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收集資料是一個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獨立、主動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的過程,是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一、定好角度,有針對性
很多學生在查找資料時,都是寬泛地不著邊際地查找,找到的資料中,有些根本沒什么學習價值。例如好多學生在網上查找時,只在“百度”、“谷歌”等搜索網站上打入幾個關鍵詞,這些網站上便會跳出一長串與此相關聯(lián)的資料。但到底選用那幾條信息呢?學生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仔細閱讀與甄別,于是就隨便打印幾條來交差。
因此,教師在布置類似的作業(yè)時,首先就要思考:這堂課除了讓學生學習課本內的知識以外,還應讓學生了解哪些相關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哪些途徑去查找?確定了方向和目標,再對學生的綜合性學習進行指導。
首先得讓學生明白,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資料?所查找的資料是干什么用的?可以從哪些地方查找?其次,給學生分好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好查找任務。這樣,學生在查找的時候,目標比較明確,找的時候也會比較有重點,不至于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例如,《長城》一課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雄偉壯觀的景象和建筑結構,以及古代勞動人民建造長城的艱辛。但是,單憑這一些,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們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學本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有目標、有條理地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
如:A組搜集長城的有關圖片(包括在月球上拍攝的長城照片),并附上文字說明;B組搜集長城在古代戰(zhàn)爭中的作用,了解長城結構布局的用處;C組搜集有關長城的故事和傳說。
如《孟姜女哭長城》等;D組搜集古今中外人們對長城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樣,在交流的時候,就可以把資料整理成幾個板塊來匯報,既使學生學得更系統(tǒng),又讓學生聽得明白。
二、精挑細選,滿足需要
為了加大課堂的信息含量,老師們往往希望學生能搜集很多的資料,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庫。但是,學生搜集來的信息資料通常是原始的、零散的、無序的,課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匯報,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
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實用價值的資料為課堂教學服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老師應教會學生精挑細選,選擇有用的材料為自己服務。那什么才是有用的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學生搜集的資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在資料當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小故事也可以。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可以使學習變得更有效。
三、信息處理,化繁為簡
許多專業(yè)書刊、雜志和網站,為讀者呈獻的資料都是很專業(yè)化、術語化的,有些甚至顯得臃腫拖沓。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未加處理,不要說聽的人聽不懂,就是讀起來也一定是支離破碎,收效甚微。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網絡的普及,需要公民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可試著讓學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資料做一下精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又便于在交流時使其他同學聽得入耳,收到實效。
四、妥善處理,有始有終
當然,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畢竟有限,學生們所搜集的資料不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全部展示出來。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學生們既學不到更多課外的知識,也使許多學生花的時間和精力白白地浪費了,更嚴重的有可能還會打擊學生課外搜集資料的積極性,學習興趣因此會一落千丈。
所以,教師可以將這些未來得及展示的資料充分加以利用,通過其他的一些途徑進行展示。例如教師可利用綜合性學習課、信息技術課等相關課程,為學生們提供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讓學生通過人機互動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通過生生互動在集思廣益中提高,通過師生互動在角色平等中共進,通過多方互動在多方協(xié)助中成長。
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搜集資料的內容出一期主題墻報,或者分小組合作編寫手抄報,或舉行專題交流會等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勞動成果,又把課外知識的學習落到了實處。由此營造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臺,使其掌握探究的方法,以保證探究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2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一、收集資料的依據(jù)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收集資料可以讓學生通過查找、篩選、討論相結合的多樣化刺激,從視、聽等不同分析器傳入的信息首先到達不同的投射區(qū),輪換的興奮和抑制易產生敏感化(敏感化是習慣化的對立面),這就是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感到時間過得快的原因;從心理學角度看,
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很強,鼓勵學生走入社會中去查找、收集資料,滿足了學生了解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課上展示資料又使學生的好勝心得以滿足;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現(xiàn)行的班級授課制的弱點在于,重集體不照顧個別。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不管智力高低,學習基礎好差,都統(tǒng)一講,都統(tǒng)一練,這種“齊步走”的教學,勢必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收集資料這一環(huán)節(jié)恰好給了學生自由學習的場所和時間,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權利。他們在收集和運用資料時能深入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創(chuàng)造。
二、收集資料的意義
新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币虼?,語文課堂應向自然、生活拓展,而收集資料正是這一過程的體現(xiàn),是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
1. 收集資料可以活化語文知識。
學生收集資料的范圍很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古到今,從動植物到自然風情,這些資料大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添加了“調味品”,使之更有韻味。
如在學習《蝙蝠和雷達》一文時,引導學生收集《從活雷達說起》這類科普書籍,從中了解到了仿生學,懂得人類許多發(fā)明源于動植物身上,再學習《鯨》,《蟋蟀的住宅》等科普類說明文時,他們就會自發(fā)的去找有關資料,進一步理解文章,引發(fā)了對科學的興趣,主動地去做實驗,搞發(fā)明,使語文知識靈活化。
2.收集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時代脈搏。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應與時代緊密相聯(lián)。所以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勢在必行,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課,講的是電腦網絡知識,如果我們還是抱著書本“紙上談兵”,恐怕是所得甚微。
換言之,如果我們和學生一塊上網,在網上發(fā)布信息、傳遞電子郵件、交友娛樂、消費購物,讓他們親自感受網絡的魅力,真正懂得網絡是名副其實的“信息高速公路”,從而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3.收集資料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tǒng)一
收集資料時,學生勢必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勢必要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調查、訪問時,必然要用語言文字同人交流,鍛煉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正是語文交際工具的具體體現(xiàn),在與人打交道乘車、識圖、問路的同時,他們不僅會把書本上學到知識應用于實際,還會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會從自然現(xiàn)象中透視人,關注社會這個群體,體驗個人生命的歷程。使語文——這一人類文化的載體的工具性、人文性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
4.收集資料有利于語文課目標的真正實現(xiàn)。
語文課定位的思想目標很明確,通過收集資料會使學生的思想進一步升華。在學習《落花生》《給顏黎民的信》一類內含做人哲理的文章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收集有關作者的生平及處世哲學,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引發(fā)學生共鳴;在學習《飛奪瀘定橋》《豐碑》一類革命傳統(tǒng)教育篇目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收集長征中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綜合在一起共敘愛國情。
另外,收集資料更有助于聽說讀寫四大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學生在收集過程中學會了傾聽、講述、記筆錄,同時也大大豐富了寫作素材,理解表達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得以提高,觀察、思維、想象以及創(chuàng)造力也隨之得以加強,有力的促進了語文課目標的實現(xiàn)。
三、收集資料的途徑
有人認為,收集資料固然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收集資料呢?其實收集資料并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教育學生做一個有心人。途徑如下:
1、先要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針對課本提出疑問時,當他迫不及待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時,我們不要急于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或是詢問其他人找到答案,然后讓他們把自己找到的答案講給同學們聽,做一次小老師,使其充分體驗到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喜悅和成就感。
這樣學生就必然體會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性,從而產生收集資料的欲望。如《盧溝橋的獅子》一課,文中提到“盧溝橋作為‘七七事變’的發(fā)生地具有歷史意義”,那么‘七七事變’是怎么回事呢?這時及時引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尋求答案,當學生興致勃勃的把答案告訴其他同學,他就會初次領略到資料給自己帶來的成就,他的內心就會產生對收集資料的興趣
2、隨時收集法。
學生有了興趣,我們做教師的還要進一步教給他們如何收集。如果
我們學一課就收集一課的資料,就必然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那么怎樣收集呢?我們可在每次放假前,就給學生布置通讀全書并收集有關資料的任務,也就是教給學生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隨時收集,即:教給學生做有心人,隨身攜帶筆和本,發(fā)現(xiàn)有用的材料及時記錄下來,如,在和親朋好友交談中,在看電視、電影時,在聽廣播時,還可以從報紙、書刊、賀年卡、掛歷、臺歷、郵票、人民幣中收集。
如在講《桂林山水》這一類寫景文章時,有的學生拿來了自己旅游時的照片,有的展示了風景如畫的賀卡和掛歷,還有的學生帶來了印有旅游勝地的郵票。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隨時發(fā)現(xiàn),隨手記錄的好習慣,而且他們還會進一步體會到收集資料的好處,對資料的收集永遠保持興趣。
3、重點突擊法。
有的知識教材講的不具體,學生不滿足,而這些知識平時沒有收集到,這時可以重點突擊。如帶領學生去參觀、訪問,到圖書館查閱,從網上下載等等。如講《世界選擇了北京》一課時,我就帶領學生去圖書館、上網查閱了有關中國歷屆參加奧運會的情況及北京申奧的的準備過程的資料,使他們了解了中國體育運動的發(fā)展,明白了世界選擇北京的原因,從而更加愛北京,更加愛祖國。
3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習慣。
學生的學習不應單單是語文課本的知識的學習,而是應該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學習。小學生活潑好動,語文學習的材料又豐富多彩,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綱要》旨在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意義深遠。
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二、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搜集資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fā)現(xiàn)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學生有興趣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這也是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前提。
陶行知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字的意義,是要自己去學,不是坐而受教”,引導學生學會隨時隨地的自動地學習活知識。在學習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使學生有成就感。
三、教師要把教學內容和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開發(fā)教育資源,拓展課堂容量。
語文教學要將語文向課外、向其他學科拓展,融知識性、趣味性、針對性于一體,運用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中體驗挫折中的堅強、成功中的喜悅;在搜集資料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祖國文化的悠久;在搜集資料中豐富知識、拓寬思維;在搜集和整理資料中體驗創(chuàng)新、體驗合作。
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還了解古今中外燦爛輝煌的人類文化,尤其了解當今飛速發(fā)長的經濟、科技和日益繁榮的文化,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如在學習《太陽》一課時,引導學生查找、運用資料??梢宰寣W生結合搜集的資料感受我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關注我國的“人造太陽”的進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探索宇宙奧秘的決心。
四、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在學習中搜集處理信息,解決問題.
現(xiàn)代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優(yōu)勢,網絡是一個偌大的虛擬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源。作為教師我們要大利用好這個優(yōu)勢,突破課本的局限,拓寬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渠道,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領學生在互聯(lián)網這個廣闊的天地里獲取更多的資源和信息。
例如學習《月球之迷》時,課前讓學生在網上查找并下載有關月球的資料,并用簡練的話概括整理信息。課上首先交流資料,初讀課文,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瀏覽老師制作的教學網站《月球之迷》,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要求,瀏覽并結合課文自主學習。最后組織學生交流探索,匯報。
引導學生探索,到相關網站瀏覽欣賞。讓學生在虛擬活動中收集資料、討論合作、制作網頁、交流欣賞等,學生的視野開闊,對課文的內容也深入地理解。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要查找資料。查找資料要因文而異。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資料組織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在搜集整理資料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點和幫助,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了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搜集和處理資料應注意的幾點:
1、查找資料注意保存好,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把資料做卡片。
2、廣泛搜集資料,圍繞主題去掉和主題無關的資料,加工整理分類儲存。如搜集資料的主題是,春天的古詩。那么我們可以只整理和春天有關的古詩,而不要把其他季節(jié)或者季節(jié)不明顯的資料混淆在一起。
3、勤于動手,勤于整理。
4、搜集和處理信息都是為了服務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好課程,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搜集資料.讓學生通過信息資源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決這些問題要用到哪些資料,從而讓學生有目的地活動.
5、師生應該處于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討論。師生互相質疑解答,把資料運用的恰倒好處,才能實現(xiàn)查找運用資料的目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體。
4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
1、課內、課外相聯(lián)系
開放課堂,開放教材,讓學生根據(jù)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更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
如學習《九寨溝》這樣的寫景的文章時,我讓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搜集有關的資料,有的學生找到許多描寫九寨溝的文章;有的找到了旅游的介紹文字;有的甚至把九寨溝的圖片、資料都打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
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掌握了學會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
2、書本與生活相聯(lián)系
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使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fā)自己的想像與創(chuàng)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要讓學生關注身邊發(fā)生的事,大到時事政治,如人大會議、日本地震、世界杯比賽;小到家庭生活、社區(qū)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生活與大自然是學生更為廣闊的課堂。
這就像有首詩寫道:我們走出去了,在大自然為我們準備好的路上。讀小苗,讀小草,讀著翅膀,讀著蜻蜓,讀著小鳥,讀著想像,讀著積雪的梅枝,讀著黃綠綠樹間的田野,讀著無飾的圖畫……我們走出去了,用我們的眼和腦,在讀著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書。
3、合作探究,組合信息
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沒有強大的團隊,沒有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精神,僅憑著個人,是很難做好一件事情的。所以,我要提倡學生合作學習,一起分享成功的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我結合書本生活,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合作學習,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組合,即進行專題研究閱讀。
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有的小組閱讀有關父或母愛愛的文章,并且摘抄下來,然后小組交流,分門別類,整理編輯。這其中還收錄了《背影》《我的母親》等經典名篇。
有的小組收集了許多老歌《媽媽的吻》《外婆的彭湖灣》,還有的則搜集了更多的名言警句……學生通過合作閱讀,積累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他們感受著、體驗著、感動著、震撼著。不用老師的說教,他們從中感悟到的東西也夠他們咀嚼一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義,教育的真諦。
4、體會創(chuàng)新,加工信息
學會自主搜集,學會組合遷移,還應該學會創(chuàng)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學生會情動心動,心動行動,這就是要老師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chuàng)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是更深層次的交流。
如在《三打白骨精》時,學生有感于孫悟空的嫉惡如仇、白骨精的狡猾奸詐、唐僧的善惡不分……為使他們的情感更熱烈,我鼓勵孩子拿起手中的書、手中的筆,運用課上的所學方法,體驗更多的《西游記》的片段,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走進作者,走進書中的每個人物,然后,再坐下來進一步交流、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人物的更深了。
5、其他
1、到課外書中收集。平時到書店或學校的閱覽室看書時。準備一個專門的日記本,記下自己感興趣的或對學習有幫助的資料。需要時可以拿出參考。多年來,我一直在開學之初就請每位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每隔幾天我就請學生們摘抄一頁,內容可以是學生們感興趣的任何資料,如關于誠信的名言,一些農諺,名人趣事等等。
2、到網絡中查找。網絡是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最喜歡用的東西了,到網絡上收集資料是最容易的,也是最便捷的,收集資料的范圍很廣,有文本的,也有圖片,視頻,資料也是最好用的,查找到以后可以下載打印,十分方便。在網上可以隨意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達到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
3、 到生活中尋找。生活就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只要留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中碰到的許多事情都很有趣,把這些生動的事例放入收集的資料或是文章中的時候,可以把文章也變的很有趣。從生活中取材很方便,可以向別人請教,可以從報紙、電視等媒體得到等等,只要是生活中所碰到的與研究題材有關的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資料。
小學語文課整理收集資料的方法相關文章:
10.小學語文課堂多種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