內容結束;有些說話者在講臺上快速的來回移動:有些說話者在講到侵華日軍的殘忍時,除嘟嘴幾句生硬的中國話外、還做出揮舞軍刀的姿態(tài)……這些,都是不良的動作習慣。畢竟。教師的課堂動作不同于演員的舞臺表演,前者側重于動作的實用效果,而后者側重于動作的藝術效果。在訓練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門).動作不能過多過繁、不能讓聽眾感到“眼花繚亂”,(2}.隨內容確定的動作要大方、得體.要與所說內容相吻合;(3).講臺上或教室里的走動要慢速、穩(wěn)健。
四、儀表。儀表主要是指著裝和佩戴的飾品:教師雖沒有固定的著裝,但在什么場合穿什么服裝恐怕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往意的。西方的學者總結了一個“TPO’“衣著原則," T" ( time)指時間,就是說著裝要注意時令與時代:’P,. ( place),指場所、職業(yè):"0’" ( object)代表目的、目標,對象。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教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教師的儀表更應是一種含蓄的、內在的美。生活中的著裝與講臺上的著裝應該有所區(qū)別。教師的服飾要做到整潔大方、莊重樸素、協(xié)調和諧、得體人時、切不可花里胡哨。追求過分時髦。
總之。教}I幣口語課的教學應把有聲語言的訓練與“態(tài)勢語”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使“態(tài)勢語”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有聲語言的表達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論文摘要:教師口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師職業(yè)技能的必修課、在實際教學當中,應把有聲語言與態(tài)勢語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對說話者的身體姿態(tài)、表情、動作以及儀表進行強化訓練。
教師口語是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guī)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目前,在實際的口語教學當中,存在著只重視有聲語言的訓練,而忽略或輕視了對口語交際相關技能—態(tài)勢語、心理素質、思維、語境等無聲語言的訓練的現(xiàn)象,本文就此作些論述。
“態(tài)勢語”,也叫“體態(tài)語”。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除了娓娓動聽的有聲語言之外,同時還通過動作、手勢、表情乃至儀表來表現(xiàn)思想感情,傳播知識信息,這些動作、手勢、表情、儀表便是態(tài)勢語,它是一種無聲語言,其作用有三:首先,它可以補充和強化有聲語言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態(tài)勢語是伴隨著有聲語言而同時自覺或不自覺的出現(xiàn)的具有特定表意性的身體語言。教師在課堂上講課,不只是言語的表達、還伴隨著多種態(tài)勢語:身體時而伸直時而彎屈,手臂時而靜止時而揮動,面容時而微筆時而嚴肅等。它們輔助和強化有聲語言,使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得到進一步加強。正如達爾文所說:‘’面部與身體的富于表達力的動作,極有助于發(fā)揮語言的力量。”其次,可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增強認同感:教師態(tài)勢語的運用,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氣氛;上課時,首先進人學生視野的,是教師的形體,而后才是語言、即使是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學生也總是注視著教師的身體、表情以及動作。如果教師在良好的有聲語言的表達基礎之上,目光如炬、表情豐富、手勢形象,那么,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距離便會縮小,教師講課便能引人人勝。第三,態(tài)勢語的精妙運用,還可增加教師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教師的自我形象的審美價值。態(tài)勢語的運用,絕不是偶然或刁慣性動作的重復,而是針對說話內容,為了準確、精煉、生動地表達思想情感、意圖而帶有“設計”痕跡的身體語言,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態(tài)勢語的幫助,使話語更具說服力,對講課在無形之中便會更有信心。
態(tài)勢語的訓練,大教可分兩步來進行一是在說話過程中以有聲語言為載體,用態(tài)勢語來輔助有聲語言的表達:二是態(tài)勢語的強化訓練,即用無聲的動作、表情來直接代替有聲語言的表達,以增強態(tài)勢語的表現(xiàn)力:對教師來說,這樣的訓練非常必要。訓練時,先總體(如說話人的身體姿態(tài)),后局部(如表情、動作儀表等):實際的做法是:
一、身體。身體是整個態(tài)勢語表現(xiàn)的總體部分,從頭到腳。都要有嚴格的要求。訓練時。要求學生注意做到挺胸抬頭、重心平穩(wěn)、雙腳一前一后略微分開,雙手交叉自然放在身體的前面或自然垂于身體兩側二切忌抱膀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對聽眾有失敬意,后者使聽眾有受訓的感覺。剛開始訓練時,對有聲語言可不作苛求,而對身體的總體形象要嚴格把關。要有意識的糾正習慣性的不良身體動作,使之更趨優(yōu)美、大方、自然,以期更好地配合有聲語言的發(fā)揮。
二、表情。據人體學家統(tǒng)計。在70萬種人體語言中,表情語占35.7%,它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無聲語言:表情語在教學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貫穿于教師講課的始終,是態(tài)勢語訓練的重中之重:表情語可分面部和眼睛兩部分來訓練訓練眼睛表情時,說話者在登臺后,先別急于說話,而是用親切、平和的巨光環(huán)視一下聽眾,然后再開始說話,說話的中間。目光游移不定、或盯著天花板或看著桌面。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地把目光與聽眾的呂光“聯(lián)結”起來,與之交流。以達到吸引聽眾、打動聽眾、說服聽眾的效果。
為了使面部表情更好地表達說話者的內心情感,在訓練中.就要強調面部表情的自然、鮮明自然。即面部表情流露出的內心情感是自然出現(xiàn)的,而不是矯揉造作的;鮮明.即面部表情與內情感應是協(xié)調一致的,所表達的情感應是明朗、準確的.要讓聽眾感覺到,喜就是喜,怒就是怒,一定要克服那種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情。訓練時,說話者可以找?guī)讉€意思完全不同的話題,喜怒哀樂,強化練習,亦可在不說話的情況下.對著鏡子把自己的內,臼晴感用面部表情直接表現(xiàn)出來,直到滿意為止.
三‘動作。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動作包括手勢、行走‘板書等等一系列的動作所構成的姿態(tài)。訓練中,要著重克服那些僵硬、粗糙不能準確表達意圖的動作、如:有些說話者在講到“有兩個優(yōu)點”這句話時,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邊講邊豎著這兩根手指,直至所說內容結束;有些說話者在講臺上快速的來回移動:有些說話者在講到侵華日軍的殘忍時,除嘟嘴幾句生硬的中國話外、還做出揮舞軍刀的姿態(tài)……這些,都是不良的動作習慣。畢竟。教師的課堂動作不同于演員的舞臺表演,前者側重于動作的實用效果,而后者側重于動作的藝術效果。在訓練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門).動作不能過多過繁、不能讓聽眾感到“眼花繚亂”,(2}.隨內容確定的動作要大方、得體.要與所說內容相吻合;(3).講臺上或教室里的走動要慢速、穩(wěn)健。
四、儀表。儀表主要是指著裝和佩戴的飾品:教師雖沒有固定的著裝,但在什么場合穿什么服裝恐怕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往意的。西方的學者總結了一個“TPO’“衣著原則," T" ( time)指時間,就是說著裝要注意時令與時代:’P,. ( place),指場所、職業(yè):"0’" ( object)代表目的、目標,對象。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教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教師的儀表更應是一種含蓄的、內在的美。生活中的著裝與講臺上的著裝應該有所區(qū)別。教師的服飾要做到整潔大方、莊重樸素、協(xié)調和諧、得體人時、切不可花里胡哨。追求過分時髦。
總之。教}I幣口語課的教學應把有聲語言的訓練與“態(tài)勢語”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使“態(tài)勢語”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有聲語言的表達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