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
文言文在初二的語文知識點學習中是一個知識難點。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一)
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實詞臨時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名詞活用為動詞。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婦撫兒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誰
公將鼓(擊鼓)之
置人所罾(用網(wǎng)捕)魚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為市(買)鞍馬
不能名(說出)其一處也
?、?名詞作狀語。
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裝土石),表示運輸?shù)墓ぞ摺?/p>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誠良的人。
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新的知識)
擇其善(優(yōu)點長處)者而從之
親舊(親戚朋友知其如此)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堅固的盔甲銳利的武器)
百廢(廢棄的事情)具興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如:“親賢臣,遠小人”中的“親”“遠”意為親近,疏遠。
京中有善(擅長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氣(發(fā)揚光大)
?、?動詞活用為名詞。
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中的“出”“入”意為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東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馬)
屠(屠戶)懼,投以骨
?、?意動用法。某些名詞、形容詞帶了賓語,語意含有“以……為……”,“認為…… 是……”
A:名詞的意動,主觀上認為賓語是什么
例:父利其然也。利:原為名詞,現(xiàn)做意動動詞,可譯為“認為這樣是有利的"
B:形容詞的意動,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某種特征、特點。
例:不恥下問(認為…是恥辱)
一覽眾山小(認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認為這樣很怪異)
?、?使動用法
A:動詞的使動用法。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使…惱怒)
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嗥湫闹荆瑒谄浣罟?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
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二)
文言實詞
古漢語實詞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他們有實在的意義,能單獨回答問題。
(一)古今異義。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詞,由于演變的結果,詞的含義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差異:
?、?詞義擴大。如“江”和“河”古時專指長江與黃河,現(xiàn)在泛指江河。
?、?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xiàn)在專指男子的配偶。
?、?詞義轉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xiàn)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
?、茉~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 楚人憐之”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
去湯郭尋〔不久)走裙致詞(對一一說話)但〔只是)贊(傳記結尾處的議論文字)曾(還、尚且)謝〔道歉)借(即使假設借第令勿斬)比(等到比至陳)間控〔拉開)惡〔怎么)委池入出發(fā)舉征〔征驗)夫或〔有的人某人)進退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獄鄙再向〔過去的以前的)師(軍隊取法)
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
絕境交通妻子無論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會計(聚會商議)往往經(jīng)綸(籌劃治理)親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緣關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員古意: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南極 (從南面到達某地)排空(沖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遺憾)開張感激〔感慨而激動)犧牲于是(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以為(把一一作為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以明年幾何〔多少)
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三)
常用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
1.安(1)安逸。例: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養(yǎng),奉養(yǎng)。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
(3)怎么。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4)安穩(wěn),安定。例: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副詞,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記》)
(3)曾經(jīng)。例: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4)同"層",重疊。例:蕩胸生曾云(《望岳》)
3.從
(1)跟,隨。例: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隸而從者(《小石潭記》)
(2)學習。例: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3)追尋。例:溯洄從之(《蒹葭》)
(4)依從。例: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
(5)自,由。例:從口入,初極狹(《桃花源記》)
(6)在。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公輸》)
(7)堂房親屬。例:贈從弟(《贈從弟》)
(8)向。例: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4.得
(1)能夠。例:余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
(2)領會。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4)實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獲得。例: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
5.道
(1)(正確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主張,思想,學說。例: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禮記。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說。例: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6.當
(1)面對,對著。例: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2)在某個時候或某個地方。例:當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
(3)應當。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7.方
(1)指面積。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處所。例: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學而》)
(3)當……時。例:方其遠出海門(《觀潮》)
(4)將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國
(1)國防。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國家。例: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zhàn)》)
(3)國都,京城。例: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惠子相梁》)
(4)國事。例: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5)地勢。例:國險而民附(《隆中對》)
9.會
(1)適逢。例: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體會,領會。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3)匯集。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4)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江城子》)/會當凌絕頂(《望岳》)
初二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
上一篇:初三語文古詩文言文知識點
下一篇:初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