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生法制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關鍵,是我國進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小學生法制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小學生法制教育論文篇一

  《 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

  摘要: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部分,在倡導民主正義,踐行公民教育的今天,法制教育越來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視。小學生的法制教育發(fā)展至今日,取得了一定進步,但仍然呈現(xiàn)出大而空的狀態(tài),形式化、成人化的特點突出。在教育回歸生活的理念的引領下,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從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內涵、必要性、如何實現(xiàn)等方面論述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關鍵詞: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20

  現(xiàn)今,眾多學校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小學生法制教育,有學校開始編寫教材,有學校聘請專門的法律教師,有學校專設小學生法律課堂,有學校開展了眾多關于法制教育的宣傳。當然,這些措施對于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法制教育依然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俯視著小學生,形式化、成人化的特點突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傊?,這樣的法制教育是沒有真正觸及小學生的靈魂的,沒有喚起他們知法用法的熱情,沒有形成一種法律的信仰。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進行,如果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止于原地,不能順應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潮流,不能深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不能贏得學生內心深處對法律的敬畏,不能將權利與義務的意識萌芽播種于他們的生活之中,那么法制教育終歸只會流于形式,那么我們又如何去幻想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公民社會。從此角度來看,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是至關重要的。

  一、 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內涵

  小學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識,通過進行法制理念的啟蒙教育,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那涉及到小學生相關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得知,主要包括《憲法》、《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此外,《民法》《經濟法》等其他法律中的相關條款也與小學生有關。

  什么是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所謂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是和脫離生活的法制教育相對而言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法制教育回歸現(xiàn)實生活,找回其本來面目,并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本源來考慮法制教育中的所有問題。這一理念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一,法制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內容源于生活。法制教育要圍繞生活而展開,直面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擾。其二,法制教育是為了生活。教育目的是引領生活。生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既具有現(xiàn)實性,又具有超越性的過程。法制教育就是為了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隔離生活,在知識的"真空"中進行。法制教育不僅僅滿足于學生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更旨在引領學生逐漸走向未來的可能生活,它旨在塑造合格的公民。

  二、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本身的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對教育界的影響深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的內涵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可見,教育只有與生活融為一體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質的要求。法制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其生活化亦是教育本質的要求。

  第二,法制教育的目標訴求。法制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法制教育理應為人的生活服務,其根本目標是促使人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在此點上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法制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增強小學生的法律知識,培養(yǎng)他們守法、用法的能力,樹立權利義務意識,學會正確地行使權利,積極地履行義務,更重要的是要為培養(yǎng)學會生活的合格公民做準備??梢姡?quot;生活"與"法制教育"的關聯(lián)何其緊密。

  第三,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要求。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注意力不夠集中,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擾,對生動活潑的事物感興趣,法律知識如果以一種機械的條款呈現(xiàn),這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法律知識中一些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規(guī)定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難,對于這樣有理解難度還有些枯燥的法律知識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顯然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將法制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將法律條條框框的內容與小學生的具體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個體經驗相聯(lián)系,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又進一步促進學生經驗的改造。這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三、怎樣實現(xiàn)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第一,小學生法制教育理念生活化:回歸生活,培養(yǎng)小公民。

  在小學生法制教育理念上,要堅持把法律啟蒙教育和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應樹立教育生活化,實踐公民教育的理念。進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引導小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了解社會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則,從而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權利、義務,從而面對困境學會選擇,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應牢記我們培養(yǎng)的是公民而不是臣民。

  第二,小學生法制教育內容生活化: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小學生的生活中與法律相關的事件比比皆是,與其照本宣科,不如將生活中的違法問題、侵權現(xiàn)象以及發(fā)生在小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作為素材來進行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小學生從違規(guī)到違法到犯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我們在進行法制教育時應與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對日常生活中小學生違反《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進行正面引導、合理教育。許多實施的犯罪行為就是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不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法制教育不僅要重視預防犯罪,更重要的是應當提高對生活中一般違法違規(guī)行為教育的重視程度。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強,所以在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要多聯(lián)系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多關注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對不當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同伴交流,多進行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行為教育,從生活細節(jié)上指導他們,總之,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的基礎之上的,而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正是源于生活點滴,因此,法制教育的內容應源于生活,服務與生活。   第三,小學生法制教育方法生活化:立足生活,走向實踐。

  曾看到一則關于學校生命教育的案例,或許對學校法制教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案例中,一名學生在學校跳樓自殺,此類事件一般是學校的"封殺"事件,然而該學校的校長卻不顧政府、媒體的壓力,毅然帶領全校師生為這名學生舉辦追悼會。大多數(shù)學校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總是對學生高呼珍愛生命,生命何其珍貴,另一邊卻對周遭生命的隕落置之不理,這樣的生命教育的意義在哪里?同樣的,學校在進行法制教育時,大肆宣揚法律知識,號召學生知法守法用法,可是當學校公共生活中學生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學校漠然處之,這樣的法制教育又怎么會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信仰?因此,在學校公共生活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法律知識,還要將保障權利與履行義務落到實處。比如,教育法中明文規(guī)定教師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在學校中出現(xiàn)此類事件,學生能敢于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校能保障學生維權的順利進行,那么,這樣的法制教育才是鮮活的,才是服務于生活的。只有將法制教育置于生活情景之中,利用生活事件進行法制教育,將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真正在實踐中、在學校公共生活中進行法制教育,才能達成法制教育的目標。

  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時候我們面對著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成人法律意識的淡薄,違法現(xiàn)象的泛濫,維權意識的缺失。連成人的法制教育都存在問題,我們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也不能急于一時,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通過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法制教育,在年幼的時候將"法"的意識植于他們心靈之壤,將權利與義務的概念種于他們幼小的生命之中,他們心中不會燃起民主法制的希望之光。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將法律的條款細化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學生面對問題學會選擇,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的合法權益,最終,學會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過振蘭: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載《科研經緯》。.

  [2]李翠君:對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方法與手段的探討,載《學科教學探索》。

  [3]許靈: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載《天中學刊》2005年6月。

  [4]高麗:學校道德生活化研究,載《教學研究》2012年1月。

  [5]蘇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質思考,載《德育探索》2005年6月。

  淺談小學生法制教育論文篇二

  《 小學生法制教育現(xiàn)狀及方法研究 》

  摘 要: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因素,其成敗對整個法治社會的建設影響深遠。然而,我國目前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盡管比起上世紀末有所提高,但總的情況不容樂觀,存在著法制教育不受重視,時效性差等問題。筆者以到成都市某小學做普法活動為背景,簡要說說我國中小學生受法律教育的現(xiàn)狀,并以此提出一些方法,以期對解決中小學生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 法制教育 問題

  一、小學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

  筆者之前同法律專業(yè)的一些在校大學生作為志愿者前往成都市某小學做“法律常識進課堂” 普法活動。整個活動以授課的形式展開,志愿者們分別來到各自分配的班級,講解了若干個案例,基本圍繞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不法分子綁架未成年人并索要錢財?shù)瘸R妴栴}講解。整個一堂課下來,雖然有一部分同學學到了知識,但較多同學只當此類授課講解為娛樂活動,存在問題如下:

  第一:學生對接受法律知識不重視。由于法律知識未列入考試范圍,他們不是像上數(shù)學或者語文課那樣會認真聽講,也不是與老師互動,而是在座位上聊天,隨意走動,課堂紀律差;

  第二:由于缺乏親身經歷,學生對所獲知的法律知識持懷疑態(tài)度。如講到一個17歲少年在網吧沉迷游戲長達6小時不上廁所憋炸膀胱,就有人提到自己有時也連續(xù)幾個小時玩游戲但沒有發(fā)生過這事。

  第三:由于缺乏長期連貫的較為全面的系統(tǒng)學習,學生所學知識很快就會忘記,轉而在實際生活中照樣不遵守法律。這樣一來普法活動就流于形式。

  第四:非專職法律老師對所授知識掌握得不是十分透徹。盡管是法律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或者研究生,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授課培訓,臨時組成的兩名志愿者可能在同一個班級里有不同意見,由此讓學生對法律知識更加模棱兩可。

  除此以外,小學的法制教育還存在其他一些類似不良現(xiàn)象:

  (一):法制教育形式簡單,方法缺乏多樣化。大多局限于學校和課堂之內,如法制宣傳、主題班會、學校講座,真正讓學生接近法律,深刻體會法律的實踐活動很少。

  (二):法制教育缺乏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將法制教育混同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成為單純的道德教育,義務與責任教育,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權利,授課老師往往就是思想品德課老師或者班主任。并且由于中小學老師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法律專業(yè)知識,僅僅通過公招考試知道相關教師法或者少數(shù)法條,甚至年長的老師本身就不懂法,授課內容照本宣科或者囫圇吞棗。

  (三):法制課程簡單、粗糙不系統(tǒng),教材不配套,缺乏層次性、針對性,方法簡單,設計粗糙,課程執(zhí)行心不在焉。大多采用集中授課的方法,不分年級,不論教育對象之間差距多大,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和內容。很多地方只是一學期舉行一次大型法制講座,幾百甚至上千人集中聽課且大多缺乏趣味性、適用性,僅有的幾個案例雖增加了生動性,卻由于內容比較極端失去了針對性,了無意義。[1]

  (四):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法制教育不統(tǒng)一。小學法制教育需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但是在現(xiàn)實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往往表現(xiàn)為教育口徑相互矛盾,教育責任不清,部門之間配合難,共同營造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法制環(huán)境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2]

  “法制教育進校園,年年提,年年做,效果都不盡如人意。”3月13日,成都市42所中小學代表齊聚成都市檢察院,共同就如何提高學校法制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進行了座談。“臺上人講老一套,臺下人玩手機、打瞌睡。”會上,學校代表們紛紛反映以往法制進校園活動形式單一,內容老套,同學們興致不高。[3]

  二、法制教育的方法

  基于以上所提問題,在進行小學生法制教育行為中,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避免法制教育成為無用功。

  (一)完善法律之教育內容,豐富法制教育體系

  對小學生要進行基本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了解“法”的基本含義和作用,重點抓好《憲法》、《 刑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 義務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結合《小學生守則》、《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正確引導小學生行為,讓學生走進校門、走出校園都要意識到生活規(guī)則的存在,意識到法律的存在。

  (二)加強小學法制教育應做到課堂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小學法制教育要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多方引導,不要讓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產生壓力。在學習課本法律知識的同時,法制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采取法制小品、舞臺劇、法律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對各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以及讓學生走出教室,聆聽親歷者的講述,參觀法制宣傳,旁聽法庭審理,了解身邊的法律故事,創(chuàng)新法制教育形式,如觀看央視的 《法律講堂》、《 今日說法》、等普法和警示教育的范例,定期觀看法治電影。同時要拓展法制宣傳渠道,充分利用校園網,校報開辟專欄,通過宣傳欄、黑板報、廣播室等媒體加強法制教育宣傳,使學法、守法深入人心。

  (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如在當?shù)氐姆稍行摹?a href='http://m.athomedrugdetox.com/zixun/wenhua/' target='_blank'>文化宮、圖書館、監(jiān)獄、看守所等機構建立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并主動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警校共建,構建校內外共同關心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四)提高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小學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有必要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質,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五)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

  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在這一工程中,學校教育是軸心,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依托。因此,一方面學校加強與家庭的聯(lián)系,通過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冊、電話、等形式,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隨時反映和了解他們的情況,并有意識地滲透法制教育知識,使家長們意識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配合學校進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社會各界應當共同關注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宣傳資金和環(huán)境上給學校的法制教育以支持和幫助,這是關系到國家未來和前途的問題,也是建立法制社會的必由之路。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在法制教育中應當讓學生們具備自我防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質,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等,讓法律陪伴小學生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 安艷賓.青少年法制教育應是一種規(guī)則教育――厘清中小學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本問題.法治與社會2010(8),235-237

  [2] 潘進軍,韓彥平.強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緩[J].協(xié)商論壇,2010(10)

  [3] 法制教育進校園老師家長都該聽.四川日報,2014.3.14

  [4] 李翠君.對小學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方法及手段的探討.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11)

  淺談小學生法制教育論文篇三

  《 貴州省中小學生法制教育與預防犯罪問題研究 》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貴州省中小學、貴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貴州省羊艾監(jiān)獄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到貴州省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狀況和青少年犯罪狀況,認為家庭、學校、社會和自身的法制教育與青少年犯罪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最后對預防青少年學生犯罪提出了系列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貴州省 中小學生 法制教育 預防犯罪

  基金項目:本成果系貴州省教育廳2012年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2QN038;貴州省2012年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實驗課題,項目編號:2012B246。課題組成員:李運才、文永輝、鄭志龍、張緒清、李艷、孫思芳、馬云峰。

  作者簡介:吳旭夢,貴州師范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未成年人犯罪。

  中圖分類號:G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8-224-05

  青少年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只有贏得青少年,才能贏得未來?!督逃?、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認為,青少年學生是21世紀的建設者,法律素質是青少年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努力把青少年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合格人才。所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預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一、調研概況

  本次調研范圍主要涉及貴州省九個地州市中小學、貴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貴州省羊艾監(jiān)獄,除走訪調研外,課題組委托調研了部分中小學。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集體座談和個別訪談三種方式進行。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5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53份,有效回收率為98.1%。為使調查趨為準確、科學和合理,本次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調查對象涉及貴州省九個地州市的中小學學生,其中男生占52.5%,女生占47.5%,4-6年級占26%,7-9年級占37%,高中占37%;本次青少年犯罪狀況的調查對象涉及貴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貴州省羊艾監(jiān)獄的青少年罪犯共150人,男生占66.7%,女生占33.3%,10-14周歲的占2.2%,14-16周歲的占36%,16-18周歲的占47%,18-25周歲的占14.8%。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調研結果與分析

  1.青少年能在學校接受法制宣傳教育,但參與度不積極

  學校開展了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但與學生喜歡的教育形式表現(xiàn)錯位。調查中,當問及“在學校里你接受過法制教育嗎?”,回答“經常接受過”的占36.2%,33.8%的“偶爾接受過”,“從未接受過”的占了30%,可見,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感受到接受過法制教育,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學生是沒有感受到或者感受的程度不是很強烈。因為,有58.2%的青少年認為“喜歡參加法制教育活動”,有37.3%的認為“無所謂”和4.5%的“不喜歡”。從以上調查中可以推論中小學的法制宣傳教育還沒有讓青少年學生深入人心,所以表現(xiàn)出有41.8%的學生對法制教育活動表現(xiàn)不積極。此外,中小學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以“聽取法制教育講座”(25%)為主,第二位是“上法制教育課”(19.5%),第三位是“參觀法制宣傳圖板展覽”(15.7%),排在后面的是“觀看法制宣傳片”(15%)、“參加法律咨詢”(僅占3.1%)和“參加法律知識競賽”(僅占2.5%),一部分學生是“通過上網了解”(11.6%)和“閱讀法律知識書籍”(7.7%)學習法律知識。但問及“你喜歡什么形式的法制教育”時,占到第一位的是“觀看法制宣傳片”(22.1%),第二位是“上法制教育課”(15.3%),第三位是“聽取法制教育講座”(14.5%),最后依次是“閱讀法律知識”(13.4%)、“參觀法制宣傳圖板展覽”(11.9%)、“通過上網了解”(10.4%)、“參加法律知識競賽”(9.4%)和“參加法律咨詢”(3%)。可見,中小學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手段還是顯得老套和單一,而且與青少年學生喜歡的教育形式有錯位表現(xiàn)。

  2.大部分中小學開設法制教育課程,但課程教育效果明顯不好

  當問及“學校里開設了法制教育課嗎?”時,67.6%的學校開了法制教育課,有32.4%沒有開設該課程;法制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在4-6年級(40.5%)開設,接下來依次是7-9年級(34.1%)、高中(14%)和1-3年級(11.4%);而學校每學期設置法制教育課的節(jié)數(shù)大部分只有1-2節(jié)(59.5%),3-4節(jié)的占26.4%,5-6節(jié)(7.3%)和7節(jié)以上(6.8%)的少之又少;在了解“法制教育課是否有專門教材”時,只有40%的有專門的法制教育課教材,60%的學校沒有;在使用法制教育教材效果調查中,僅有36.8%的學生覺得該教材“好”,有11.8%的認為“不好”和51.4%的認為“不清楚”;在調查“學校是否有專職法制教育課教師”時,只有38.7%的回答“有”,19.3%的回答“沒有”,還有40%的“不知道”;盡管在設有專門的法制教育課老師中,只有28.9%的學生認為授課效果“好”,44.7%的認為“一般”和26.4%的認為“不好”。

  可見,大部分中小學已經開設了法制教育課程,但上課節(jié)數(shù)很少,專職法制教育老師欠缺,法制課程教育效果明顯不好。

  3.只有部分學校設有法制副校長(輔導員),但工作成效不顯著

  調查中,問到“你們學校有沒有法制副校長?”時,只有48.3%的回答“有”,16%的回答“沒有”和35.7%的“不知道”;問到“你們學校有沒有法制輔導員?”時,只有36.4%的回答“有”,12.6%的回答“沒有”和51%的“不知道”;在設有法制副校長(輔導員)中,有21%來自“法院或檢察院”、14%的來自“公安局(派出所)”、13.8%的來自“司法局(所)”,也有15%來自“本校”,卻有36.2%的認為“不知道”;這些法制副校長(輔導員)在學校里開展的工作主要是“矯正學生不良行為”(38.5%),其次是“做法制報告”(27%),隨后是“做好學校周邊環(huán)境治理工作”(13.6%),“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計劃”只占12.1%,“依法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僅占8.8%。綜上,大部分中小學沒有設置法制副校長(輔導員),即使設有法制副校長(輔導員)的學校,其開展的工作不是很多,工作成效不顯著。   (二)青少年犯罪狀況調研結果與分析

  1.青少年罪犯以城市“農二代”為主,無正當職業(yè),學業(yè)相對不高

  在對青少年罪犯的調查中,其戶籍所在地84.7%的來自農村,15.3%的來自城鎮(zhèn),但調查對象中卻有94.6%犯罪時居住在城市,這一群體就是典型的城市“農二代”,本文所稱的“農二代”特指農民工第二代,也被稱為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居住在城市,戶口卻不在城市,沒有務農經歷或務農經歷短,具有年紀輕、未婚率高、受教育程度相對較好、渴望融入城市等特點。在了解青少年罪犯“進入未成年犯管教所或監(jiān)獄之前的職業(yè)身份”時,62.8%的是“無業(yè)”,19.6%的是“學生”,16.2%的是“打工”,1.4%的是“其他”;此外,青少年罪犯在進入管教所或監(jiān)獄前的文化程度以“初中”(66%)為主,其次是小學(25.3%)、高中(6.7%)、文盲(2%)??梢?,青少年罪犯戶籍身份也城市農民第二代子女為主,職業(yè)身份以無業(yè)為主,學業(yè)身份以初中為主。

  2.導致犯罪原因很多,但以“社會環(huán)境、身邊朋友和金錢誘惑的影響”為主

  在調查了解青少年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認為“自己和身邊的朋友一起混壞了”(37.5%),其次是“沒錢花,羨慕有錢人,經受不住金錢和社會的誘惑”(11.6%)、“模仿電視電影,好奇心強,想尋求刺激”(11.6%),第三位的是“不想學習,成績不好,想混社會”(9.9%)。隨后依次是“父母離異,無人看管”(8.2%)(在這些青少年罪犯中,有29.4%的家庭是父母離異家庭)、“心理有障礙”(3%)、“被人逼迫的”(2.1%),16.1%的是“其他原因”。可知,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受到社會環(huán)境、身邊朋友和金錢誘惑的影響導致犯罪。

  3.大部分罪犯是初犯,但也有少部分具有違法和犯罪前科

  在了解青少年罪犯在進入管教所或監(jiān)獄之前是否違法犯罪時,有81%的回答是“沒有受到任何法律處罰”,即系初犯;同時,也有5.2%的“受過刑事處罰”,7.1%的“受過勞動教養(yǎng)”,6.7%的“受過治安拘留”,即有19%的具有違法和犯罪前科。可見,大部分青少年犯罪屬于第一次首犯,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也有部分青少年罪犯是“二進宮”,在犯罪之前已經就有過違法犯罪紀律,屬于法律上的“累犯”。

  4.犯罪類型主要以財產性犯罪為主,犯罪人員構成以團伙犯罪為主

  調查中,問及“因為犯了什么罪進入管教所或監(jiān)獄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搶劫和搶奪(43%)、盜竊(27.7%)、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17%),其他的占12.3%??梢娗皟晌痪地敭a性犯罪,總計達到70.7%,這也與上述犯罪原因調查中的“金錢誘惑,羨慕有錢人”相一致。在了解“犯罪人員組成情況”中,“多人共同作案”的占72.7%,“有組織的團伙犯罪”占8%,“獨自一人”犯罪的僅占19.3%,可見,前兩項均屬團伙犯罪,共計占到80.7%的比例,這和上述犯罪原因調查中的“和朋友一起混社會混壞了”相一致。

  5.大多數(shù)犯罪前法制教育缺失,法律知識匱乏,法制觀念淡薄

  在問到“你上學時,學校開展過法制教育嗎?”時,僅有2%的回答是“經常進行”,有20.3%的回答是“有時進行”,“很少進行”的占到了37.2%,“從來沒有”的甚至占到了40.5%,可想而知,這些青少年罪犯在上學時幾乎沒有接受過嚴格意義上的法制教育,這也和我們第一部分中調查了解到中小學法制教育狀況大體一致。問及“你認為你犯罪前的法律知識掌握情況”時,只有7.4%的認為“不錯、還好”,27.7%的認為“有一點”,64.9%的認為“幾乎沒有”??梢?,法律知識欠缺、法制觀念淡薄是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深層次原因。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犯罪原因分析

  (一)家庭法制教育缺失——青少年犯罪的內在原因

  首先,父母無法履行家庭教育義務。有的家庭經濟困難,子女較多,為生計父母無暇顧及子女教育;有的家庭父母離異、殘缺不全,無法進行家庭教育。在這種家庭中,許多未成年人逃學、厭學、輟學,最后導致不能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流浪街頭,逐漸形成冷酷無情、玩世不恭的性格,這種性格容易成為犯罪的心理基礎。調查問卷顯示,未成年犯中,獨生子女僅占15%,平均兄弟姐妹達2.5人;家庭貧困和非常貧困的占47%,家庭富裕的僅占4%,并且絕大部分青少年認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在家作為“留守兒童”無人看管和教育,以至于父母忙于生計不顧子女成長和自身文化水平低是導致自己走上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家庭關系不良。美國學者墨森指出:“在以相互仇視、冷漠或不關心、缺乏內聚力為特征的未破裂家庭中,少年違法的可能性,比具有內聚力、互相鐘愛、互相支持的已破裂的家庭還要高。”生活在家庭關系不良環(huán)境中的孩子,由于無法享受家庭溫暖,有時還要遭受來自社會的歧視,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創(chuàng)傷,以致行為異常、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最后,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啟蒙教育的基石,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未成年人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如果父母選擇了錯誤的方法來教育未成年人,非但不能達到教育目的,反而還可能導致犯罪。有的父母不但沒有以正確、合理和恰當?shù)姆绞浇逃优?,反而在自身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中讓其子女一同參與,這樣的教育結果可想而知。調查問卷顯示,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教育科學合理的僅占25%,75%認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理。

  (二)學校法制教育輕視——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第一,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實質,本末倒置的搞運動式教學,缺乏持續(xù)性。教育是一種持續(xù)性的工作,中小學生法制教育也不例外。但在有的學校,法制教育卻變成了被動的運動式教學。這種現(xiàn)象在農村中小學尤為普遍。學校平時只顧抓教學質量,根本不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甚至不把法制教育列入學校工作的計劃中。只有當上級單位通知或要檢查的時候,才臨時突擊,做做表面工作,出一兩期黑板報或者開一兩班會,以應付檢查。就算是開設法制課的學校,中考、高考的升學壓力決定了法制教育只能處于副科選修課的從屬地位,教學任務一忙,就得給“正課”讓路,被取而代之。這種零零碎碎式的法制教育方式,自然不能使在校中小學生得到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法律素質。中小學法制教育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xù)性的過程,有計劃、針對性、持續(xù)地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才能使中小學生從小就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及社會責任感,對其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只重學校,不注重家庭、社會的綜合預防。在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當然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但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家庭是每個學生法制教育的起步點,社會教育是學校法制教育的繼續(xù)和深化。一個走向社會的青年,所受到的法制教育應當是整齊劃一的。目前,在中小學法制教育中,有的學校存在只重一邊的現(xiàn)象,只求學生在學校范圍內不出事,不注重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這樣不利于對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綜合預防。

  第三,法制教育只針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注重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大部分教師眼中,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是遵紀守法的,不需要進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對象只是那些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這種片面的認識也嚴重影響到中小學法制教育的效果。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固然需要進行法制教育,但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法制教育也不能忽視。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大都是通過教育進行傳達的,學生學習成績好,正是學校教育加上學生努力學習的結果。但學習成績好,并不能說明其法律知識也充足,法律素養(yǎng)高。有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了中考、高考的需要,視法制課為其學習“主科”的障礙,上法制課也埋頭做語、數(shù)、英習題,法律知識可能反而相對匱乏。而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將來步人社會后,進入管理層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他們從小沒有樹立法治觀念,很難想象在具體工作中,他們能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第四,只重教育學生,不重視提高教師的法制素養(yǎng)。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得有一桶水。”做好教師群體法律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法制素養(yǎng),就成為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前提。近年來,出現(xiàn)過多起教師違法犯罪案件。最為典型的是有“威寧縣教師強迫女學生賣淫案”、“錦屏縣小學教師強奸案”、“遵義縣小學教師強奸案”、“黃平縣中學教師強奸案”等。教師中違法犯罪現(xiàn)象往往給學生造成很壞的影響,給教育事業(yè)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由此可見,提高教師的法制素養(yǎng)的重要性。教師更應當遵紀守法,增強自己的法制觀,做好學生的楷模。

  (三)社會法制教育淡弱——青少年犯罪的外在原因

  不良文化和不良精神產品的侵蝕。目前,我國的文化市場由于管理不到位,導致不良文化泛濫。中小學生可以輕易地從學校附近的書攤、報亭等處借閱或購買到黃色書刊;網絡上暴力、色情網頁、網絡游戲更是隨處可見。美國學者班杜拉指出:“電影、電視常常生動地描繪暴力的畫面,并且劇中的暴力說成一種可以接受的行為,甚至反映了一種英雄氣概,那些嫻熟于暴力的英雄從未因此而受到法律或社會的制裁。由此,人們將自覺不自覺的接受暴力的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并用于處理日常事物或人際關系”。未成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階段,其主要的行為方式就是模仿,媒體、網絡上大量的暴力渲染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久而久之,未成年人就成了不良文化的犧牲品。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一是文化市場環(huán)境不良。未成年人經常進出一些諸如網吧、歌廳等不應對其開放的場所,一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會荒廢學業(yè),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問卷調查顯示,150名在押未成年人,101人經常出人網吧、游戲廳、營業(yè)性歌舞廳、酒吧等,占總人數(shù)的67%。二是公共體育設施、科技文化宮、青少年宮等發(fā)展落后,未成年人無法開展有益的活動。筆者對貴陽市的體育設施和青少年文化宮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設施不是承包就是收費,或者被其他經營占用。貴陽青少年宮畫展、航天展科普知識講座等公益性活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舞蹈班、吉他班等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三是不良人際交往。未成年人的交往活動對其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善為鄰則己善、與惡為友則己惡。未成年人群體內的不良交往,不僅使錯誤的社會意識、不良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等得到強化,而且還可能形成地域性的不良群體或犯罪團伙。

  (四)自身法制觀念淡薄——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生理與心理之間的矛盾。處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其生理發(fā)育相對超前與心理發(fā)展相對滯后的特征,使未成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矛盾,如精力旺盛與調節(jié)能力低的矛盾、好奇心強與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強烈的情緒沖動和理智控制力較弱的矛盾、性機能發(fā)育成熟與道德觀念缺乏的矛盾、自我意識評價與客觀現(xiàn)實的矛盾。最為典型的是2010年10月貴州省貴定縣洛北河中學生強奸案,14歲女學生被多名男學生當眾強奸,同學圍觀并助威加油,可想而知這些中學生的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當欠缺。如果這些矛盾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就可能成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動因。

  自控能力弱與社會誘惑強的矛盾。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認識不清,容易導致不能明辨是非地加以模仿,看問題主觀片面、缺乏理性思考,易于沖動,自控能力不強,特別是遇到引誘、刺激時,導致自覺不自覺犯罪。一些進城讀書的農村孩子,在與城市同學家庭之間貧富差距的對比下,容易產生攀比、自卑、仇富、報復等錯誤心理。在觸犯刑法的未成年人中,多數(shù)由于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是非不分、善惡不辨。部分未成年人的觀念是有錢就花,沒錢就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學校、家庭、社會缺乏有效的引導,使他們形成了扭曲的世界觀、人生觀。

  四、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犯罪的建議

  (一)家庭層面——父母履行教育義務,言傳身教,法制教育從娃娃抓起,把好社會入口第一關

  建立學生家長責任制。政府各有關部門應聯(lián)合建立家長學校,尤其對一些問題學生要建立家長責任制,責令家長定期跟學校聯(lián)系溝通,舉辦家長培訓班、育人知識講座、開展教育經驗交流等,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未成年人行為、思想發(fā)生偏差時及時正確引導與糾正,使家庭成為阻止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也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父母盡到管教孩子義務。在孩子15周歲以前,也就是孩子就讀高中之前,因為這個階段的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都未完全發(fā)育,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容易違法犯罪,所以這一階段父母最好不要外出務工,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以至于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和不能嚴格約束自己,這個時期父母應該對其孩子盡到撫養(yǎng)、教育和管教的義務,不能生而不育,養(yǎng)而不教,古人曰:養(yǎng)子不教父之過,如果生育了孩子不盡教育義務父母都有過錯。   父母要注重情感關愛教育。父母不能總是以高姿態(tài)、嚴態(tài)度、兇面相對孩子教育,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在調查訪問中,很多未成年犯罪人都對父母的管教有強烈的叛逆態(tài)度,唯一作出的選擇就是逃避——離家出走,隨后身上沒錢沒飯吃就會偷盜或搶劫,這是導致部分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又一重大原因。父母應該和孩子交朋友,站在相互平等和尊重對方的姿態(tài)上,以心交心、以情感情、以禮待禮,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這樣孩子才會給父母說心里話和真心話,做到真正的有效溝通,以致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以“對癥下藥”。

  (二)學校層面——改善教學方法,重視師資培養(yǎng),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讓學生寓教于樂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教育。小學法制教育結合思想品德課、班會課,對法律知識的課文,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啟蒙教育,向學生普及有關法律的基本常識,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護意識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品德。初中法制教育,結合思想政治課中有關法律知識,著重對學生進行有關《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教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如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方面的教育,以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守法用法意識。同時,學校應定期組織法制課教師的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水平,還通過組織集體備課活動、公開課、教學觀摩等,以提高思品課、政治課教師的授課水平,提高法制教育內容的教學質量,如在初一、二、三年級法律課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上好《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等示范課。

  精心設計并依托學生喜愛、樂于參與的豐富載體,組織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法制教育活動。比如,在小學高年級、中學生及教師中開展《法官媽媽——任長霞》觀后感征文和演講比賽,編法制小報比賽,辦好法制宣傳園地,少年模擬法庭,建立少年軍校、小小交警隊等多種形式,讓廣大中小學生參與法制教育實踐,培養(yǎng)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知識水平。

  不斷改進法制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必須做到法制教育與學校管理相結合;法制課堂教育與法制活動課程相結合;法制教育與開展社會實踐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幫教轉化后進學生相結合。組織開展了爭當文明學生,爭創(chuàng)文明班級的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學當小交警,師生上街義務宣傳義務教育法,宣傳禁毒販毒、遠離毒品等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應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等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與課堂教育緊密呼應,在校園里形成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

  加強法制教育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施教群體的法律素養(yǎng)。要吸收一批受過法律專業(yè)培訓的師資力量進入中小學,提高法制課的教學水平。在法制教育中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如法律辯論、“樹師表形象、展師德風采”主題教育活動,建設一支學法、用法,并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動的教師隊伍。此外,可以聘請司法局、法院、公安等單位的同志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定期給教師和學生作法制講座,但必須形成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并切實落實工作計劃和要求,使法制副校長工作取得實效。

  (三)社會層面——加快立法,凈化環(huán)境,加大投入,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要重視和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的制度建設。全省縣以上城鎮(zhèn)要在堅持和完善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警校共建制,即縣以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政法部門要簽訂警校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的協(xié)議。協(xié)議要明確政法部門和教育部門雙方在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中的責任和義務。政法部門要圍繞“三反”(反滋擾、反勒索、反兩搶)、“三防”(防黃賭毒滲透、防盜竊、防治安火災事故)、“三凈化”(凈化校園治安環(huán)境、凈化校園周邊治安和文化環(huán)境、凈化學生心靈)的內容,開展共建活動,特別是公安部門要充分發(fā)揮保一方平安的職能作用。教育行政部門要圍繞開展“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科普教育)、建立“三制度”(警校聯(lián)系制度、社區(qū)參與制度、指導檢查制度)、開展“三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家長學校、創(chuàng)建綠色學校、創(chuàng)建文明學校)的內容,開展共建活動。

  凈化社會環(huán)境,拓展育人空間。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加大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的宣傳,加大對網吧、電子游戲廳、錄像廳、歌舞廳、酒吧等違法經營的執(zhí)法力度;尤其應堅決銷毀淫穢、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取締在學校周圍開辦的經營性網吧、電子游戲廳;對利用“黃、賭、毒”坑害、教唆、引誘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法分子,對傳播精神污染、有損學生身心健康的不法商販,更應堅決予以制裁。文化、新聞出版、工商、公安和城管等部門要積極行動,密切配合,主動凈化學校周邊環(huán)境,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

  (四)自身層面——加強學習,矯正心理,自我約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觀

  加強法制教育,積極學習法律知識。作為青少年本身,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是提升自我知識能力和預防違法犯罪的內在原因,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決定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所以,青少年是否加強自身法律的修養(yǎng)是決定自己是否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青少年應該通過學校、圖書館、電視、網絡、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學習法律知識,小學生重點要知曉關于環(huán)境保護、交通安全、教育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初高中生應該逐步了解民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的基礎知識,首先讓自己知法懂法,其后方能守法。

  矯正心理,加強與父母、老師和朋友的溝通交流。健康的心理是人格健全的主要表現(xiàn),人格健全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中之重。青少年學生應該加強與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溝通聯(lián)系,一旦心理發(fā)生不愉快之事時,要善于向家人朋友傾訴,解開心中之結,不能一直埋藏在心里,更不能因為一些家庭或情感原因使自己想不開、尋短見,要做到廣交朋友,善于溝通,快樂學習,開心生活。

  加強自控能力,拒絕不良誘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青少年要嚴格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知曉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如果做了會有哪些不良后果等,尤其是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要敢于對金錢、色情和毒品等不良誘惑說“不”,要修養(yǎng)高尚的品性和樹立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教育觀。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xiàn)國家強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希望。青少年的自身素質和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工程,是涉及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意義十分重大。

  參考文獻:

  [1]張義烈.和諧社會視域下的“農二代”市民化研究.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

  [2][美]墨森等,繆小春等譯.兒童發(fā)展和個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戴建庭.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犯罪問題.2002(1).

  [4]馬志忠.青少年法制教育思路探討.淄博師專學報.1998(1).

  [5]陳越駿.走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誤區(qū).法洽廣場.2001(4).

  [6]李文君.做好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幾點看法.貴州教育.2010(18).

  [7]姚忠、曹繁有.切實轉變觀念,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2).

有關淺談小學生法制教育論文推薦:

1.法制教育的小論文

2.法制教育小論文

3.關于法制教育的畢業(yè)論文

4.淺談法律教育論文

5.淺談小學教育德育論文

6.關于中學生法制教育論文

159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