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的“拳”與“理”
和式太極拳強調理法自然,行動走架又稱“耍拳”,勢勢處處以后天引先天,順乎自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和式太極的“拳”與“理”。
和式太極的“拳”與“理”1、
和式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人和兆元師從陳清平,他在繼承趙堡架的基礎上,以《易經》之理為基礎,對拳架進行了改革,刪其繁瑣,增其不足,創(chuàng)編了一套體用一致、技理相舍的和式太極拳。這一拳架不僅在技術風格上獨樹一幟,還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對太極拳理論體系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和兆元所創(chuàng)的太極拳被稱為“帶理架”,是因為拳架以《周易》乏理為指導,像其形,取其意,用其理?!兑?middot;系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氏家傳的《太極拳體用總歌》曰:“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坎離,領落錯震巽,迎抵推艮兌。”和式太極拳運動時以走圓為基礎,以身體相應部位的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落、迎抵等有陰陽關系動作的不同組合,形成太極拳一動無不動,周身協(xié)調,連貫圓轉的運動特色。以陰陽變化時產生的分、合勁力,形成太極拳千變萬化的技擊方法。一勢之中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俱可呈現(xiàn)。和式太極拳的傳授有“裝東西”一說,拳架不裝東西為空架,裝得早適得其反,裝得晚苦練無益。要求在不同的技術層面上掌握不同層次的理論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特點,即所謂“一層功夫一層理,一層功夫一層技。”
和式太極拳強調理法自然,行動走架又稱“耍拳”,勢勢處處以后天引先天,順乎自然。在《漢語大字典》中“耍”字有玩耍、消閑取樂、舞弄,使用武器、器物等注釋;《新華字典》將“耍”字解釋為游戲、玩弄、戲弄。由此可見,“耍”字泛指人們的精神和身體在自然愉悅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輕松之態(tài)。和慶喜在整理和兆元所傳的《耍拳論》中寫道:“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是吾和氏太極拳獨特之處”。所謂“耍拳”是指在行功走架過程中,要求自然、松柔、輕靈,如兒童玩耍一般自如,不必用意使氣,更不能顯示發(fā)勁。通過輕松自然的耍拳達到身體輕靈回活,無處受力;變化迅速,引勁落空;沾連粘隨,急應緩隨;勁力蓄備,把握先機的目的。“耍拳”的準則有三:以柔中求剛為目的,以輕靈自然為原則,以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和式太極拳以一個“耍”字來概括知提煉拳理,極為生動和精辟,這也使得“耍拳”理論成為和式太極拳獨樹一幟,區(qū)別于其它傳統(tǒng)太極拳流派的又一突出特色。
和式太極的“拳”與“理”2、
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分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這是從太極拳技術的角度來論述十三勢。而和式太極拳的十三勢是指一圓、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落、迎抵。此十三勢是以《周易》之理來闡釋拳架,既體現(xiàn)了和式太極拳技理相合的特點,又發(fā)展了對十三勢的認識。
在和式太極拳傳拳語中,有“要啥給啥”“不貪不欠”等一些與經典太極拳論中“舍己從人”“無過不及”等丈詞相通的用語;這些內容或許是經典太極拳論的素材.或者是對經典太極拳論的通俗解釋。但也有“差米填豆”、“彼無力,我亦有力”,這類與“隨曲就伸”、“彼無力,我亦無力”等經典太極拳論相悖的方面;這是對太極拳技法的不同理解,還是對經典太極拳論發(fā)展,都值得深入探討。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的典范.它乏所以能長盛不衰,是因為具有完善的理論體系??v觀太極拳史可發(fā)現(xiàn),太極拳理論體系的形成并非一人一時之功,而是諸多太極拳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具有鮮明理論特色的和式太極拳將隨著學界對太極拳研究的深入而將做出更多和更大的理論貢獻。
和式太極的“拳”與“理”
上一篇:和式太極刀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