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公司司法解散訴訟程序制度的構建(2)
時間:
計紅1由 分享
公司司法解散訴訟的調解
訴訟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通過平等協商,自愿達成協議,合意解決民事爭議的一種訴訟活動和結案方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5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解散公司訴訟案件,調解是必經程序。非經調解法院不得作出實體判決。我國立法上設置調解必經程序,源于公司司法解散訴訟的特殊性。出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交易安全以及股東請求解散公司訴訟特殊性的考慮,應采取“調解優(yōu)先、調解為主”的方式,將調解確定為審理的必經程序。主要理由為:第一,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調解本身的成本小于司法解散公司的成本。從社會的整體利益考慮,增加調解程序是利大于弊的。第二,司法解散公司是對公司處以極刑,它沒有可恢復性,法院的調解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司法解散適用的可能性。第三,法院的調解與一般的調解不同,它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不公平行為的發(fā)生(杜永波,2008)。立法上規(guī)定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主要是為那些處于僵局中的公司股東提供一種退出途徑,救濟受到壓制的小股東。如果在訴訟過程中經過法院的調解,股東之間或者股東與公司之間達成和解,結束股東之間對立的狀態(tài),消除了僵局,或者就股東退出公司達成了協議,就沒有必要以解散公司的方式救濟當事人了。另外,解散公司會給公司帶來毀滅性的永久破壞,不僅股東投資公司賺錢的目的落空,而且公司職工勢必面臨失業(yè)、國家稅收將減少,公司債權人的債權實現也增加了風險,因此,公司解散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調解可以減少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對抗,當事人可能基于道德、情感、共同關系的維護等因素做出讓步,從而達成協議。調解成功則可以避免司法解散給公司帶來結束生命的結果。
在公司解散訴訟的審理過程中,法院應當盡可能地進行調解,促使糾紛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或對公司進行必要的調整以化解僵局,一般來說,常用的調解方法有:達成股權轉讓協議。部分爭議股東可以將自己的股份轉讓,向公司或者其他股東出售股權,在不影響公司人格繼續(xù)存續(xù)的前提下實現退出公司的目的;達成減資協議。如果股東之間無法實現股權轉讓,可以通過調解使公司股東形成減資決議,在履行債權人保護手續(xù)的前提下,部分股東抽回出資,實現有效退出;形成有效解決僵局的公司決議。通過法院調解,可以使股東之間相互讓步,召開股東會作出修改章程、改變公司經營方案等結束公司僵局的決議,消除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原因。
公司司法解散訴訟的再審
解散公司的判決生效后,當事人或有關權力主體能否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解散公司判決申請、決定再審?對此我國《公司法》和《民事訴訟法》都沒有明確作出規(guī)定。但公司司法解散之訴屬于形成之訴。公司司法解散訴訟是對公司組織是否繼續(xù)存在提起的訴訟程序,一旦判決公司解散,不僅約束了公司本身,對公司債權人、股東、員工、社會利益等諸多利害關系人都影響甚大,具有絕對的效力,一旦被判決人格終止,就不能允許其在若干時間后“死而復生”。 正如對于離婚案件中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不允許申請再審,是為了防止婚姻關系長期不確定影響家庭和社會的穩(wěn)定一樣,解散公司的判決,如果允許再審,也會使公司人格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公司如果被判決司法解散,則判決生效后不得進入再審程序。
參考文獻:
1.趙旭東.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濟[N].人民法院報,2002-2-8
2.周友蘇.公司法學理與判例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
3.趙同娜.我國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現狀及若干實務問題探討[J].商業(yè)時代,2010(13)
4.杜永波.公司僵局與司法解散訴訟[J].大理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